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明确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被外界解读为,退休人员缴纳医保或将从“纸上谈兵”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这种解读也不能说错。在去年底中央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提到要“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目前正在进行的,或许就是政策实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但此事事关重大,切不可仓促为之。这一政策涉及多少人的切身利益呢?据悉,中国目前有7200多万名退休人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在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可能继续增加。这意味着,一旦推行相关政策,将有近亿人口非但不能享受免缴医保的政策,反倒从此要从自己腰包里掏钱缴费。别看测算下来,每人每月仅需缴纳180元,可这对许多平时不舍得花钱的退休人员来讲,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负担呢。

这且不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达到规定年限)的人,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已明明白白地写进了2011年7月才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这既是一项法律条文,也是政府的一项承诺。法律条文轻易不能修改,政府承诺同样不能说变就变。哪怕有再多理由要修改政策,也需先过修法这道关。而这背后,则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

当然,这时候提出研究实行相关政策,确实有现实考量以及长久考虑。退休人员继续不用交医保当然好,问题是这样做能维持多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越来越多退休人员加入免交费而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大军。而这也意味着,交医保的人数可能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家都看到,近年来医保费用大幅增加,有些地方医保基金左支右绌,有些地方累计结余已濒临红线,甚至是在“空账”运行。这样来看,除非让医保基金深陷困境,直至所有人都无法享受既有待遇,否则就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补充医保基金。这也就是说,退休人员交医保,基本上已成为一个必选项。

既便如此,要使政策到时候能够顺利启动和运行,无论从政策制定还是试点推行乃至全面铺开,都要抱以万分谨慎稳妥态度。宁可三思而后行,不可一蹴而就。这首先当然是要让大家理解这么做的不得已及其必要性。还有就是不能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并按退休人员养老金比例确定缴纳金额。目前,国内养老金仍分成三六九等,退休人员缴纳多少医保,不宜“一视同仁”。尤其重要的是,在“开源”的同时,必须做好“节流”工作,提高各地医保基金的管理水平。有的地方医保基金入不敷出,还有的地方出现医院为骗保组织农民住院这种荒唐事,这都和当地医保基金管理运作水平低下有关。

总之,退休人员交医保,这件事终究无法绕开,但如果一定要做,就要认真做好,不能让公众啧有烦言。

读贵报1月5日社评《“退休人员续缴医保”不是唯一选择》,媒体为弱势群体鼓与呼,很温馨。财政部楼继伟部长撰文提出退休人员续缴医保,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也有话要说。财政挖潜无可厚非,全面改革医保不应成为禁区。

诚如社评所说“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员的收入不能再降低”,财政敛财也要取之有道,应考虑退休人员的承受能力。医保资金家底,一面是全国32%统筹地区收不抵支,一面是“医保基金多到花不出去”,孰是孰非总该有个说法。药品价格表面一降再降,换名不换药价格却一升再升,诊断费、手术费、服务费还将大幅度提升,自费、部分自费药品都够患者喝一壶。再续缴医保、取消医保个人账户,就压力山大了。

社评说美国退休人员也有医保,美国“有收入的退休人员确实仍要缴纳医保”,概念很清楚,人家是“有收入的”即退休后再工作的,中国的退休人员绝大多数是仅靠退休金生活,况且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要厘清的是,退休人员续缴医保影响到方方面面。多年独生子女政策形成“四二一家庭”结构,即一个人要承担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

全面放开二孩,有望改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但需很长时间,而且观念的形成和养育子女成本高企,并不是想让他生他就生,有数据显示,“单独二孩”时全国1100万对夫妇可生二胎,申请的只有169万对,仅占15.4%,可见一斑。

实现中国梦也包括退休人员的美梦,2020年建成小康,人均收入翻番,退休金会翻番吗?即使会翻番,大部分用在医疗上,生活质量也要大打折扣吧!

