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在国家勒紧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楼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6月27日《山东商报》)
毫无疑问,如上所述的“填海建房”,展现的并非人类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的衍生物,而是出于对暴利贪婪攫取基础上的盲动冲刺。
一是“填海”原本就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属于“擅自妄为”。按当前国家相关法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无需承担开垦费,因而其成本低廉,可以由此转手又转手,利滚利,不知最后谁埋单。这说明,法律法规条文的滞后,已在诱使某些人蠢蠢而动、铤而走险,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默契“合谋”,变国家的海岸线为肆意改变的曲线,变本属公共资源的海域为疯狂牟利的处女地,看起来似乎还不会与民争利,直接危及社会稳定。但,国家的海域,又岂可任由谁去瞎倒腾、瞎折腾!
二是扰乱市场秩序,助推房地产乱像。“海景房”稳固度受潮汐、台风等影响,且“高湿、高盐、高温”,再加上位置偏僻、周边配套设施匮乏、交通不便等,其市场前景本利弊各半,但偏离了国家整体用海规划的“虚热开发”以及房地产商声嘶力竭的“忽悠”,极大误导了人们的消费趋向,使得此处顿成抗拒国家调控的前沿地带和“价格高地”。另外,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今年辽宁围海造地面积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竟已超标30多倍。这类典型恶例如不及时遏止,“房岸线”隐然成形,国家“调控利剑”只能沦为生锈、钝滞,而莫可奈何。
三是增大防灾成本,破坏生态平衡。一望无际、空旷怡人的海边景致,被密匝匝和参差不齐的矗立楼层取代,自然景观价值大打折扣,一旦发生台风、海啸等灾害,后果更不堪设想。3月11日,日本近海里氏9.0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瞬间将十余米高的高楼拍成齑粉,电视画面上的这一幕,过后少有人虑及,但届时滨海而建的房屋首当其冲将成为遭灾对象,则是掩藏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丽幻景后的残酷真实。过度的围填造房,还会加剧海岸侵蚀、造成泥沙淤积,进而影响江河泄洪能力和港口航运功能。这种毁损,经年累月,会后患无穷,非经济补偿所可轻易弥补。
总之,“填海建房”,势如脱缰野马,但不过是政绩冲动的地方政府与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商合演的一出“双簧”丑剧,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央虎扑篮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一束“恶之花”。其所建,形同于“海市蜃楼”,是一种虚浮的泡沫,亟待国家各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其解决之策,一应慎重规划和审批,着重在海岸线上布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对擅搞房地产渔利自肥者,一律下“禁绝令”;二须切实增加企业用海违法代价,对“先斩后奏”、“化整为零”等迂回违规行为,不能仅罚款了事,而应果断绳之以法,如此才能将“填海建房”大声喝止,让“海市蜃楼”轰然坍塌。
- 2011-06-22购买世界预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
- 2011-05-30挪用重建款搞房地产,胆从何来?
- 2011-05-20银行确实会做“房地产生意”
- 2011-05-13消费者不能缺席房地产监管
- 2011-05-10房地产市场真有可能出现“拐点”
- 2011-05-10明码标价,房地产税费不能例外
- 2011-05-10发改委何不约谈房地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