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15日报道,英国政府早前大刀阔斧推行退休金改革,导致民意反弹。英媒报道,英国最大的数个工会正准备秘密计划,鼓动近200万名护士、教师及公仆以“车轮战”形式罢工,工业行动由11月连绵至明年夏天,将瘫痪英国。

据报英国最大工会GMB、Unite及Unison将发起长期罢工计划,并举行工会投票。罢工将在全国不同时间、地点进行,有些地方罢工只会持续2至3天,有些则会长期“作战”,整个行动由今年冬天持续至明夏。工会将利用账户盈余,确保低收入成员生活不受影响。

自本年1月起,工会开始与内阁办公室部长麦浩德商讨削减退休金问题,上周四讨论无功而还,工会决定发起罢工。GMB工会主席肯尼表示,工会已被政府逼至墙角,不得不发动全国罢工;Unison工会主席普伦蒂斯则称,这将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行动,卫生、政府部门、学校、大学、警局等逾百万人会参与。

另外,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英国上月失业率连续6个月上升;国际劳工组织估计,至7月季度的失业人数攀升至251万。  

' />
中新网9月7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今年8月初英国爆发近数十年来最严重暴动,伦敦市长琼森6日表示,暴动造成的损失及加派的警力支出,达到至少1.33亿英镑。

4天暴动期间警方支出达7400万英镑,而在伦敦以外地区的警力支出超过5000万英镑,其中曼彻斯特约1000万英镑。

他表示,因暴动事件财产受损的民众,已依法向伦敦警方求偿,金额目前已达930万英镑,而且还可能会再增加。

这是英国暴动发生后官方首次发布损失金额的报告。

英国司法部长克拉克(Kenneth Clarke)6日撰文表示,刑罚过轻是这次发生暴动的主因,滋事的暴徒中75% 有前科,但显然他们之前受到的刑罚未能让他们改过向善,所以发生这场暴动,

琼森说,他同意克拉克的看法,在逮捕大批滋事者后,“你不能就这样放弃他们,你必须确定他们在监狱里受到教育。”

' />

8月11日,伦敦警方在一场突击行动中抓捕骚乱嫌犯,并收缴骚乱参与者在骚乱过程中可能偷窃的物品。

8月11日,伦敦警方在一场突击行动中抓捕骚乱嫌犯,并收缴骚乱参与者在骚乱过程中可能偷窃的物品。

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日前的英国大骚乱中,鞋店、服饰店、手机店和电器商场损失最惨,连小杂货店都难以幸免,只有一种店没被抢,就是书店。

英国连锁书店Waterstone说,他们所有门市都安然无恙。另一家连锁书店WH Smith说,他们的门市只有一家发生了一点小意外。

在骚乱最严重的时候,其它店家纷纷关门防范,但一些书店却仍在营业。Waterstone一名职员甚至大胆的说:“如果暴民来抢一点书也不错,至少他们能看点书学点东西”。

这个现象近来引起英美媒体讨论。《经济学家》杂志认为,书籍的吸引力远远输给牛仔裤和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所以书店逃过一劫。《哈芬顿邮报》称,“书店存活下来,是因为暴民尊重书籍,还是对书根本毫不在意?这对出版业未来是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 />
中新网8月17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17日报道,鉴于近日英国多个城市爆发的骚乱,英国法院连夜审案,已有1277人被提审,其中过半人羁押候审。英国议员和司法公正倡导者认为,当局对一些英格兰骚乱参与者的判刑“过于严厉”。

8月17日,英国两名年轻人因在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上煽动骚乱和暴力被判刑入狱4年,另一人因警方在其车内发现被盗的电视机而被判18个月监禁。

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布雷克(Tom Brake)说,对犯罪分子判刑应当是“恢复正义”,并非是为了报复。

但保守党议员巴韦尔(Gavin Barwell)说,严厉的判决是为了向犯罪分子发出明确的信息,即社会不会容忍无法无天的行为。

据悉,上周英国各地爆发骚乱后,当局逮捕了逾2770名嫌疑人。

截至16日下午,已有1277人被法院提审,其中64%被羁押候审。2010年,因涉嫌严重犯罪被地区法院法官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比率为10%。

布雷克对英国广播公司说,一些骚乱参与者获得的判决非常严厉,如果他们在骚乱发生之前犯下类似罪行的话,他们的刑期很可能不同。

霍华德刑法改革联盟(The Howard League for Penal Reform )的内尔森(Andrew Neilson)对《泰晤士报》说,尽管扰乱公共秩序是判决时加重刑罚的因素,但其中一些判决似乎与所犯罪行不相称。

