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对于近期公众较为关注的中国或将延迟退休一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表示,目前人社部和该办正对此进行研究。吴玉韶认为,从网上调查来看,90%以上的人都反对延迟退休,因此,要真正提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具体研究。(《新京报》7月11日)

我很高兴看到相关部门尊重“90%以上”的反对意见,说明在延迟退休问题上采取了审慎态度。就此,笔者“回报”人社部和老龄办一个主意:请关注一下退休的人在做啥想啥,由此可能有望解开延迟退休难题。

最近,我到本地一所高中办事,竟碰到大学时的系主任:她退休后,被这所学校聘为人事“顾问”……再留心身边其他“过来人”,“发挥余热”的远不止系主任一人:退休的教育局长办了个“文学沙龙”,退休的某部门办公室主任被企业聘去搞行政,退休记者到乡镇当“通讯员”,退休的工人给工地当门卫,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的更大有人在……我在乡下的岳父岳母,年届七十还种着几亩责任田呢!虽然女55岁、男60岁是退休的“硬杠杠”,但除了身体欠佳者开始休息外,我身边90%以上的退休人士都已“转岗”,干着当官之外的359行。

现实中,90%以上的退休人“转岗”;网络上,90%以上的人反对延迟退休。这两个数据的交集其实很小,因为现在已达退休年龄的,能上网、会上网的很少,网络调查难以代表他们的意见;反对延迟退休的多是正在上班、翘盼退休的网民,他们“少年不识老滋味,为求清闲盼退休”。90%以上的退休人士“转岗”表明,果真到了退休那一天,绝大多数人会不适应,生理、心理需求往往“迫使”他们“转岗”,而生活、医疗条件也为“转岗”提供了体能条件,多年培训、实践历练也为“转岗”创造了技能条件。

两个“90%以上”并置,表明延迟退休在某种程度上可行。只是,很多人不愿替目前的“东家”再干或者说“白干”——还拿原来那点工资,被当作未尽义务一样驱使。如此一来,只须落实好“待遇”,规避“义务”性质,延迟退休的难题应该也能迎刃而解。

' />
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在过去几年中此起彼伏,每次均遭激烈反对。近日人社部又称研究弹性延迟退休,为何要延迟退休?退休年龄和养老制度谁的问题更大?

■ 访谈嘉宾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主张对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大幅度改革,以应对未来的养老金危机。

1、延迟退休为了什么?

郑秉文:目的毫无疑问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养老金的支付能力,因为退休年龄太低,威胁到制度长期的财务可持续性和支付能力。提高退休年龄不是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制度问题。长期来看,这个养老制度是绝对不可持续的。一切参数假定都不变,我们的制度在若干年内陷入财务风险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诸多的制度参数设计是不科学的,其中一个就是退休年龄。

2、为何影响重大?

郑秉文:在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的情况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等于直接涉及全社会所有人的利益,因为所有人都会变老。退休年龄低了高了,对人生的安排和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设想一个人60岁退休和65岁退休,家庭的预算安排、所有的家庭生活安排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对每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尤其在欧洲福利国家,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逍遥的日子,所以遭到了激烈反对,这是非常自然的。

3、弹性退休能达目的吗?

郑秉文:不可能。在法定退休年龄这么低的情况下,最佳方案不是弹性退休,而是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我们现在退休年龄太低了,男女性退休年龄和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比大约低10岁左右,如果提高10岁的话,需要匀到很多年里,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表。在这个时间表前又加上这个预备期,势必将时间表拉得更长。

如果推行弹性延迟退休,政府经过测算了吗?在经过如此长的提高退休年龄的进程中,社保制度支付能力有问题吗?啥时能爆发?如果没有测算,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个弹性退休“预备期”呢?如果没有测算,提高年龄干什么呢?如果测算了,为什么不公布,让大家知道你的制度需要参保人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越发达,寿命越长,长寿风险越大,社保制度受到的挑战和威胁就越大,就越需要全民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达成全社会共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跟大家交底,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光说应该怎么干,不说为什么这么干。

这是导致这么多次,一提这个话题都闹得大家不愉快,大家一讨论,政府就往后退的根本原因。


4、谁会支持弹性退休?

郑秉文:会有人支持,但结果将是一部分人成为受益者再受益,最后这项制度会成为全社会口诛笔伐的一个软肋。

比如事业单位、国家机关这些公共部门,相当一部分人是愿意延迟退休的,私人部门如厂矿企业愿意延迟的很少。这会形成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冲突,事业单位、公务员得到了好处,本来你们退休金就高,现在又延迟退休了,会被认为公共部门给自己谋好处,自己给自己制定了很好的政策。

同时,要是事业单位不改革或改革在后提高退休年龄在前,那么也会让公众认为这是只提高私人部门的而不提高公共部门的退休年龄,好处都让公共部门占了,大家会说你坐在办公室里不提高退休年龄,却让私人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去提高。

总之,在不统一的养老制度下,无论怎么做,都会被骂为公共部门为自己谋利。

5、支付压力真的存在吗?

