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天津推行垃圾分类有妙招

2019-04-29 17:25:12?郭文生?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图为和平区餐厨一体化处理项目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了生物柴油。 孙立鹏摄

图为承包南里沽村保洁业务公司的洒水车在进行洒水作业。任效良摄

编者按

垃圾分类在一些城市推广收效甚微,天津市在推行垃圾分类方面有很多创新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以“提升垃圾处理水平,建设清洁美好家园”为主题的2016年“津沽环保行”活动日前启动。20余家媒体组成采访团深入社区、农村,探寻区县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本版选取几个案例,希望为读者带来借鉴。

妙招一

中新生态城搭建智能回收平台

6月6日,记者跟随“津沽环保行”记者采访团走进采访首站中新生态城,看看这座新城在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上有哪些妙招。

建立社会化源头减量机制

中新生态城2013年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注重强化政府引导和综合协调,运用激励杠杆作用,倡导居民自律和社会参与,建立社会化源头减量机制,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2015年,中新生态城被住建部、环境保护部等五部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杨永健告诉记者,中新生态城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生活垃圾的收运与处置。垃圾分类工作遵循大分流、小分类原则,按照建筑垃圾、居民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等种类实行大分流,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小分类,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在垃圾分类收集环节,中新生态城通过智能回收平台,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及电子废弃物垃圾通过科技手段加以管理,并在物回垃圾资源化中心对垃圾进行分类、打包、扫描与积分录入。垃圾分类后,居民可凭借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商品,形成了“分类垃圾袋垃圾分类积分卡 智能回收终端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 积分兑换商店”这一成熟的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中新生态城的地下也另有乾坤。在中新生态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验馆,记者通过一组模型看到了埋在中新生态城地下、在这座新城垃圾分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气力输送系统。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垃圾袋在被市民投入到各小区室内或室外投放口后,沿特殊材料制成、内径50厘米的负压管道,以每秒25米的速度输送至中央收集站内,实现固体和气体分离。固体垃圾经过垃圾压实机压实后运送至垃圾处理厂,其中,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而分离后产生出的气体经除尘、除臭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杨永健指着这组模型说:“目前,在中新生态城南部片区地下有4套这样的系统,可覆盖6平方公里土地,服务10万人口,系统每天上下午各开启一次,可日处理垃圾87.2吨。这套系统的使用,减少了垃圾在道路上的运输环节,起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今年底,系统将可覆盖15万人口。”

可回收垃圾攒积分兑换日常用品

记者在中新生态城景杉园小区中央位置见到了一处智能垃圾回收终端。居民可以将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等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生活垃圾打包成袋,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扫描二维码,将垃圾依据价值大小兑换成不等的积分存入积分卡。“居民可以用卡里的积分到指定商店兑换矿泉水、洗衣粉、洗发水等日常生活用品,这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杨永健说。

为推动垃圾分类快速覆盖,截至今年5月底,中新生态城内已设置智能终端机23台,覆盖南部建成片区主要小区及公建单位,累计办理积分卡近5000张,办卡率逾60%,居民累计产生3100万积分,价值31万元,已消费14.1万元。其中,今年仅5月就产生积分296万,价值2.96万元,已消费1.5万元。

此外,在垃圾综合处理环节,中新生态城提出了有机垃圾就地处理的理念。针对餐厨垃圾的特性,采用不同工艺进行微生物处理。

对油脂含量较少的餐厨垃圾通过好氧分解技术可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花草养护、瓜果种植等。对油脂含量高的餐厨垃圾通过分拣、上料、好氧分解、油水分离、水处理等步骤,提炼出废弃油脂,最终生产成工业皂粉,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社区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

对园林绿化垃圾,粉碎后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处理,生产有机质肥料,既能避免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可以改良绿化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目前,中新生态城将有机垃圾处理后产生的皂粉和肥料等都免费赠送给了当地居民。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