监狱改革基金会(Prison Reform Trust)主管里昂(Juliet Lyon)说,司法系统在极端压力下,可能会为了阻吓犯罪而牺牲公正性。

但巴韦尔议员坚持说,很多人会对法院的严厉判决表示欢迎。

巴韦尔指出,在他所在的克洛伊顿(Croydon)选区,民众都希望法院作出严厉的裁决,因为那些嫌疑人在克洛伊顿犯下了严重的罪行。

' />

8月8日,英国伦敦,一名警察在燃烧的汽车旁巡逻。

8月9日,英国伯明翰,骚乱者脚踹珠宝商店玻璃。

8月9日,英国伦敦,当地一家商店遭到骚乱者破坏。

8月8日,26岁的特雷弗·艾里斯在自己的车中,被骚乱者开枪射杀;


8月10日,三名穆斯林人,21岁的哈伦,30岁的艾利和31岁的阿卜杜尔,在伯明翰被骚乱者驾车撞死;

8月11日,68岁的理查德·鲍思在医院重伤身亡;

这场来势凶猛、规模数十年罕见的骚乱迅速横扫伦敦,并向周围地区蔓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首相卡梅伦站在唐宁街10号门口无奈地承认:“英国生病了。”目前,警方已逮捕1600多名骚乱者,百余名警察在与骚乱者的对峙中受伤。

目标就是抢劫商店

“可以抢东西了!”原本只是静坐抗议的人群开始沸腾起来。

8月6日晚,约300人在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静坐,抗议警方射杀黑人青年马克·杜根后拒绝发表回应。但天黑之后,有民众向两辆巡逻车投掷燃烧瓶,警车着火后,一辆公交车和一家商店被点燃。


“这时,有人冲进路边的商店,开始抢劫,一些人开始用电话通知别人‘可以抢东西了’。”旅居伦敦的郑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抗议立即升级为暴力行动,托特纳姆警察局门口乱成了一片。

9日晚上,托特纳姆骚乱进一步恶化。在北边一条街道上,又有300多名年轻人蒙着面纱,带着帽子冲上街头,肆意抢劫。目击了整个抢劫过程的郑先生说,“这群人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抢劫商店去的。”

当晚,街上的商店全部大门紧闭。很多暴乱份子骑着自行车,后面载着一个手持木棍的人,看到一个商店就停下来,敲碎玻璃,破门而入。出来后,几乎是人手一瓶酒几包烟,一家商店不到5分钟就被洗劫一空。

在逃跑过程中,有人不停地用棍子击打着停靠在路边的汽车,甚至还有人干脆爬上汽车顶,边跳边喊。刺耳的自动警报声,扰得整个街道不得安宁。一条街道,15分钟后,就一片狼藉。

与警方展开拉锯式对峙

托特纳姆骚乱发生后,打、砸、烧、抢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伦敦扩展开来。克洛伊登、克拉彭、卡姆登、刘易舍姆、佩卡姆等地区随即陷入混乱。


8日,在伦敦东南二区的刘易舍姆,100多名民众涌上街头,聚集在当地最大的一个购物中心门口前。英国C立方传媒记者蔡翼说,“他们大都是20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黑人占了70%。”闹事者大多身穿带帽衫,有的拉高衣领遮住脸,有的干脆带着口罩,全部用帽子盖住了头,大声地叫嚣着。他们用手中的木棍和铁棍,奋力击打着购物中心右边的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店门口碎玻璃散落一地。两层的店铺被暴徒掀了个底朝天,屋里的桌椅被推翻,薯条、鸡翅等食物散落一地,店员早已逃散出去。

随后,购物中心左边的沃达丰手机通讯公司店铺遭到攻击。闹事者没有砸毁这家商店,他们只是冲进屋里,抢走了里面的手机。这家手机通讯公司的店面不大,但两面墙上挂满了各种款式的手机模型,包括苹果、黑莓等价格不菲的样机。但店铺里面的仓库里,存放着很多现货,暴徒撞开库门,将里面洗劫一空。蔡翼介绍说,“整个抢掠过程大概只持续了五六分钟。”

正当肇事者准备冲击购物中心时,尖锐的警报声阻断了他们的脚步。大约30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带着警犬,从4辆警车中冲了出来,迅速将围观的人群驱赶到警戒线后面,并列好方队与骚乱的人群展开对峙。