郑秉文:所谓真的压力,是指当期支付的压力。我们目前当期支付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每年养老基金的收入大于支出,收入减去支出,每年结余的养老基金都非常可观。所以当期的支付压力几乎是没有的。

但是如果要细究当期的养老金结构会看到,每年的巨大余额中一大部分来自财政转移支付。比如2010年,在结余的2865亿中,1954亿是来自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补贴,纯粹缴费收入减去支出的结余只有900亿左右,这个数字就非常小了,尽管很小,但毕竟还是有余额的,所以说当年支付压力不是很大,财务压力也不大,但长期看这不意味着就应很乐观。

由于人口流动的原因,由于历史原因老工业基地包袱大小不同的原因,各省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等原因,我们目前32个统筹单位有15个当期收不抵支,全国看有盈余,但仔细看数据,一半省份收不抵支。

这些问题足够引起政府的重视,改革制度,并且让民众知道制度的现状,让大家引起重视。

6、延迟退休能缓解支付压力吗?

郑秉文:影响和贡献肯定有,延迟一年退休意味着两年的功效,一面是延迟一年拿退休金,同时多了一年的缴费,所以是两年的效果。

至于能有多大的效果,对支付能力提高多少,需要详细的测算。要假定一些条件,比如目前统账结合的制度结构是否需要变化、个人账户是继续做实还是像现在停滞下去,生育政策是否调整等等,都会对提高退休年龄的效果有影响,所以要具体的效果,就需要假定很多条件进行测算。


7、延迟退休是唯一办法吗?

郑秉文:在现收现付的制度里(中国的统账结合因为个人账户基本都是空账,可以看作现收现付),有三个参数是最重要的,替代率、缴费率和退休年龄。

替代率现在全国平均45%左右,要想制度长期可持续提高,可以降低这个参数。但现在已经这么低了,大大低于当初的制度设计时目标替代率58.5%,还有空间降低吗?

而且政府的目标是提高这个参数,而不是降低。

上调缴费率是一个办法。雇员、雇主的缴费率可以单方或双方的上调,比如法国,战后多次上调缴费率,用这个办法增加财务可持续性。

但这不适于中国。中国职工的缴费率为8%,高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缴费率,单位的缴费率是20%,在发达国家也是名列前茅,这两个提高都不容易。

再看退休年龄,经过比较后,发现只有这个参数是有空间调整的。现在女性50岁男性60岁退休,加上女干部55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部分女性60岁退休的因素,男女平均退休年龄在56岁-57岁之间。北欧国家男女同龄67岁退休,西欧大部分国家是男女同龄65岁退休,分别比中国多8-10年。

再看寿命预期,我们仅仅比这些国家短两三年或三四年,这可以看出退休年龄的空间男女平均有六七岁,所以这个参数是可以动的,并且很急迫。

8、提高退休年龄需要多长时间?

郑秉文:提高退休年龄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要把这些年龄分散到一个时间表里,渐进式地提高,让人们有个心理适应期。所以这个决策制定越早越好,才能有时间把这么多年龄均摊在进程中。

至于时间表长短,要看提高多少年龄,或者是男女平均年龄,或者男女依然不一样,比如女性工人50岁退休,男性60岁,这两个提高退休年龄的空间是不一样的,男的设定多少、女的设定多少,就需要不同的进程。

比较保守地看,像中国目前这样完成这个提高退休年龄的进程,无论如何也要一二十年。

9、养老金去哪里了?

郑秉文:在目前的缴费率、财政补贴、利息率等条件下,在三个人养一个人的制度赡养率下,替代率应该高达80%以上,钱哪去了?

养老制度大的参数不合理,不少小参数也是不合理的。比如每年拟定社会平均工资通常以上一年作为今年缴费的基数,北京今年社会平均工资是4672元每个月,这是去年的数字作为今年的基数,去年用的基数是4201元。但中国的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平均增长率是14%,你用去年的基数缴今年的费,无形之中费基缩小了14%。

再比如,事业单位改革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有文件,要求事业单位和企业一起改革,于是上海等几个省市很听话,改完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都按职工的养老保险参保,可是他们的替代率不是按企业职工的计发公式发放的,否则与其他地方事业单位比就太低了,多的钱从哪里来?是从养老金这个池子里出,显然他们花了别人的钱。

这种跑冒滴漏的事情随便就可以说出七八个来。


10、提高退休年龄需要什么条件?