7200多万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医保费就可以享受医保待遇的日子还有多久?据悉,政府正研究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按2015年平均养老金为缴费基数的话,平均每人每月需缴纳约180元。退休职工不缴医保费是写入《社会保险法》的,因此这一政策的改变需要修法。(1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

如果这个冬季雾霾让人苦闷,那么,退休人员也要交医保的消息令很多人窒息。延迟退休后,仍然要将那一点养老金拿出来交医保费,民生之艰辛可以想象。尤其是,相关部门这种吹风的做法完全违背程序正义,“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已经明确写入《社会保险法》,既然是法律规定的东西,一个部门就能够自说自话,难免给人的感觉是不讲法治。

不否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费用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难题。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比例高达32%。在此情景之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不能坐等困难局面的到来。但问题是,化解医疗费用难题,首先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其次,也要统筹的规划,精准精算,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确定一个明确的缴费年限,而不是指望所有的人都交到死。

除了这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恐怕是首先要确保医保缴费和使用的城乡的差异,以及官民的差异。不妨看两个数据:一个是,中国人口占世界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2%。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中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历年的百强医院都在大城市就是一个明证。另一个是,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在2006年曾经披露,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80%是为了以850万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此前有媒体称,据政府有关部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40万名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500亿元。

面对这两个数据,公众就有权利问,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城乡医疗的平衡,让优良的医疗资源也能够向小城市和农村倾斜下?还要问,先前党政干部使用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医疗改革多年,相信这一局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关部门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这一局面改变了多少?医院的特需病房还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够将这种带来极大医疗浪费的特需病房取消并给予民间医疗机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小问题,但公众心理明白,也十分在意。这些细节如果做不到透明和公正,那么,退休人员缴医保带给民间的反弹意见是巨大的,不仅会导致医保参与人数的减少,也会带来民间对医保政策公信力的丧失。正如网友所言,是不是医保也学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大小最后自己说着算?那么公众为什么要为未来不确定的政策,将辛苦赚来的钱交给医保机构去打理?

研究退休人员继续缴医保,一要考虑大多数退休人员能否负担得起,二要考虑参保者能额外得到什么好处。如果只是增加负担却没有好处,那就降低了参保的吸引力,若导致有人退保或者拒绝参保,可能引发不小的社会问题。

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发表文章透露,正在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多名专家认为,让退休人员缴纳医保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员的收入不能再降低,因此必须同步配合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现行《社会保险法》规定退休职工不缴纳医保费,如实行退休人员续缴医保,需要先修改《社会保险法》。

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意味着对现行医保政策的一项重大改革。现行医保政策不是说不能改革,关键是在程序上要合法地改,在内容上要合理地改。无论是站在现在的退休人员的立场,还是站在未来的退休人员的立场,对公众而言,退休后继续缴医保,无异于在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上“更上一层楼”——延迟退休也便罢了,退休后还要继续缴纳医保,这难免会增加公众的参保负担,对不少人在情感上出现不情愿、产生不适应,应当予以充分的体察和理解。

从理性角度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龄化社会已然快步走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任由医保的稀饭继续稀释到只剩清水的地步;另一种是,大家都往里面加点米以确保必要的浓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比例高达32%。所以,虽然有时还能读到“医保基金钱多到花不出去”之类新闻,但长远看来,医保被稀释成清水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往医保的锅里加一些米,非常必要而且迫切。

关键的问题是:该怎么加米?退休人员继续缴费是一个路子,但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大多数退休人员能否负担得起?当养老金成为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还要拿出一部分去缴医保,看似每月一两百并不多,但没准儿就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退休后继续缴医保,能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或者说,参保者能额外得到什么好处?如果只是增加负担却没有好处,那等于是降低了参保的吸引力,若因此导致有人退保或者拒绝参保,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小的社会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医疗价格的提高特别是人工成本的高企,医疗费用很有可能成为退休人员最主要的开支。根据一份调查报告,美国退休人员中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一生的积蓄在5年内就因支付医疗开支而全部花光。要知道,这些美国退休人员也都是有医保的,而且在美国,有收入的退休人员确实仍要缴纳医保。我国的医保设计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医疗需求,应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而不只是将希望主要甚至全部寄托在退休人员继续缴费上。

