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却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25日,荆州市见义勇为促进会表示,要向湖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尽快申报,认定长江大学英雄群体的见义勇为行为。(10月26日《武汉晚报》)

大学生“结梯救人”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在肯定这些大学生精神可嘉的同时,面对瞬间逝去的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也有人产生了到底“值不值得”的困惑。

不会游泳该不该下水救人?面对危险要不要见义勇为?这是一个常常刺激我们神经的话题,并且或许永远难有共识性的结论。1982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张华,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大讨论,27年来,这类讨论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在每次类似的讨论中,最终似乎都能听到这样一种颇有市场的“理性”声音:救人者崇高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其“冒险”的行为却不值得提倡。

那么,遇到险情时,什么样的行为才值得提倡呢?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理性判断,量力而为,很多人给出这样的答案。这在理论上能说得通,而且也容易被接受。可每一次的现实却是,面对险情,千钧一发之际,往往没有足够的理性思考的余地,冲上去还是退下来,更多的只能是本能的反应,而非有条不紊地“理性”思考的结果。在十万火急的生死关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只能是灵魂深处的血性张扬,而绝非权衡利弊之下的理性选择。

每一次英雄行为,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乃至生命的危险。临危救难需要甘冒风险,如果每个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口,都要先去考量自身的个人安危,那么世上就不会有英雄了。因为在危难面前,犹豫和徘徊之后的选择很可能是退却和放弃。

固然,英雄见义勇为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只在于其行为本身,而与结果无关。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英雄”的盛誉,是奖给这令人震撼的行为,及其背后的高贵品质。

在美德的维度上,英雄行为恰如时代的坐标,永远激励着后人。“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来自长江大学,而它正是两年前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这个也许偶然巧合的背后,是否暗喻着英雄的精神正被传承发扬、日益光大呢?

' />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10月26日《今日早报》)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对于本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辞海》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广义上说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为也属于见义勇为,应当倡导,而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更是我们应直面的问题。无庸讳言,道德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倡导见义勇为的有效途径,社会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出现的三个大学生的英勇事迹,在我们感佩之余,也带给我们新的思索。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三个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见义勇为”永远是一个时代命题。

' />

大学生结人梯救人

滚滚江流中,长江大学一群90后大学生“结梯救人”,其中3人英勇献身。长江大学决定,对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申报“10·24长江抢救落水少年儿童英雄见义勇为先进群体”。(10月26日《楚天都市报》)

申报见义勇为先进群体,是告慰英雄、安慰亲属的一种方式,但不该遗漏:一同见义勇为、参加救人的大学生有十多人,他们都该列入申报先进群体。

人梯中的另外几位大学生,与3位长眠江中的英雄一样,都尽了最大努力挽救生命,他们毫无疑问也是见义勇为者,只不过他们幸运地没被水魔吞没生命。难道因为还活着,就不能申报见义勇为奖,不能列入见义勇为先进群体?

“见义勇为”是高尚者的价值取向,不该是一种殒命后的“哀荣”。在一些部门官员、一些民众脑中,认为不搭上生命的见义勇为含金量不足,不够感人,对其表彰奖励就要打些折扣。我们设立奖励机制、鼓励见义勇为的目的,就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获得见义勇为表彰奖励就意味着英雄要献身,这样的奖励机制不但有违初衷,而且很不人道——奖励机制应充满对英雄平安的期待,而不该成为献身殒命的注脚。

3名英雄落水身亡,什么荣誉、奖励、慰问都来了,恨不得倾其所有换回他们的生命;而另外几名一起救人的同学呢?不仅不能列入申报见义勇为先进群体之列,甚至连姓名至今都没被公众所知晓,这真是厚死而薄生。

生命只有一次,对“见义勇为”健在者同样要善待。

' />
24日下午2时15分许,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省长江大学十多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男孩获救,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10月26日 《楚天金报》)

当下,或许有人认为这三位大学骄子献出生命救人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家人的伤心,社会的不公平,两个孩子的生命似乎不值得用三个大学生去换。当下总有人喜欢用价值来衡量救人的价值,似乎要告诉每位人在救助别人时,先看划得来不,如果划不来就不能去救人,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也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更是不道德的。我们在救助别人,做出英雄事迹前就不能有丝毫的价值观念,而是英雄发自内心的一种行动,是英雄的表现,也是其爱心的流露。

对这三位大学生的英雄事迹,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更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我同时觉得他们三人是当今最可爱的人。

或许当下人们对80后、90后颇有微辞,觉得他们是自私自利的,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我想这三位大学生作为90后的代表,已经向世人宣告:90后并不是社会上认为的那样,他们同样有爱心,更是英雄,也是当下最可爱的人。

就说他们三人吧,他们在选择救人时,同时也选择了与生死决斗的过程,但他们的选择是出于善良的本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素质决定的,他们的英雄行动给90后树立了榜样,也震慑了90后的心灵,向社会展示了90后也是可爱的。

人不分贫穷富贵,更不分年龄长幼,在遇到危险时,看到别人需要救助时,都会选择与危险做斗争。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不但做到大学生应该做的,还做到了每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人都会做的,在两名落水少年面临生命危险时能挺身而出,互相帮助去救助两个落水少年,在滚滚长江面前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这难道不是其平时就有的品质在此的体现?有如此崇高品质的的大学生,在什么场合也会帮助别人,更会做出英雄行动。不管是天南海北,还是在路上都会做到。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伸出手去帮助别人,这才是中国人的脊梁,每个时代都有最可爱的人,战争时代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在非典时期医生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湖北省,在大学生中间,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是最可爱的人,也是90后里最可爱的你,他们的举动为所有大学生和青年人,也为这个社会树立了一个榜样。

' />
据央视网报道,湖北荆州市今天授予10月24日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段救起两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学生和市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这17人当中包括14名长江大学的学生和3名沙市冬泳队的老人。震撼人心的新闻,震撼了每一刻有良知的人,感动了荆楚大地,感动了古老东方古国的每一个人。

翻开早已尘封的历史,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并非稀有。1989年,东北19名大学生舍己救人轰动全国。2006年,湖北省高校先后涌现的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萧栋栋、吴均远、胡吉伟、许志伟等人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时代的墓碑上,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虎扑篮球:舍身为人的猜疑。三张青涩的脸庞让我们更加记得他们的身影。CCTV新闻频道主播长啸播报新闻时说到:“这两天有这样三张面孔揪动着大家的心,他们是湖北长江大学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三名年轻的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复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想让大家再来看一看他们那年轻而青涩的面孔。”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其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足以感动中国。

他们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榜样,舍己为人更是是检验道德情操的“试金石”。新闻一出,《央视直播间》、《东方时空》、《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中,纷纷报道了三名大学生的见义勇为事迹。全国上下好评如潮,《大学生救人可“歌”可“泣”》、《结梯救人献身,90后也是可敬的一代》等文都充分肯定了三个大学生的牺牲,号召大众对此的尊敬和学习。

笔者以为,此时此刻我们不用考量大学生救人值不值,其精神可嘉,本着生命至上的为人精神。谁也没意料到前一刻还活生生的生命却会离我们而去,挽救了别人的生命,有去无回。有言:有的人不在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英雄,活在我们心中。舍己为人,毫不犹豫的给了别人生存的机会,值得嘉奖。悲哉,痛哉,壮哉!

简言之,方招、何东旭、陈及时等17 人义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叩问着我们的灵魂:换作是我们,我们将如何选择?也会手拉手,心连心的筑起生命的堤坝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