郑秉文:两个大条件。第一个是要有非常好的宣传。这么多人反对,是中国人懒惰不愿意工作吗?大家不同意提高退休年龄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怪大家,政府的任务是要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交待清楚赢得理解和支持。

第二个条件是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延长退休年龄,制度就要实实在在的有激励性,如果没有让延长退休年龄的得到实惠,就很难获得支持。所以多缴费多领取养老金,一定要体现在制度上,让参保人算的时候觉得划得来。

这两者结合起来,提高退休年龄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新京报时事访谈员 杨华云

■ 释义

统账结合:世界上的养老保险模式主要为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现收现付制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基金积累制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个人养老储蓄制度,通过建立个人账户,企业和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退休待遇水平完全取决于账户基金的积累额,账户基金可以进行投资。中国的统账结合制,即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两部分组成,企业缴费用于当期发放养老金,个人缴费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分为若干年发放给参保人。

替代率: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4万人。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56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0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 />
养老金到底有没有缺口?如果缺口确实存在,那么规模有多大?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经济参考报》6月14日)

小品《不差钱》中有两句搞笑的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没了,钱还在”。“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人还在,钱没了”。现在的情况恐怕正是如此,到明年就有18.3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想想都让人寝食难安。

现在都把“延迟退休”当作了缓解养老金压力的良方,但是没有人明确告知“延迟退休”到底涉及多少资金,到底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问题。现实中,一般劳动者的养老金不仅不多,而且基本是自己缴的;现在有些地方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员工也加入了自缴行列;但公务员以及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一些单位,不仅不需要自缴,而且退体后拿着远比普通劳动者高得多的养老金,这种差距甚至达几倍。好好计算一下,如果进行养老金并轨改革,全国一盘棋,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左手开源右手节流,那涉及到多少资金?这部分资金考虑在内,还会存在这么大的养老金缺口吗?

还有,我们有着数额巨大的国有企业。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如果它们多上缴一些红利,以此来填充老养金缺口,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养老金压力并不是没法缓解,加快制度改革,推进养老金并轨,推进国有股划拨,在法治框架下保障养老金保值增值,最起码养老金压力不会这么大,延迟退休的迫切性,也就不会这么强烈。

' />
养老金政策调整当然可以,但对民众来说,不管政策如何调整,有利还是无利,养老金的账本首先应该让人看明白。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说实话,虎扑篮球:养老金空账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近年来一些学术机构、学者多有公布,却一直缺乏准确的官方数据。在公众对养老金账本缺乏基本了解,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推行延迟退休制度很难获得民意的支持。

近日,养老金议题大热,概因社保部门表态,出台弹性延迟退休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然而,民众的意见却与此大相径庭。日前,人民网虎扑篮球:弹性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中,93.9%的网友表示反对。而近日来,公共舆论对此主要也持反对意见。不同意的声音如此之多,说明了什么?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对待。

当然,实行弹性延迟退休政策,有其合理性和现实需要,然而,这一政策遭遇如此多的反对声音,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民众对养老金账本的基本信息缺乏了解。

且不说全国养老金空账规模是多少,民众不知情,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也是一问三不知。比如,你个人养老金账户上究竟有多少钱?将来退休了,能领多少退休金?延迟退休多干几年,能多领多少退休金?诸如此类很直接、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都不清楚,又如何让大家同意“延迟退休”政策?

实际上,很多人每月都按时交纳养老保险,平时却很少去想这些问题。这次“延迟退休”的政策动议,直接关系到要不要再多干几年的问题,也就激发起了大家的问题意识。人们就会去算计,晚退休几年,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但如果将来能领多少退休金都说不清的话,大家就不得不继续刨根问底。

养老金政策调整当然可以,但对民众来说,不管政策如何调整,有利还是无利,养老金的账本首先应该让人看明白。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也正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可是,无论如何改、怎么调,都应该首先要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让民众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改、如此调。

故而,养老金政策调整要考虑民众的利益诉求,需要想方设法说服民众,通过翔实的数据,解答民众心中的疑惑。

养老金政策调整和民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重大,从程序上来说,由具体的职能部门内部研究制定,或许不太合适。国务院曾经要求,一些重大公共政策应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希望,延迟退休政策方案制订及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除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也听听普通老百姓怎么说、怎么看。

倘若,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普通老百姓能看明白养老金的账本,那么,看清民众对待延迟退休的真实态度,或将不难。

' />
在尚未调研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表示,弹性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这让许多持反对意见的民众感到郁闷与不解。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人社部官员称,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据6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

从报道看,延迟退休尚未启动调研工作。截至6月12日,人民网虎扑篮球:弹性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中,93.9%的网友反对“延退”,只有2.4%的人接受。按理说,九成多网友的反对,也是一种民意。但似乎这项调查结果并不能影响官方的决策——在尚未调研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表明,弹性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让许多持反对意见的民众感到郁闷与不解。

