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只公布考生分数和合格分数线,不公布正确答案和分值的做法,被许多考生质疑为“不透明”。对此,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公布答案和试题其实是为了防止被培训机构利用,保证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

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确保在“百万大军”中选出合适的人才,是主考部门的职责所在。相关部门秉持“不指定参考书”、“不鼓励培训”的态度,较之由政府部门办培训,确实更能维护公平,其初衷和效果都值得肯定。

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考试应当能检验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和长期素养。不公开试卷和答案,理论上可以避免考生短时间内投机取巧,一定程度避免新选拔的的公务员“高分低能”。然而,历年真题被一些机构“扫描”“公布”,早已无密可言;各类“天价培训班”和“天价书”打着权威部门专家的名号四处招摇;一些考生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不惜花费巨资进行专门的“魔鬼训练”。可想而知,如果国考演变成了疯狂的针对性训练,势必使考试对人才的评价效果大打折扣,必然有违人才选拔的初衷。

较之考前准备公平与否,网友更关心考试在程序上的公平。考前是否做点准备毕竟是个人的选择,但公务员考试涵盖了从报名、笔试、面试到体检一系列的程序,如果考生无法比照笔试答案和分值,就可能错失纠正评分失误的机会,从而怀疑分数的真实性,并由此质疑评卷的公正性。所以,将评卷过程公开并接受监督,是消除考生顾虑的最好办法,而在试卷考后保密难的现实情况下,公开试卷、答案和分值不啻为一个直接的办法。

当然,维护“国考”的公平公正不能止步于考试程序的透明,还应该增加公务员职业的透明度。如今,一些考生考前盗用他人身份证注册报名吓阻竞争者,有的在笔试入围后竞相攀附关系,已经反映出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滋生的问题。此外,一些考生考前全力以赴,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却发现和当初想象的并不一样,更说明了只有将公务员职业透明化、公务员财产收入透明化,消除公务员的权力“虚胖”,才能向社会真实地展示公务员和政府形象,消除社会对于公务员职业盲目追从的心态,减少盲目冲动式的报考。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端正新进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将投机者尽早阻隔在公务员队伍之外。

《吕氏春秋》曾言,治天下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公开、公平、公正地选贤举能是“国考”的原则,公开才能保障公平,公平才能维护公正。“国考”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培养出更好的优秀公务员,需要有关部门集中民意和智慧,主动采取措施。

' />
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了,不少考生找来参考答案核对,而不同培训机构提供的答案却各不相同。官方每年只公布分数和分数线,不公布正确答案,许多考生认为不透明。据北京晨报12月7日的报道,当记者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询问今后是否有可能在考后公布标准答案,并把各题分值在试卷上标明时,对方工作人员听了记者的问题后显得十分惊讶,“公布答案?我们连试题都不公布的!”

既然试题都是保密的,那市面上铺天盖地的各种所谓“国考真题”答案及参考书,都是哪里来的?连题都没有,也不知道哪道题含金量高,那些培训机构培训个啥?据北京晨报的报道,一位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业内资深人士讲,真题参考书编纂者和培训机构每年都会派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他们把一种特殊的能微拍的笔带入考场,将卷面内容完整地拍下来,回来后再找人搜集整理答案。“很快,一般考后两个小时,答案就能出来。”

这就奇了怪了。国考现在的热度,人保部肯定是最清楚的。培训市场,包括各种培训班、资料和老师的行情,必然也是水涨船高。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居然就建筑在几根可以微拍的笔上。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考过的题也是“国家机密”,但我们知道这样偷拍出来的题目,找人搜集的答案肯定都不那么靠谱。指责有人拿着这些不靠谱的东西骗钱?我们还真不好贸然发出这样的责难,因为……靠谱的是真没有啊。

有道是,清水池塘不养鱼。公务员考试培训这个池塘,本来就没有正宗的源头活水,“生态”脆弱得要命。如果再有一些人打着“命题组成员、阅卷组专家”的旗号,蓄意把水搅浑,吃亏的是千千万万挤破了头也要进公家门的考生们。诚然,人保部等相关部门保密工作做得好,可以明哲保身、抽身事外,但站干岸看河涨也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啊。与其让某些心怀不轨之徒浑水摸鱼,倒不如开闸放水,大大方方规范国考的培训市场,扬清激浊,还给考生一渠清水。

' />
近日,针对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分值、答案“三不公开”之举,举国上下议论纷纷。网民呼吁“国考”应透明化,给急盼“金饭碗”的考生一个交代,一个心安。据人民网12月8日消息,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公布答案和试题其实是为了防止被培训机构利用,保证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国考“三不公开”消息甫出,惊起波澜阵阵。万千国人痴迷的“国考”竟然不公布答案,实在让考生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的考试历史大国,对考试的期待值超乎寻常,也就造就了国考热潮的涌动。就业形式一场严峻大背景下的国考,更是让公务员考试成为“众矢之的”。

回首历史,中国的考试历史实在“辉煌”。隋唐科举考试更是世人皆知,天子门生遍及全国,国人更是以此为傲,极力跻身“殿试”的大门。相当于当今的国考,殿试留给众人的印象有着公平和公正,状元、榜眼、探花,无不使之成为国人追逐的方向。寒窗苦读,或是为功名利禄,或是为报国有门。但,信息公开化一直沿袭着。

