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沦落比学生吐槽母校更可怕
www.fjnet.cn?2013-05-22 10:04?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从“变相收费”、“封口令”到“强制捐款”,大学生纷纷网络吐槽,声讨自己的母校。 本应秉承“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高等学府,在一些大学生眼中,成了人才培训机构,只是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有学生这样嘲讽自己的学校: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学校一概不缺,惟独缺乏自己的理念。大学精神的逐渐沦丧,已经形成一股越来越大的排斥力,让大学生的心离大学越来越远。(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曾这样描述学子对母校的感情。高校被自己的学生声讨,肯定在面子上不好看。所谓“子不嫌母丑”,从情理的角度讲,在校生也不宜公开抨击母校。但是本应秉承“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高等学府成了学生眼里的人才培训机构,蜕变为市场化的公司,大学精神逐渐沦落,学生的心离大学越来越远。不仅大学生自身要反思,高校更应反思如何找回失落的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学生依恋的思想殿堂。 不仅一些高校因变相收费、下达封口令、强制捐款引发学生吐槽,中国大学的积弊甚多。正如有网友所言,“中国高校尽管集中了很多人才,占用了很多资源,但由于学术氛围不够,国内名校现有的管理模式很像官僚体系。”大学精神的关键应该在于追求真理、笃实学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毋庸讳言,近年来,中国大学普遍有精神失落的倾向。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将此现象称为“大学精神虚脱”。他认为,中国大学与一流大学主要有两点差距:一是大学精神,二是高等教育体制。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比较公允的。 就拿学术来说,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学钱交易的事情屡见不鲜。不仅大学教授涉嫌剽窃造假,就连大学校长、院士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也深陷抄袭门漩涡。除了明目张胆地学术腐败以外,高校科研生态并不健康,高校行政化、学术权力化倾向比较突出。学官几近包揽新增院士,一些教授忙于经济创收,在校外上课、走穴,忙得不亦乐乎。一些导师担任多种社会职务,或者在企事业单位兼职。导致他们搞科研、进课堂的精力被大大挤占,剽窃科研成果,对学生疏于教导的大学教师不在少数。曾有报道说,院士社会兼职过多过滥,就颇能说明问题。如果不给虚脱的大学精神补钙,中国大学不仅会引发学生吐槽,而且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北大毕业生卖肉、穿糖葫芦,研究生竞争环卫工之类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中国大学的信仰。而且,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与连年扩招政策,让大学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与世界名校相比,中国大学的教育模式、管理理念显得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大学都会有压力。大学被自己的学生吐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精神沦落。学生的声讨尽管让大学很没面子,但是如果吐槽的忠言逆耳能让大学从浮躁中清醒过来,想办法给虚脱的精神补充能量,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如果对自身没有清醒的认识,某些高校可能还躺在发表多少论文、扩招多少研究生、新增多少院士的荣誉榜上沾沾自喜。其实,那是温水煮青蛙,让中国名校在温水中功能不断退化,孤芳自赏,最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相差甚远。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之谓,非大楼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校长越来越不像校长,教授越来越不像教授,大学精神不断沦落,大学弥漫官场化、公司化、学术道德异化的舆论氛围。这或许比被学生吐槽更令人担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大学精神承载家国梦
- [ 06-22]大学精神不能缺了平民情怀
- [ 06-21]教师着装是大学精神的外化
- [ 05-24]尹晓冰式言论“毁灭”了大学精神
- [ 11-16]不为清华学堂失火心痛是何等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