人们最担心的是,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后,可能增加社会失业人数,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近日,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这表明人们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成为纾解社保基金缺口压力的一条通衢。不过,据多位社保专家测算,延迟退休年龄之后,每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约200亿元,与目前1.7万亿元的缺口规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据悉,养老金缺口状况已持续多年,有地方人社部门官员称,“这几年来口子越来越大”。政府依托延迟退休政策,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当然可以成为解决养老金支付压力问题的一条出路。不过,如果延迟退休缓解不了问题,反而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及其他衍生问题的严重性,顾此失彼,延迟退休就难以说是胜算之策了。而这样的缓解之策,对养老金缺口状况的补漏,仅仅是蜗行牛步,又止于从社会分配等关键方面着手,就不能不让人生疑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曾撰文表示,“延退”对大多数劳动者不利。从国际经验看,支持“延退”的,大多是白领;而反对“延退”的,多为蓝领。因为年龄的增长,白领是积累优势,“延退”往往是继续着丰厚的职权优势;蓝领则是彰显劣势。缺乏通盘考虑的延迟退休政策,很可能侵蚀最基层劳动者所向往的公平。

因此,对弹性延迟退休,进行必要的调研,无可厚非;但在未调研前,就下“大势所趋”的结论,为时过早。多数人反对弹性延迟退休,相关方面不能掩耳不闻。

□卞广春(江苏 市民)

' />
据2012年6月11日人民网消息,目前,“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是尚非定论的政策,仍处于构想阶段。但人社部此前已表示,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部门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在总结国内外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上述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尽管不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家说了就可以算数的,而牵扯到其它一些部门,且还需要走一些程序,然依据中国国情和某些权力运作规律,延迟退休年龄几乎已经没有悬念了。

诚如2012年6月12日《环球时报》社论所讲,“现在的养老形势完全变了,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每人平均领退休金的年限也拉长了,而年轻人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变晚,这使得退休者队伍的扩大趋势将越来越猛,逐渐压过新就业者的增加趋势。这个现实问题是中国上下必须直面的,人保部现在就把它提出来,供全社会充分讨论,承受各种愤怒情绪,我们认为,这样做比捂着问题,用寅吃卯粮、透支子孙的竞争力来讨好公众,是一种更负责任的表现。”

然而,比对有关新闻报道,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告诉你民众了,至于你民众反对与否,并不影响我推出有关政策建议。

如果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实是真理的化身,那么作为民众的我们十有八九会无话可说,而可能对你百依百顺,但问题你不是真理的化身,而仅仅是一个可能会掌握真理的行政机关。

当然,作为行政机关的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权推出有关政策建议,但实话实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做法,其实就是典型的公权强奸私权,甚至可以说是自抽嘴巴子。而就像网友“坏人虫子”所言:“三十年前你们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我们信了;二十年前你们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我们依然可以接受,十年前你们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诺,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我们认了!现在我们老了,又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我们该信谁?”

换言之,延迟退休年龄事实上是以牺牲政府信誉为代价的。而牺牲信誉,这对任何一个政府都具有莫大的危害性,甚至会将政府置于危险的境地。对此,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决策者,想到了吗?

诚然,就一定时期和某些区域而言,延迟退休年龄的确可以缓解发放养老金等方面的社会矛盾。

然而,就长远和整体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则是不折不扣的转移中国社会矛盾,即跟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


譬如,无论你是否用强力推行延迟退休年龄制度,但作为企业等用人单位,基本都可以做到让年轻人“挤占”老年人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把老年人晾在一边,而这往往是工作的需要。如此,没有工作或养老金的那些老人,拿什么活命?拿什么就医?

是的,老人往往有后人,而后人基本都不会坐视不管,但当初承诺要发放的养老金去了哪里?况且,在老年人和年轻人竞争岗位的过程中,不少年轻人也会失业,如此何谈家庭养老问题?

当然,延迟退休年龄,对“吃皇粮”的官员或者其他公务人员等群体来说,则是一桩美事。尤其对某些贪官污吏而言,更是天赐良机。但这是在制造更多、更大的社会矛盾,甚至是在“护佑”贪污腐败者。

实事求是地讲,养老金弹性延迟政策已有先例。譬如,2010年10月1日起,上海实行《虎扑篮球: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允许在男性不超过65岁、女性不超过60岁的范围里,由符合条件的人自愿“柔性延领”养老金。

但是,适合这个的,未必就适合那个;而且,就上海的情况来讲,试行“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也并非什么明智之举。何况,所谓自愿“柔性延领”养老金之类的说法,基本上就像如今的某些捐款,声称是自愿但事实上差不多都是强迫一样。

而依照人民网有关消息,据专家意见,延迟养老金领取时间因为使得缴费年限增加,一个直接后果是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将上浮,对于许多缴费额度较低的人来说是有利的。

毫不客气地讲,像这样的专家,确实应该挨砖。因何如此呢?其一,就多年的发展趋势而言,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上浮,能“跑过”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吗?其二,就中国人均寿命来讲,如果延迟退休年龄,那么不少老年人就是交了一辈子养老金而最终只能花冥币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是以牺牲政府信誉为代价的转移中国社会矛盾。故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某些传说中的“砖家”,本着对整个社会和中国民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能直面中国现实养老问题,而不要试图采用或者建议推行那种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

