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范儿”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6-07-20  第052期

这段时间,“爱国”成了一个热词。从南海仲裁案所谓最终裁决公布后转遍朋友圈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到传赵薇新片选用戴立忍、水原希子引来舆论“围剿”,再到多地肯德基门前人群聚集抵制洋快餐……如果有哪一个词能激发全民讨论的话,“爱国”肯定是其中之一。

面对“南海仲裁”这场国际闹剧,国人有理由表达愤怒

国人对于这场闹剧的愤怒是爱国情感使然,是每一个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中国人的应当之举。也正是建立在爱国的情感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再次被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坚定拥护国家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彻底揭露南海仲裁案非法本质,严肃痛斥美国、日本等国施压中国的行为。[详细]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当自己的祖国遭遇到与外国的纷争时,民众爱国情感高涨体现出一个社会众志成城,难以为外力所撼动的凝聚力。[详细]

然而,总有些人举着“爱国”的旗号滋事打砸,这是伪爱国

有媒体报道,个别网友声称为了爱国“要砸烂苹果手机”,要抵制不吃肯德基……类似的举动,我们并不陌生,2012年西安“9·15”事件中,男子蔡洋以“爱国”名义打砸他人的日系车,还用环型锁将车主打成瘫痪,最终自己被判刑十年。如果把爱国的情感释放,变为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还将其贴上“爱国”的标签,就走入了误区。[详细]

在一些人看来,爱国与“排外”是画等号的,仿佛非如此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立场。打着爱国的横幅走上街头,却以非理性方式行伤害同胞之实,生活于全球化时代,却以是否使用他国产品来作为判别是否爱国的标准——种种矛盾行为的逻辑和思维之误已暴露无遗。[详细]

如果今天我们还用“抵制”去表达爱国,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历史上看,中国人的爱国运动,乎贯穿了中国整个近现代史,从1840年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中国人的爱国情绪就在迅速滋长,五四运动更是把国人的爱国精神推到了新的高度。也许是出于历史原因,总有一些人要把爱国与“抵制某货”联系在一起,“抵制某货”好像成了爱国的标配。[详细]

但是,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抵制运动是爱国情绪少有的出口,“抵制”还说得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的今天,“抵制”可能就是“伤敌五百,自损一千”了。盲目抵制外国企业,并不能让祖国更加强盛有力,反而可能损害同胞利益,并且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带来不好的名声,甚至把本来是朋友的人变成敌人,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详细]

作为大国国民,爱国当有“大国范儿”

今日之中国,已经有底气、也有能力接受来自外界的挑战乃至挑衅,为自己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大国国民,我们可以有更多一点“大国心态”“大国气度”,走出悲情的受害情结、狭隘的民粹主义,以更大视野、更大胸怀来思考国家与世界、个人与人类的问题。[详细]

只有当现代化及于精神层面时,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只有国民心态从容自信了,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超越自卑自傲,保持从容自信,让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更加“理性、务实、包容”,是历史对于我们的期待。有主张有定力,有激情有理性,这是我们成为大国国民、走向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爱国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五四运动让国人认识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今天我们的爱国还要再加上一个“法先生”。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要有血性,更要有文明和理性;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思考和法制意识;不仅要有爱国心,更要有奋力强国的实际行动;不仅要有民族主义立场,更要有大世界的眼光和大国民的素养。这才是正确的爱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