毋庸讳言,国考诟病“欲盖弥彰”。三不公开,也造就了国考在封锁状态下的弊病重重。很大程度上的考生也就猜测着背后的“潜规则”或是不公平,主考官和改卷人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也就左右了考生的分数。一方面,不公开也是对改卷人的保护和保密,以维护稳定。但这种行为也导致“秘密化”的考试变了味道。退一步,公布“国考”分值设置和试题答案也让国考陷于尴尬境地。在某一程度上可能会造成考生对自身考分的不相信或是难以接受,可能引起诸多不满,可能也导致最终的“不稳定”状态。“金饭碗”面前,疯狂事情实在容易发生。

只有考试信息“阳光化”,才能消除众多考生的疑虑。信息阳光化,不仅仅能解决对公众的疑问,拨云见日,更能让考试回归原味——有题目,有分值,有答案,也就有了公平和公正。只有让国考的阳光“普照”考生群,放能平息众生质疑和愤懑。考试大军放能稳住阵脚,减少舆论的压力,接受国考的结果。恰恰相反,倘若考试信息闭塞不仅“谋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造成一些“奸商”利用“混乱”的答案市场,为所欲为地出内参,或是“独家披露”,最终使得公务员考试市场一片混乱。

开一扇窗,给考生一米阳光,让国考更加阳光化、透明化实为明智之举。也只有“阳光”下的土壤,放能产出健康的食粮,人们的公仆。也为即将上任的公务员们,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尽心极力。

' />
“国考”结束,不少考生关心考试结果。但每年只公布分数和分数线,却不公布正确答案,考生始终满头雾水;试卷上每道题不标分值,做不完的考生无法取舍,考生无奈慨叹:“这‘国考’不太透明!”(12月7日《北京晨报》)

作为天下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三不公布”——标准答案不公布、各题分值不公布、试题不公布意欲何为?标准答案不公布,参加考试者如何知道自己所做试题的对与错,进而推断出批阅试卷者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和考试的组织者是否做到严密、细致?高考中曾出现过试卷被误判、分数统计错误。2007年安徽省在统计高考分数时,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失误,使26.4万名考生受到影响,要不是有考生质疑,后果不堪设想。谁能保证公务员考试不会出现类似差错?公布标准答案,不仅让参加考试者根据标准答案估计出考试分数,成绩不佳者另择其他就业路,更为重要的是,公布标准答案,消除公众对“国考”公平性的担忧,让更多的眼睛监督考试的组织者、考试过程的参与者的责任心和行为,帮助考试的组织者发现错误,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不公布各题分值更不应该了,做一道试题不知值多少分,不能合理分配时间,做几十道题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更为重要的是侵犯了考生的知情权。没有了分值,如何让批阅试卷者尺度统一标准统一?没有了知情权,考试分数成了某些人的橡皮泥,批阅试卷者、考试的组织者随意揉捏,或者根据需要、好恶给分数,考多少分数,考生只能认命了。而不公布试卷某些机构也能搞到试卷,一位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道破玄机,真题参考书编纂者和培训机构每年都会派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他们把一种特殊的能微拍的笔带入考场,将卷面内容完整地拍下来,回来后再找人搜集整理答案。“一般考后两小时,答案就能出来。”如此严肃的考试“拍客”竟可轻松得手。

一些地方为保证公务员笔试、面试的公平性采取面试现场网络直播、抽调少先队员担任“监考官”等措施。看来,这些举措是故意做给人们看的。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可以借鉴的模板——高考。考生知情权缺乏,考试公平性、公正性令人质疑,“国考”公信力降低在所难免。

' />

资料图片

相关评论:“国考”三不公开

参加公务员考试,虽然考完了,很多考生心里并没有底,因为考试既不公开标准答案,也不公布各题分值,甚至连考试试题也不公布,让考生始终满头雾水。由于试卷上每道题不标分值,做不完的考生无法取舍,考生无奈慨叹:“这‘国考’不太透明!” (12月7日北京晨报)

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国考”如此,省市各级公务员考试也是如此——试卷秘而不宣,答案三缄其口,给人一种神秘兮兮的感觉。对此,官方的解释只是为了保密。而同为绝密级的考试,高考则不但考后公开试题和答案要点,还在考前发布考试说明,让考生明确考试要点和分值比例。其实,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规,公务员考试试卷在考试结束前属于绝密级别,而一旦考试结束,也就不再绝秘,当然就可以“掀起盖头”;再者,由于技术手段的渐臻成熟,想要偷拍试卷已是易如反掌,一场考试,这边结束,那边网上就会出现“全真试卷”,哪里还有什么保密可言?

当然,公务员考试与其它考试有着不同之处,不公布试题和答案,或许是不想让考生钻进题海之中,投机取巧,死记硬背,成为应试机器,从而为党政机关选拔到合适人才。但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又是国家公务员招考的基本原则,从职位公布,到报名考试,到审核录取,都应当阳光操作,不允许存在任何暗箱黑幕。而公务员考试试卷和答案的秘而不宣,给一些没有“天线”和后台的考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对网上叫卖试题、“30万元买公务员岗位”也深信不疑,而考试的败北,不仅让他们凭借自己“武艺”博弈的愿望落空,更觉得花钱打了水漂,“死”得不明不白,对公务员考试失去信心,对组织考试的国家机关失去信任。

公务员考试制度施行已经十多年,我们并不否认公务员考试的整体公正性,它取消了过去凭关系、走后门,靠领导打招呼、写条子进人的现状,使更多普通百姓子弟得以“登堂入室”,进入党政机关。但从考生的强烈呼声中,也暴露出公务员考试的不足一面,对这些不足如果不能加以重视和改进,势必影响公务员考试的声誉和质量。作为主管公务员考试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定会听到考生的声音和公众的诉求,希望他们顺应民意,对公务员考试环节作出改进,让考试更加透明,让那些“考砸”的考生也能看个清清楚楚,输个明明白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