至于2012年6月12日《环球时报》社论中提及的“希望中国弹性延迟退休的计划能够设计得更缜密,也能最终推行得更顺利些,而不像欧洲国家那样伴随大量非理性抗争。”,尽管听起来很迷人,但就一定意义而言,其主要是“配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罢了。而且,事实上那种“设计”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此,建议国人不要迷信之。

' />
6月5日,人社部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新闻立刻激起网民的热议。

其实,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近年来多次被提起,先是上海在部分行业试点“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后,又有争取女性公务员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被提出来。毫无例外地,这类话题每次都引起争议。

这次人社部官员将适时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建议,同样遭到网友的激烈反弹。新浪网友白云况的跟帖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延迟领养老金无异于要平民百姓的命啊!给政府及国企打工的人恨不能到死都不退休……可民企、外企、个体等就惨了,45岁基本上就失业了,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身边无数事例可以证明,失业后就需要自己交养老保险,然后等到15年后才能拿到少得可怜的养老金,可要把这15年改成20年,可不是要人命嘛!”

照道理说,随着人们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的提升,延迟退休年龄并非不可行,问题是假如许多与此相关联的社会问题无法同步解决,却贸然延迟退休,很可能使得一些社会矛盾被激化。

首先是分配不公的问题必然进一步凸现。为什么对于部分政府官员或者某些国有企业的员工来说,延迟退休的消息宛如天籁之音,让他们感到兴奋,而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却如催命符一般让他们害怕呢?原因在于部分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在某些国企工作的人们,他们不仅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还享受着较高的薪酬、较好的福利,延迟退休,就意味着他们的这种待遇能延续更长的时间。而对那些干着繁重劳动,体力和精力严重超支,却又领着微薄工资的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延长承受过重劳动的年限,对那些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在失去工作的同时还得自筹钱去缴纳养老保险,而后才能可怜巴巴地等着到了退休年龄,拿到少得可怜的养老金,他们能不紧张吗?

其次,就业矛盾将被进一步激化。有人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延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并使得养老金账户的收支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对一些掌握高级技能的专业人才来说,更可以通过延迟退休做到人尽其用、才尽其能。问题是,在目前全国就业状况严峻的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势必减少就业岗位的供应量,压缩就业空间,使得这一矛盾激化。

其三,退休金双轨制所体现的社会不公也将再遭拷问。这些年,退休金双轨制所暴露的社会不公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社会的质疑。那些不愿意退休的人往往在职时领着优厚的工资,退休后也能领到丰厚的退休金。假如这种情况确实是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差异造成的,人们也无话可说,可不少同样学历、同样职称甚至同样级别的干部,由于在不同的地方退休,退休金却相差甚远。那些从企业退休的人这些年来一直为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叫屈,推迟退休将使他们的委屈感加剧。

中国包括退休制度在内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问题是改革应该具有统筹和平衡能力,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注重解决业已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而不应当继续扩大某些不合理的差距,使原来已经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这次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尽管有着“弹性”的考虑,依然引起巨大反弹,不能不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福建日报)

'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网友表示“弹性退休”是个伪命题。退休年龄涉及多方利益,各方站在各自立场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从政策沿革、现实状况、人口演变规律来看,“弹性退休”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人社部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主要考虑是我国现在养老金缺口过大,弹性退休可以减轻养老保险的负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养老金缺口截至2010年年底达1.7万亿元。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主要是国家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有网友认为养老金缺口问题只是统筹账户的缺口,如果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并用,用个人账户的盈余补给统筹账户,就不会存在养老金缺口。持这种看法的人并没有理解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区别。统筹账户是国家和企业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个人账户是根据个人工资上缴,每个人上缴数量不一,将来所领金额不一,个人账户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其资金不能混同于统筹账户。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上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管理技术岗位55岁)。不同行业对退休年龄的偏好不一,现实情况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后返聘的情况比较普遍,近期西南石油大学就通过一项新的规定,教授返聘最高年限为男性75周岁,女性70周岁。

既然高校、中科院等知识密集型单位的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惯例,将其纳入正式的“弹性退休”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必然。一方面,我国男女不能同时退休的弊病也可以在这次“弹性退休”制度中作为改革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曾表示:“5个女科学家推后5年退休,相当于国家培养出一个博士。”去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发布了“退休年龄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差别年龄退休政策,影响女性教育的投资、女性从业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女性人才的严重浪费和流失。

从我国人口发展规律看,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的趋势。199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68.55岁,200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 71.40岁,《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出台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虽没有确切数据,但可能只有五六十岁。另一方面,各地区人口寿命不一,2000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8.14岁,西藏最低为64.37岁。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还未全面公布,但人口寿命延长的基本趋势和地区差异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因此,“弹性退休”制度也是符合区域不平衡的客观现实的。

