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老百姓到衙门击鼓伸冤,官吏就得立马升堂进行处理;新社会,老百姓想要见到管事的官员那可真是从河南到湖南——难(南)上加难(南)啦。如果有人非得要见管事的官员,很有可能会被打得满地找牙。

6日上午,兴化市民张云来到兴化市政府“反映问题”,和门卫发生争执,后来传达室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8日上午,该市信访局领导代表兴化市政府,向受委屈的市民张云道歉,并对当事门卫(保安)进行了教育。(1月10日《扬子晚报》)

初生牛犊不畏虎。张云真是井底的蛤蟆——只见过巴掌大的天,真是太天真啦,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闯”市政府,不是欠揍吗?人家保安要是不打你,那可真是手懒啦。君不见,一个小小的县政府,都是戒备森严,如临大敌。那些门卫都具有齐天大圣孙悟空火眼金睛的超人功夫,一打眼就能分辨出上访者来。上访者想进去找领导,做梦去吧,连推带搡就被赶出去啦。张云可倒好,口口声声要去找领导上访,人家门卫能不动手打你吗?张云一旦进去找了领导的“麻烦”,那些门卫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他们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吗?


封建社会,官员颐指气使,趾高气扬,凌驾于百姓之上,这不假。可是,那时候的百姓还能拦路喊冤,包拯也好,海瑞也罢,很少有官员把拦截告状的百姓抓起来治罪。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没有这样的事情啦,小小的县级官员出行都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老百姓想要拦车诉苦,那可真是瞎子抓鸡——毛都摸不着,根本就靠不上前。有些“不识好歹者”胆敢拦截官员的“宝马香车”反映问题,就很有可能被抓进笆篱子里去吃窝窝头。

久而久之,老百姓谁还敢拿着鸡蛋往石头上撞呢?他们看到官员的车队,大都是怒目而视,甚至是大吐口水。实在是忍无可忍啦,就越级去上访。阎王爷好见,小鬼难缠。大官是见到啦,让上访者回家去等。一等就等到了猴年马月,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老百姓不骂娘,那可真是奇怪啦!

诚然,各地都有信访办负责接待上访的群众。然而,关键的问题是,信访办根本就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因此,才致使越级上访愈演愈烈。不信?你看看北京市有众多的“上访专业户”,就知道我没有撒谎啦。在我看来,各地的主要领导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接待上访者,为他们排忧解难。哪里上访问题解决的不好,就拿哪里的主要领导开刀,尤其是“一把手”难辞其咎,罪不可恕,该降级的降级,该免职的免职。试问,群众的冤屈都不能得到解决,社会还怎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呢?

' />
因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兴化市民张云到市政府“反映问题”,门卫见“事情不大”,拒绝让其入内,双方发生争执,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扬子晚报》 1月10日)

本该履行保全职责的政府门卫竟然群殴陈情的市民,将申诉的市民当成是政府的“麻烦者”而拳脚相向,看后让人感到何其悲哀。人民政府本该为人民服务,市民遭遇不公到政府陈情和申诉,无论大事小情都是在行使正常的权利,政府门卫暴力拦阻又算是哪一出?

用“狗仗人势”恐怕有人身攻击的嫌疑,但是政府门卫同为普通劳动者却如此作恶、围殴同袍,不禁让我想到一个名词——平庸的恶(the banality of evil)。

其实,更多的普通人的眼中只有生活,他们做出一些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最起码的生存要求,为此他们可以轻易放弃个人判断的权利,这就是平庸之恶的特征。


政府门卫为什么会围殴陈情的市民,有两种可能:一是政府部门授意将这些“麻烦者”拒之门外,是政府门卫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二则是这些门卫就是一群流氓,喜欢揍人、欺负人。政府找一群流氓来做门卫,我想不会,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阻拦这些“麻烦者”进入政府大门是“东家”为他们制定的职责,否则就很可能丢饭碗,才导致他们为了“拒麻烦于门外”不惜使用拳头。

如果这些门卫不是价值观错位的流氓,那剩下的这种可能正是一种平庸之恶的表现,其实这些门卫们不懂得政治,也不懂得政府与百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换句话说,生活在政府大院的边缘,他们恰恰是最不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人,因为他们为生计失去了最起码的判断,哪些人可以放行哪些人应该阻止进入,完全是雇主说了算。

