“谢谢导报把我们这事捅出去,是真的很感谢!”当导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集美的虎扑篮球:北站采访调查时,被前几天采访过的的哥认出,并主动上前拍肩膀握手言谢。(2月26日《海峡导报》)
这“感谢”只缘由记者把“岛外出租车统一不打表”这一“积怨已久的事实”披露报端,按社会常识,说“感谢”的应该是群众或相关职能部门,群众是因为可以因此过上“打表”的幸福生活,不再有“挨宰”的担忧,相关部门可能因此终于揪到了“狐狸的尾巴”,工作上有了大踏步的突破。但,神奇的国家总不缺神奇的意外,说“感谢”的竟然是被曝光的不打表的士司机。
说句实话,不仅仅是外地来厦的人,即便自己在虎扑篮球:生活多年,岛外的士司机给我的感觉也是很“势利”很“暴力”,现在终于明白了,他们不“势利”的话,就无法养家糊口,毕竟每月7000-9000元的租车成本实在是“亚历山大”,不“暴力”的话,无孔不入的低价“黑车”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由此,也终于明白:聊斋故事再“神奇”,也是由人创作的,没有蒲松龄,也就不会有如此梦幻般的故事。推理过去,的士司机被曝光却“道谢”,也不是他们真的“傻”,或则我们的“道德教育”取得巨大成功,而是缘由有关部门的“不完美”的工作。
现实中一旦出现某不好的事,往往会出现两派观点,观点一般互克互掐,一派是群众的观点,一派是有关部门的观点。此次也不例外,运营部门认为主要原因是“乘客不配合,很多会帮着黑车说话”,导致取证难。但的士司机却认为:同安、翔安那么多黑车调度中心,名片到处发,怎就一直没人查?希望运营部门加大整治力度。这2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孰优孰劣,似乎无需我再继续唧唧歪歪。
当然,岛外环境相对复杂,的确会给此类问题造成“取证难”,但套用一句流行语:如果道歉有用,还要法律干么,如果凡事不难,还要智慧干么?相信运营部门能够战胜“困难”,妥善处理。
- 2010-12-14营运黑车太多表明还有市场空间
- 2010-08-26治理“黑车”仍需“疏导”为主!
- 2010-07-05整治城市黑车需从多个角度入手
- 2010-06-02邀请的哥砸黑车,行刑焉能请“冤家”
- 2010-05-25要治的不是黑车而是执政理念
- 2010-02-12“黑车执法信息”政府理应主动公开
- 2009-12-17“黑车洗白”是管理职能缺位
- 2009-11-19黑车司机也能理直气壮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