公众对弹性退休制度的另一个担心公务员延长退休年龄会增加公务员供养成本,而老干部实际上又没有真正履职。弹性退休制度在进行行业划定的时候,可以不包括公务员。

弹性退休实际是退休年龄延长的过渡政策,弹性退休的“弹性”可以大做文章,既可以是在不同行业间的弹性,也可以是在雇主和雇员选择退休自主权之间的弹性。“弹性”的概念摒弃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是政策制定理念的进步。既然这项政策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延长退休年龄,那些不喜欢工作的人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而且这项政策对喜欢工作的人来说是利好。

公众既不必对弹性退休感到恐惧,也不要逃避工作时间延长的时势。弹性退休政策试点、实施的时间表未定,现在正是大家调整心态的时候。

' />
6月5日,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6月6日《京华时报》)

众所周知,老龄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人的寿命逐渐延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使得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退休金的年龄,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和养老金亏空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些矛盾,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而且能够减少人才的浪费。说白了,延迟退休年龄纵然不能治本,但是至少可以治标,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

一些人反对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担心的是缴费的年限增加,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减少,个人利益受到损失。事实上公众不必把弹性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的做法视作洪水猛兽,不可触摸,应当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从技术操作层面讲,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对于职工个人来说,利益并不受损失,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不受任何影响,只不过在职工取不出来的统筹资金这一块,政府可以留下的更多而已。

实际上上海市在几年前就已经试水弹性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制度,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推行这一做法提供参考建议。事实上上海市在推行弹性延迟领取退休金政策之初,遭到了绝大多数的网民反对,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实施,逐步被大家接受和认可,一大半以上的职工不反对这一政策,这足以说明实行弹性的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的做法并非完全侵害老百姓的个人利益,相反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的做法,实际上是世界上多个国家应当老龄化的共同举措,美国就已经实施了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措施,而且美国是不断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可以说,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做法已经是大势所趋,难以逆转。

推动实施弹性延迟领取退休金年龄制度,落实好这一政策,关键是要本着职工自愿原则,完全由各个行业的职工自己决定自己的退休年龄,而不是按照行业划分,实行强制退休,行业弹性要让位于自愿原则。因为并非所的有体力劳动行业的体力劳动者都反对自己延迟领取退休金,强迫愿意延迟领取退休金的职工按时领取退休金,对于他们来说不合理。另一方面学习美国的做法,对于按时领取退休金和延迟领取退休金职工的实行不同的退休金标准制度,延迟领取退休金的职工的退休金标准要比按时领取退休金的职工的退休金标准要高,相当于对于延迟领取退休金的职工给予奖励,从而吸引职工选择延迟领取退休金。

总之,只要政策设计科学、合理,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那么反对的力量就不会那么强大。否则,要有侵占老百姓的利益的想法,那么政策必然失败,甚至让老百姓对养老金制度失去信心和信任。

' />
“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要想推行,需要保障参保人退休时间的选择权、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获得权,以及投资状况与收益的知情权等。

近日,人社部提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建议”,引起热议。人民网推出的调查显示,74.5%的网友表示反对。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则是,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此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对于其意义,恐怕没有多少争议,但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起来,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参保人的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

显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应当是“自愿”的制度,既不能强制某人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也不能强制某人在达到法定年龄退休后,过一段时间再领取养老金。既为“自愿”,则必然要保证这一制度的吸引力,否则这一制度就不具有实施的可能。

而这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延迟领取养老金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支出能够得以维持;其二,参保人相信其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不会出现“因为晚拿,所以少拿”的情况,即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在延迟这段时期“积累”的权益,能够在未来得以弥补。否则,必然会是,人们宁可“早拿”,不愿“晚拿”。

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这第二个条件的实现,还要满足第三个条件:管理部门需要将养老金进行有效的投资,同时需要将投资的收益“归还”或至少是“部分地归还”给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其归还部分至少能够高于储蓄收益。

在这个意义上,产权明晰——明确退休人员获得养老金及其收益的权益、明确政府与退休人员之间收益的分配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实质上是又提出了第四个条件。

其实,上述四个条件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参保人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不能受损。这里的权益,不仅包括退休时间(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的选择权,也包括领取养老金时间(在正常退休后)的选择权,还包括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获得权,甚至还包括投资状况与收益的知情权。

综上,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制度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划分明确尤为重要。因此,在实施这一制度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行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退休人员的权益,如明确延迟领取养老金的相关条件,以保证退休人员能够继续工作或者维持基本生活,规定灵活、方便的终止或解除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协议等。

□申曙光(中山大学教授)

' />
日前,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6月6日《京华时报》)

退休制度是对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尊重与关爱,退休年龄的界定、退休年龄是否要推迟都应体现这种尊重与关爱,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这种尊重与关爱的退休年龄制度才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退休年龄的推迟问题,权衡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

