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关注 > 正文

帮人养老换取他人为自己养老

www.fjnet.cn?2013-01-23 10:58? 甘满堂?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正以超越发达国家老龄化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照料服务,需要家庭与相关机构的支持,更需要充足的护理人员。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单纯依靠家人以及专业护工,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

借助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养老金互助设计,人们发现养老过程中也可以搞服务互助,即依靠家庭成员以外的非老年人,以及相对年轻且健康的老年人,照顾年老且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两类人群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相互扶持、相互照顾。这就是当前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互助养老,目前,中国某些省市区也在积极将互助养老理念应用于养老实践。

互助养老理念应用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劳务储蓄(“时间银行”)制度,即非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养老服务积累劳务时间,然后等自己年老需要服务时换取别人的服务。德国政府最早将互助养老理念应用于养老实践,并结合社会志愿服务予以推广。该国法律规定:公民年满18岁之后,利用公休日或年假日,义务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复中心服务,不拿报酬,但参加老年看护的志愿服务工作时间可以累积起来,通过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存入提供服务者的时间储蓄卡或劳务档案中,到公民年老需要帮助护理时,再把这些储存的时间“提取”出来,可以享受相应的免费照顾。

在西方国家,其他形式的互助养老有很多。在德国,那些不愿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可以继续住在自己家里,或者购买同一栋别墅,分户而居,由几个年纪较轻的老人牵头照顾高龄老人,组成一个邻居互帮互助小组,轮流到每家活动。有的地方由年纪相对较小、身体健壮的老年人,来帮助高龄的老年人做一些重一点的体力活,比如开车采购、收拾院子、冬天铲雪等。还有的地方安排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老人将房子廉价或免费租给大学生,由他们照顾老人。日本老年互助比较流行老年协会,由社区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开展住家养老互助。

在国内,随着养老压力剧增,上海、武汉、广州等地,也开始将互助养老理念应用于养老实践。上海最早在国内探索将互助养老理念运用到居家与机构养老中,包括以“时间银行”为激励机制的志愿敬老服务,与老年互助养老两种。上海将志愿敬老服务,作为一个社会长期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承办,他们在社区内招募非老年人与低龄老年人作为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对上岗服务情况进行登记,并承诺服务可以储存,在志愿者有养老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即换取其他志愿者的敬老服务。武汉主要是通过社区居委会,推动邻里互助的方式,将互助养老融入居家养老中。广州则以“时间储蓄”的形式来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开展了以公民养老互助服务为主题的养老服务储蓄服务试点,发动低龄健康老年人为孤寡、独居、重病、高龄老人提供服务。

互助养老模式也在农村开始推行。湖北省自2011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由省民政厅负责推行。一年多来,全省建立村级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近400个,配套建设的还有乡村养老服务互助协会。河北省农村社区的互助幸福院项目,以村集体名义主办,不配备服务人员,以共同生活老人之间相互帮助方式为主,场所上因地制宜,管理上坚持自愿、自主与自保的原则。从总体上来看,乡村社区养老互助模式,要求乡村拥有较高的自治传统与一定的集体经济基础,否则,互助养老只是空中楼阁。

互助养老是一种社会参与式养老,基于交换与互惠原则展开。这里交换并不是金钱,而是劳务、时间,另外还需要有奉献与参与精神。在发展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需要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协力推动,有关劳务储蓄制度应有相应的法规来支持,如志愿服务法;不同机构办的敬老服务“时间银行”,应当可以“通存通兑”;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培训与引导,以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与水平;社工机构参与互助养老服务,需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持。

(福建日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