门卫群殴陈情市民只是一种平庸者的恶,他们这么做也许只是为了按照雇主的要求履行“阻挡麻烦”的职责而已,发生这一切的原罪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背后视百姓为麻烦的雇主。因此,我们可以要求门卫为自己的暴行向受伤害者道歉,而真正应该向百姓道歉的是他们的雇主。

' />
一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不是新闻,保安打人更不是新闻。但江苏兴化市民张云在市政府大院内被一群保安殴打,不折不扣该算是新闻。

张云是来市政府反映问题的,但门卫认为政府办的是大事,你的小事管不了。张云的事确实不大,就是在工商局办执照时被要求交纳300多元的“政府代收基金”。这基金到底是怎么回事?新闻看到最后咱也没搞清,因为挨了打后工商局通知这基金不用交了,不知道算不算是补偿的医药费。

政府部门的保安能变得如此凶悍,和“主子们”的教育脱不了关系。这倒不是说领导纵容或者允许保安可以动用武力,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点点滴滴的熏陶。不信请看此事的处理——虽然有人道歉了,但只是门卫的“代表”,打人者连面都没露。打人的保安也没听说受了什么处理——领导说了,“事情不大,已经得到了处理”。

看来今后该出手时还得出手——堂堂市政府,岂是平头百姓说进就能进的?三百杀威棍下去,刁民变顺民。人是环境的动物,看惯了官威森严,底下的也会学上几分。当然他们在这个大院里处于底层,所以这威只敢对大院外的小老百姓招呼。张云错就错在太老实,他应该冒充个大富豪或富二代,找市长商量投资房地产什么的。这样保安就要换一副脸面了——许多官员的脸多变得很,底下的人,好歹都学会了点。


且不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张云的小事该不该被领导当成大事,单说在市政府大院内上演的这出“全武行”,就够领导们好好反省。一个下岗工人想要自己创业,却遭遇层层门槛,总得让他有个地方诉诉苦,有人出面给个明白话。有事找政府,找政府的结果却是挨了一顿板子,这下子凉了多少民心,谁还敢拿自己的小事来麻烦你们这些办大事的人?

很久前看过一部电视剧。一个小山村的村民遇到了挠头事,大家纷纷说要找叔公评评理。叔公一摇三摆来了,打着官腔不怒自威,发表了一通非常有“水平”的高论。最后揭出身份,原来他曾经在某市政府部门看过大门。

这部电视剧只是瞄了几眼,这片断却印象颇深。打官腔的叔公进化成了打人的保安,看来官场的一些痼疾到了今天也没多少改观,除了多了一声并无多少诚意的道歉。

' />
相关评论:市政府的保安打人,谁教的

因该享受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江苏省兴化市市民张云到市政府反映问题,一门卫保安听其叙述完所反映的问题后,马上表示:“你不好进。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另一保安更是说:“政府大门不是让你说进就进的。”于是,双方发生争执。传达室的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8日上午,该市信访局领导代表兴化市政府,向张云道歉,并对当事门卫保安进行了教育。(1月10日《扬子晚报》)

从报道看,张云所要反映的问题的确不大:他要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在缴纳了23元工本费后,另让其缴纳300多元的“政府代收基金”。而张云认为,他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按规定不需要缴这些费用”。事实上,事发第二天,因信访局的过问,张云在被通知领回营业执照时不仅没有再让其缴纳“政府代收基金”,已缴纳的23元工本费也退还了。


门卫敢说“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政府的大门不是说进就进的”,这种衙门作风,的确在有些公务人员的心目中潜藏着,以至于门卫都深谙此道。该事件还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同为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隶属于泰州)的信访局长张云泉的事迹,张云泉有一句有哲理的名言:“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作为公务员,受托为人民办事,首先应做一名充满人情味的人,绝不能处处打官腔,摆官样,让民众感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小事情反映大道理。回到该事件,百姓的再就业问题是小事吗?再追问一下,张云的问题是解决了,可与张云有着同样问题的人,能否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

信访部门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是公民行使宪法赋予的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乃至申诉、控告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纽带。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那只是几个素质不高的门卫的言行,不必计较。要知道,恰恰是这些为政府把门的人,让民众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感到政府的冷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