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养老金发放的压力。起初,国企低工资无社保,如今全部由社保接手埋单;公务员不缴养老金,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却是很可观。最要命的是,在通涨背景下,养老金一直放在银行里储蓄或买债券,不仅未实现保值增值,而且不断“缩水”。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退休人员越来越多,执行现行的退休政策,养老金的足额发放显然捉襟见肘,推迟退休年龄,无疑可以减轻这种压力。然而,这不是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养老金交了那么多年了,管理部门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保值增值?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拖到今天,早干什么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养老金管理制度及管理部门有问题,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养老金发放有压力这个代价绝不能让辛辛苦苦要退休的劳动者们来埋单。该退休就得退休,不能因为发放养老金有困难了就不让退休。

推迟退休年龄,不利于体能消耗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中国男女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平均72岁。拿男的来讲,推迟5年退休,意味着退休后6年就走到了生命尽头,他们的休息时间是否太短了?那些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体能透支,干了几十年,已经有些干不动了,期盼着早点回家休息,我们还要他们继续干,还有人味吗?

支持推迟退休年龄者说,推迟了退休年龄,退休时领的退休金高。这些人是否想过,推迟了退休年龄,交纳的养老保险时间也长,钱也多,也增加了用工单位的成本压力。当下,除了公务员、垄断企业这类“金饭碗”单位,多数单位劳动者收入低下且不稳定。对他们来说,早点退休反倒可以有稳定、说得过去的收入。推迟退休年龄,对这类劳动者并非“福音”。自不待言,推迟退休年龄,还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权衡利弊,推迟退休年龄不宜“一刀切”,应慎重稳妥,避免负面效应引发社会动荡。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有,但应坚持自愿的原则,即用人单位与本人都愿意接受推迟退休年龄,既不可强制单位,也不可强制个人。原则上采取“减法”而不宜“加法”,即推迟退休年龄的人是少数,按时退休的人是多数。对推迟退休年龄者的薪酬,要有刚性制度设计,原则上要加薪,不能“剥削”他们的劳动价值,给点小钱就打发了。实行“推迟退休年龄”,要避免随意性,必须是刚性需要的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什么岗位都实行“推迟退休年龄”。对此,国家有关部门要作出具有法律效力、操作性强的规定。不这样,就可能出现不需要的岗位也搞所谓“推迟退休年龄”制度,实际上,这是拿公家的钱或纳税人的钱送私情。如,一些官员就很不愿意退休,他们很渴望“推迟退休年龄”,但对他们实行“推迟退休年龄”没什么必要。

' />
昨天,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2012年6月6日《京华时报》)

让更多的人缴更多的养老保险,以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措施弥补我国养老金长期以来面临的“空帐”,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此举却转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成本,把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移给了年轻人,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据资料显示,推迟退休一年,国家可节省养老金200亿元,推迟两年就是400亿,五年就可达1000亿。但在经济转型尚未完成的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即便是实行所谓的弹性退休年龄能够解决养老金“空帐”,但对于一个以依靠“人口红利”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比之推迟退休,此次的拟出台的弹性退休似乎有点人性化的味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如果仅从退休方面进行改革,并不能填补目前我国“寅吃卯粮”的养老金“空帐”现状。事实上,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源枯竭几乎是世界性的问题,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种机制来帮助分散社会保险的责任和风险。

对于我国而言,比缺乏风险更大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缺乏保值、增值的机制。按照之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所言,在养老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且实际上已经贬值的现实面前,当前的巨额空账是划算的;而如果将个人账户做实,反而不划算。

通过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17%,与之相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则低的多。截至2010年底,分散在各省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约1.5万亿元,由于90%存入银行,10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货膨胀率。而这样的低收益率也是造成目前养老金空帐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探索养老金入市等方式保证养老金的收益问题,并且使之公开透明,保障多渠道的养老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难题,与此同时,也要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机构,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益。

或许退休年龄的弹性延迟,本是遵循居民的个人意愿,我们不应该加以指摘。但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全民意识和经济基础互相关联和制约上的一种社会契约关系。而此次研究拟订的让参保人弹性退休年龄的政策,显然是建立在国家违约基础上的行为。况且,我国目前人均寿命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未富先老”的现实条件下,弹性退休无疑是对参保人员的一种剥夺。

' />
人社部披露政策调整建议的信息,或许也是借此推动民众讨论,增进社会共识,为科学决策提供民意基础。

日前,人社部在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境况下,多年不变的退休年龄与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缺口,造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失衡。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缺口达1.7万亿元。《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政府部门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实行弹性延迟政策,无疑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逐步实现收支平衡。

这一有利于养老保险平稳运行的政策,客观上会使一部分人利益受到缩减,产生公共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利益配置公平性问题。每个人对调整公共政策的敏感态度都源自利益的衡量,估算自己究竟是从中受益还是受损。正因为如此,“弹性延迟”需要公众广泛而深入地讨论,让利益相关者能够充分参与到公共决策的民主程序中。人社部披露政策调整建议的信息,或许也是借此推动民众讨论,增进社会共识,为科学决策提供民意基础。