在这个通盘考虑中,取消医保个人账户,避免池子里的米外流,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选项。现在的医保个人账户大多被用于变相购买各种日用品,花费那么大的行政成本,先一个个收上来,转个弯存入医保个人账户,又让参保者都变法取出去,实在是多此一举。此外,取消公费医疗不能继续拖延磨蹭,这项改革需要雷厉风行全面实施,才能对得起公众的改革期待。要往医保池子里加米,大家就该一起来,而不能是普通职工原本医疗待遇就不高却要续缴医保,有人一分钱不出却能够享受最好的医疗待遇。

总之,实行退休人员继续缴医保,应该是穷尽一切手段(包括加大财政资金对医保补充力度)之后的无奈选择,而不是唯一的必须选择,更不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这项改革即便势在必行,也要充分考虑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设置各种档次的缴费标准供其自由选择,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贫困退休人员应当免缴。

本报特约评论员

【目前实施这一政策,条件还不具备足够说服力。即使弥补资金缺口的需求再迫切,也不宜拿消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做交换,不宜以政策代替法律逾法而行。】

据报道,2016年第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的文章。文中称,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这篇文章,引发了7200多万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医保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的日子是否将告结束的猜测。

之所以提出研究退休人员缴医保,与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差有直接关联。据报道,近年来医保收支压力陡增。许多地区医保累计结余达不到备付“6到9个月”要求,一些中西部地区医保基金已出现收不抵支风险。根据人均2250元的退休养老金基数测算,如果实施退休人员缴费政策,人均需要每月180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疗费用仍保持12.08~18.16%的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一倍左右。如果不改变现行政策,资金缺口将迅速扩大。就此而言,研究退休人员是否应该缴费,并不是突兀的政策方向。相对于人均退休养老金,180元的缴费额度尚可接受。

但也要看到,目前实施这一政策,条件还不具备足够说服力。一方面,仅仅通过退休人员缴费开源,是否就能够填补资金缺口,缺乏更详细的数据支持。相对而言,医疗支出的节流控制是弥补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方面。假如在节流端口没有刚性改善措施,退休人员缴费再多,恐怕也于事无补;另一方面,退

休人员缴纳医保,还将面临类似养老保险金存在的“公平”质问:如果退休职工有必要为医保基金缺口买单,占据更多医疗资源的干部群体是否同样应该买单?养老金存在部分地区结余较多而部分地区收不抵支的情况,而有现实医保基金支出压力的地区基本都是养老金有支出压力的地区,如果再让这些地区的退休人员缴费,是否会影响养老生活,造成新的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医保基金,其制度设计初衷就是为了体现老有所养的基本社会保障理念,其中包含了国家对于退休人员已做贡献的承认。正是出于这一理念,《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即使弥补资金缺口的需求再迫切,也不宜拿消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做交换,不宜以政策代替法律逾法而行。

综合考量下来,应对医保基金缺口,目前更现实的做法是节流而不是开源。改被动式医保控费为主动式控费,改变医疗体系过度医疗、以药养医弊端,将稀缺医保资源更公平地分配给不同群体而无论其职业性质是什么,善用国有资本加大其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是医保开源取得共识的必要前提。面对医保基金缺口,回避真正的难点不是好办法。系统性改革越彻底,医保体系改革才越可能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可持续运行机制。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政策的调整,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取舍问题,而利益如何取舍却在根本上关涉公平。未必不能这个群体多出一点而另外一个群体少出一点,关键在于要说清楚为何如此。这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解读,还需要不同利益群体意见的充分表达。】

新年刚过,有关“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的话题,就在网络引起了热议。尽管相关政策尚在“研究”中,但舆论总是倾向于从官方放出的“风声”中,揣测其背后的深意。

