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继第一集《脚步》之后,第三集《时节》部分镜头再涉嫌抄袭。有观众发现,其中讲述飞鱼的四个镜头,照搬BBC纪录片《生命》中内容。对此,该集导演胡博表示,一共五个镜头用了BBC的素材,但都经对方授权。无论是流程还是法律,都不存在问题。(05-04《现代金报》) 按说,品舌尖美味,讲别样人生,做为一档纪实性很强的节目,如此节外生枝的被卷入“抄袭”之争,很有些脱离正题。可就其“央央”大台身份,尤其国人眼下在原创、版权、诚信等诸方面表现出的“中国特色”,还真有必要来一些“小题大做”,做一番“歪题正解”。 那么,“有图有真相”之下,一些网友的“明察秋毫”,特别能“较真”,是否属“鸡蛋里挑骨头”?而制片方标榜的事出有因,真正“原创”,是否就那么无懈可击? 凭心而论,网友在不明就里(制片方获相关授权)情况下,能发现剧中“雷同”处,并能从原创、版权等角度予以质疑,确属好事一桩,值得提倡与发扬。而反观制片方表现,显然不那么十分“优雅”,非常“完美”了。 比如在对片中飞鱼镜头的处理上,其“被授权”当然无疑,“能拿来”也没异议,然而,在“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后,在画面上注明其来源,在适当处标明其出处,总可以吧?要知道,片子不存在抄袭,不代表其就能与“完全原创”画等号。既然制作时,有些镜头存在“复制”与“粘贴”,为何还要口口声声,一再强调其“原创性”呢? 诚然,《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纪录片,人物、美食是主要部分,不可能花长时间和精力去拍摄飞鱼习性,(导演胡博语),但美食再可口,纪录再真实,也不能成其如此“大胆”拿来的理由。事实上,公众对其此番“舌尖美味”,还是很欣赏的,对其中的“人文理念”,还是很认可的。然而,当美味品鉴之余,站在“舌尖”之上,再对咱们的原创氛围、版权生态、社会诚信水准等,来一番“横看侧瞧”,进行一番“望闻问切”,情况就未必那么乐观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舌尖”上的“飞鱼”,来一番“咬文嚼字”;对此喧闹中的“抄袭”之争,做一番“歪题正解”,很有必要。 |
相关阅读:
- [ 04-24]我们为何想念舌尖上的“土菜”
- [ 04-23]《舌尖2》是自娱自乐的“世外桃源”
- [ 04-23]严惩舌尖上的犯罪,还须完善责任体系
- [ 04-23]当“速度与激情”在舌尖碰撞
- [ 04-22]美味难抵舌尖,缺的是政府这根“勺”
- [ 04-22]舌尖上的中国少不了铁路的服务大餐
- [ 04-21]“舌尖2”火在以美食见人生
- [ 04-21]舌尖上的“故事”值得品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