人们对“弹性迟延”的争论焦点,集中于是否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宜以推迟退休年龄为前提,否则退休后不领养老金还要缴费,不同阶层人群因此受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加深一般职工的不公平感。生活中,推迟退休年龄比较符合社会优势阶层的愿望,他们可能成为政策的受益者。

考虑到政策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延迟政策采取“弹性+自愿”原则是必要且明智的。上海部分行业此前已开展试点,调查称有七成参与人员赞成弹性方式。有了这种地方政策探路,全国性的政策调整更需要关注另外不赞同人员的“少数派意见”,更关注不同行业部门具体标准的公平性,更关注防范公权滥用的法治体系完善,以避免加深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阶层的矛盾冲突。

' />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这个说法令退休制度改革再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承认,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女性退休年龄偏低。但是,目前所讨论的改革做法及原因,都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加以澄清。

首先,许多人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增加个人缴费年限和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从而可大大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这种看法是建立在养老金待遇不随退休年龄调整的前提下的。如果退休年龄和养老金待遇挂钩,那么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改善养老金收支状况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养老金支付压力不应该成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

其次,很多人以国内就业形势严峻为由反对延长退休年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指出,世界各国经验表明提前退休与降低失业率并无显著关系,就业岗位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在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情形下,许多名义上的退休者还从事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工作,影响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

退休制度改革不等同于延长退休年龄。从国际经验来看,增强灵活性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即引入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制度通常会设定两个不同的退休年龄,即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和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法定最低退休年龄也是最低领取养老金年龄。简单来说,弹性退休制度是劳动者在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后,允许其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经济基础以及对待工作-闲暇的态度等等因素,选择退休年龄的一种制度,同时,对于延迟退休或提前退休(相对于法定正常退休年龄)有不同的养老金激励或惩罚办法,视各国社会经济背景而定。一些国家面临劳动力短缺,为了鼓励延迟退休,政府就会针对提前退休行为削减养老金。这些做法有利有弊,引起过不少争议。西方一些国家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教训就是没有充分保护好健康状况较差、生产率下降的职工,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

我国弹性退休制度设计的目标应该是“遏制不合理提前退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具体来讲:“遏制不合理提前退休”是指杜绝个人在最低退休年龄之前领取养老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是指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选择合适的退休年龄,并通过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鼓励高素质人才延迟退休;“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指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不能过分强调精算中性原则,因为健康状况较差者可能无法坚持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另外,不同行业对劳动者的体力要求不一样,大部分低收入者所从事的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对健康有损害,这部分群体一般也很难坚持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要注重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作用,让他们安享晚年。

完善退休制度改革不仅仅与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还要注重不同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配合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改革,许多人都被安排提前退休,还有一部分人以身体健康状况差为由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并开始领取养老金。直到今天,这些不正当的提前退休行为对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状况仍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作者系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

' />
昨天,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6月6日《京华时报》)

笔者认为当前人社部建议出台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政策(实质上就是推迟退休年龄),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减少领取养老金人口力求实现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破解养老金资金链紧缺困局。因为根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同时据世界银行估算,从2001年起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9.15万亿。

不过,受制于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中小企业盈利较差等因素,单凭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难解养老金资金链困局。

首先,受制于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养老金资金链比较脆弱,并非简单延长退休年龄可解。当前中国养老保险按照不同人群分为三个层次,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最早,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即由企业和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社会统筹部分,个人按工资的8%缴纳个人账户,不足部分财政补贴。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总体不强,特别是吸纳了70%左右就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差,加上《劳动法》等执行不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面并不广,社会统筹和个人缴纳部分并没有做到“应收尽收”,也未实现大幅度盈余积累。据人社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城镇养老保险金总收入1689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金2272亿元,全年总支出12765亿元。从上述数据看出,如果扣除各级财政补贴,养老保险金收入只是做到了略有盈余的收支平衡。按照当前这一收支平衡现状,如果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数量一旦增加,那么就会打破收支平衡,入不敷出。当然,有人会说财政补贴。但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下降怎能实现补贴呢?


其次,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延迟退休年龄产生的“年轻人”红利将被增速的老龄化人口抵消。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内赡养比稳定在3:1,即三个年轻人抚养一个老年人。而一旦出现老龄化趋势加速,现有的平衡关系必然会被打破。因此才有推迟退休年龄的动议。但关键问题是今后养老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延迟退休年龄新增的“年轻人”数量,养老金收支平衡仍然受制于老龄人口增幅加大的局面。

所以,单凭推迟退休年龄来维持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恐将无法实现。破解养老保险资金困局,一是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目前全国6.6亿的城镇人口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2.6亿人左右。如果将剩余的4亿人纳入保险范围,按照比例征缴养老保险费,就可以带动养老保险金账户资金大幅度增加。二是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增强养老保险金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多渠道养老金筹集。三是继续落实给中小企业减税等扶持措施,让吸纳70%左右劳动力的中小企业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以此带动个人缴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