调整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所谓僧多粥少,经济和社会若想可持续发展,只能从结构改革上挖掘潜力、开源节流。

逻辑自然很对。对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尤其是社保收支面临的窘境,公众想必都已有切身体会。坦率说,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并不缺乏,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过“紧日子”。当经济形势不好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谁的裤腰带应该勒得更紧一点,以及先勒谁的裤腰带,不完全是“共渡难关”的发扬风格,也是切切实实的利益计算和锱铢必较。

回到正在研究的退休人员缴纳医保问题上。虽然从逻辑上未必不可如此,但这样所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究竟有多么严重?缺少了退休人员缴纳的医保,医保体系是否就变得脆弱?为了减轻医保压力,国企上缴的红利以及国有资本划归社保是否可以再多一点?那些享受着超高医疗资源和福利的群体,能否尽量压缩一点?

这些,都是公众关心的。说到底,这是一个利益取舍问题,而利益如何取舍却在根本上关涉公平。未必不能这个群体多出一点而另外一个群体少出一点,关键在于要说清楚为何如此。政策的制定,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解读,还需要不同利益群体意见的充分表达。

@张国栋:退休人员缴纳医保看似个敏感的话题,其实不然。我倒以为,既然财政部部长说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了,它可能就是一个绕不过且比较务实的话题。要的是在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做好相关制度设计和人性化调整。一味怨天尤人只能徒增烦恼。

@舒圣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任由医保的稀饭继续稀释到只剩清水的地步,或者大家都往里面加点米以确保必要的浓稠。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比例高达32%。虽然现在还常有“医保基金钱多到花不出去”的传说,但长远看来,往医保的锅里加米非常有必要。真正的问题是米怎么加。

@张全林:我国当前医保面临的问题,是统筹度严重不足。地区分割,分灶吃饭,甚至相邻两县都差异甚大。收不抵支的是部分地区,所谓“较高结余”是全国总账。这样一来,尽管有结余,也难以排解入不敷出之忧。不难看出,整个医保架构没坐正,恐怕非延长缴费年限可以化解的。

@苗凤军:政府研究退休人员医保收费政策,对这一问题如果真正关心,千万不要一味地讽刺,更要从全面考虑,对医疗改革献良方,这才是最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在这一事件中,只表现出不理智,怨天尤人又如何?毕竟,政策需要不断调整,改革的脚步任何人也阻挡不了。

7200多万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医保费就可以享受医保待遇的日子还有多久?从2015年11月初中央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到上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都明确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第一财经日报1月4日)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生、病、死、残等,它既是我们基本权益的保护伞,更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就拿医保制度来说,作为“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国企员工到城乡居民,可以说,医保制度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互助共济作用。

应当看到,医保在筹资机制方面,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共担。然而,现行医保政策对退休人员有两大优惠,既个人不缴费,仍由医保局给个人帐户打钱,且个人承担医疗费的比重比较低。这些优惠主要是因为退休人员在以前工作中,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免除了医保缴费。然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在老龄人口基数增大,在岗职工相对减少情况下,医保基金入不敷出趋势已相当明显,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研究建立医保新的筹资机制是化解老龄化冲击的发展选择。医保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互助共济制度,我们不仅要考虑其保护伞作用,还应考量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减震器”作用。假如医保基金长期处于负性运行,要在岗职工和财政兜底,势必严重影响不断提高的医保报销水平、待遇调整及病种报销扩大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打破旧规则才能赢得未来。建立完善医保新的筹资机制不仅能避免医保支出压力向下代人传递,维持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消除在岗职工医保缴费比例过高,影响经济发展情况。

当然,研究退休人员交医保不能只想着利用缴费补医保窟窿,而应从透明化管理入手,在保障缴费人知情权基础上,统筹计量医保费率,尤其应取缔差别化医保报销方式,取消看病特权。鉴此,让退休人员交医保不能只是完善筹资机制,还应注重全统筹医保缴费,注重消弥公平焦虑,才能使医保制度改革赢得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