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变异的“吃空饷”现象当警觉

www.fjnet.cn?2012-12-07 15:00? 钟玉翠?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有网友向郴州市作风办反映:桂阳县太和镇政府科员胡锐,2009年12月开始上班,2010年以来就外出广东经商,一直未归,两年时间未上班,存在吃空饷的现象。近日,桂阳县作风办经过调查核实,向郴州市作风办作出回复:网友反映的情况属实。日前,当事人已经辞职,人社部门已经停发其工资。(12月7日人民网)

近段时间,各地“吃空饷”现象被屡屡曝光,这些吃空饷的公职人员不在其位却享受着在其位的待遇,有些人是吃着国家饷粮什么事情都不干,有些人是吃着国家饷粮干着自己的营生。据统计,近期四川、重庆、湖南等7个省份清理出“吃空饷”者达7万多人,如果按每人年均消耗5000元至2万元计算,公共财政要为这些“闲嘴”掏出3.5亿元至14亿元的冤枉钱。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体的利益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吃空饷者的放纵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从大量曝光个案看,吃空饷者之所以能吃的“滋润”,大多与监管者、审批者睁只眼闭只眼有关,对不良现象的权力庇护无形中形成了各种“喂空饷”的潜规则。如果不加大整治吃空饷现象,必然会助长歪风邪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有人说吃空饷现象难整治、整治难,但是笔者认为,治理不难,难在懒于治理。一个单位或部门总有人掌握着单位人员编制情况,谁停薪留职、谁被借调、谁没上班都一清二楚,只要监督管理到位、思想意识到位,哪些人在吃空饷者并非是难解开的秘密。要杜绝吃空饷现象,必须要态度坚决,必须要加大监督,必须要从严整治。相关部门要将清查各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管常抓;各单位和部门要对公职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切实增强查处的自律性,压缩吃空饷的生存空间。

要避免公职人员拿钱不干活现象,除了要治理“旷工饷”、“病假饷”、“多头饷”、“冒名饷”、“死人饷”等显性吃空饷问题外,还要防止人在心不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隐性吃空饷问题,防止吃空饷现象的变异。防止变异除了要从机制上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外,还要从根本上加大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尽职尽责的工作意识,真正让不履职尽责、假想空谈等“假上班”现象与各种“吃空饷”不在出现。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