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审计署发布了8月份对稳增长等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组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等个别地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资金未及时拨付或违规认定扶贫对象。据公布,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是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详细]
长期以来,扶贫资金一直被地方视为“唐僧肉”
总有一些个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不仅是马山,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有存在。不管是扶贫不上心、工作存纰漏造成的,还是故意违规违纪、假公济私所致,都是把救命钱变成不义财,造成地方“争贫困”、群众“装贫困”的怪象。这种“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不仅脱贫难上加难,而且颠覆了扶贫的本意。[详细]
精准扶贫沦为了精准“济富”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贫困县,有房有车有生意的人能够领到低保,职能部门弄错一两个、一二十个很正常,甚至弄错一两百个也可以有。马山县一弄就错了3000多个,竟然还视作“不精不准”的工作“缺陷”,这等同于告诉人们,马山县拨扶贫款的官员,数学个个都是体育老师当的。谁信?
这些年,虎扑篮球:贫扶资金被虚报冒领等问题的接连出现,已经伤害了太多民众的感情。纳税人的钱在那儿养着富人,这是比打了水漂更令人不能饶恕的罪过。马山县这回做得更绝,不仅于此,还将多达2272名本应扶贫的对象,虚报成已经脱贫的人员。这种欺上瞒下的舞弊,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截流,而是直接从“叫花子口袋里抢钱”,是置真正等着救命钱的贫困民众生死不顾的一种涉嫌犯罪,这又岂是“不精不准”的眼神理由搪塞得过去的?[详细]
“劫贫济富”凸显扶贫工作仍有缺漏
尽管有关部门特别强调这属于个例,是“部分地区”的事,但这3000多名扶贫对象居然都是“富人”,“被扶贫”的还有大量财政供养人员,确实离谱过了头。如此“精准扶不贫”,能蒙混过关,说明当下扶贫工作中仍有些缺漏。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看,在中央扶贫政策下行落实过程中,不少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的扭曲。比如,有些地方将扶贫拨款用于县、市的城镇建设,2014年,央视曝光了安徽利辛县将大笔扶贫资金投向基础建设领域的问题。今年早些时候的“最悲伤作文”,也让人们发现,长达20多年的扶贫“准头”也不尽如人意。正是末端的这些扭曲和变异,使得中央庄严的消除贫困承诺进入“无物之阵”。[详细]
因此,要发动群众对扶贫资金的全网式监督
马山县扶贫造假反映出,基层有话语权与活动能力的人,知道即便侵吞了扶贫资金,真正贫穷的弱势群体由于发不了声,就奈何不了他们。为此,有必要建立群众声音采集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对扶贫资金的全网式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谁家有车子,谁家穷得只剩两根梁柱,谁家有吃皇粮的,谁家兄弟俩合穿一条裤子,都一清二楚。因此,只有给予群众真正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让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详细]
扶贫款不是地方政府的“唐僧肉”,更不是利益群体的黏合剂,而是“绝对贫困”人群的“保命钱”。这就需要打通末端民众的信息梗阻,发挥他们在精准扶贫上的监督作用。试想,如果底层民众也知道扶贫款都用在了哪,还会有马山一边“精准扶不贫”,一边此前被称赞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吗? [详细]
除此之外,狠拔治理上的“穷根”也十分迫切
扶贫工程其实也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当前,这样的“扶贫”同样迫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确保中央政策目标不落空,各类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依靠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为落实不力、裁断不公等中梗阻问题兜底。财政转移资金管理机制、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以及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机制等等,都有必要进入改革视野。[详细]
真正的扶贫,是要改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不是简单的物力支助,仅依靠资金救济,受助者永远处在等待帮扶的状态。真正的扶贫,是要实现造血功能,对于个人来说,是通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分技能、职业教育等方式,改变个人命运;对于地区来说,则是找准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找对方向,带领整个地区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不将某个成功的脱贫案例简单地套用在其他人身上,不看到其他地方种植某类植物、上了哪个项目,就紧赶慢赶地投入跟进,治贫先要认识到自身、本地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若急着扶贫到不得法的地方,还不如先缓一缓。
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常年的、许多客观因素累积的结果,走到今天,扶贫进入到最后,也最为艰难的时刻,回望过去的成绩,展望不久的未来,斩断贫困重任在肩,也志在必得。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每个人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有信心,随着扶贫开发突破最后的坚冰,这个未来离我们并不远。[详细]
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了事”,加强资金流向监管,提升贫困地区的政府能力,才能跳出越贫越扶,越扶越贫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