双方“拉锯式”的对峙至少持续了40分钟,造成主干道交通严重堵塞。“不少当地居民无法通行,他们回不了家,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等待骚乱平息,非常不满。”蔡翼说,“警方驱散闹事人群后,并没有抓捕到任何人。”


被忽视而又愤怒的年轻人

“要公平,要收入,给我们关注。”亢奋的人群边叫嚣边向警方投掷杂物。

托特纳姆地区发生骚乱以来,年轻人是骚乱的主力军,英国广播公司对警方逮捕的1600人进行统计,发现15至24岁之间的人占据69%。旅居伦敦的郑先生介绍说,“不仅在托特纳姆,整个伦敦,都很容易看到不少年轻人无所事事,混迹街头,还常常在夜间醉酒闹事,整个社会似乎对此习以为常。”

托特纳姆所属的哈灵盖区是伦敦著名贫困区,这里有大量年轻人长期失业。目前,有一万名以上居民只能依靠政府事业救济金生存。在托特纳姆出现一个职位招聘,就会出现54名应征者。如今,卡梅伦政府已经同意将大学学费从3000英镑提升至9000英镑,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郑先生说,“这些人不是天生就是闹事者,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被忽视,贪婪和自身的愚昧,而这些又会因为得不到良好教育而加剧。”

大多数闹事者来自贫困地区,犯罪学者约翰·皮茨在接受BBC采访时指出,“这是一个被忽视的边缘群体,这群生存在愤怒和失望中的年轻人,对国家有着日益增长的愤懑。他们不用顾及自己的职业,并且有能力做一些可怕的事情。”

一些社区领导人认为,在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保守党政府依然没有引起重视,继续推行削减公众服务投入,社区服务和青年活动中心的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年轻人感到被抛弃,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犯罪道路。伦敦市长候选人肯·利文斯敦指出,财政紧缩政策要对骚乱负责:“如果大规模削减支出,通常都会引起这种反抗。”


“种族仇恨”的大爆发

上世纪80年代,布里斯托、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伦敦一些区域曾发生过暴乱,原因之一就是“警察与黑人移民之间的对立”。

托特纳姆骚乱发生后,《独立报》评论员克里斯丁娜·帕特森撰文称,“牙买加裔黑人马克·杜根被警察打死,引起众多的有色人种抢掠商店,焚烧建筑和汽车,是人种关系紧张,种族仇恨的一次大爆发。”

“在托特纳姆,警察仍然莫名其妙拦截我们,态度恶劣,我们抗议过,但无济于事,因为我们不是白人,我们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和交流,”一名当地居民对媒体说,“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让警察重视起来。”

有媒体指出,在克洛伊登、哈克尼、伊灵、刘易舍姆等骚乱区,白种人所占人口比例在50%以下,而白人在整个英国的人口结构中,占据了90%以上。托特纳姆是多族裔混居区,这里25%人口为黑人移民,同时还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亚裔移民。

在伦敦刘易舍姆区居住了一年半的丽莎告诉本报记者,“刘易舍姆是黑人移民聚居地,他们常结伙滋事,因此治安很糟糕。我的一个朋友就曾被两个黑人袭击,抢走了她的财物。后来我不得不搬到黑人移民较少的伦敦西区去。”


推波助澜的社交网络

在总结伦敦骚乱的教训时,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说,政府正研究今后发生骚乱时是否关闭微博客或社交网站,阻止骚乱者利用这些社交网络工具串联。

实际上,马克·杜根被警察射杀后,社交网站脸谱上出现了一个纪念他的页面,上面刊登了不少他生前的照片。这个账号瞬间引来上万关注者。随后,账号拥有者号召粉丝参加抗议活动,在6日的托特纳姆骚乱中,有200多人就是通过这个账号的信息,加入闹事队伍。伦敦警察局副总监斯蒂夫说,“社交网络和其他的途径,扩大了这些犯罪的规模和程度。”

11日,27岁的内森·辛登因为盗窃被警方逮捕,在黑斯廷斯受审时,他还多了一条罪名,煽动他人刑事破坏。辛登在其推特账号上,发布号召:“去超市抢劫吧,一起来发动骚乱,有没有人和我并肩作战?”英国媒体报道称,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煽动言论,诱使更多人参与闹事,网络上的发泄和愤怒情绪被用作对现实煽风点火。

伦敦副市长理查德·巴纳斯担忧地说,“一些人通过脸谱和推特,正在商议在托特纳姆进行第二次集会。这有可能会引发更多暴力事件,我们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富二代大学生也加入

12日,《每日邮报》曝光了一份骚乱参与者名单,一些来自中产阶级的肇事者被曝光。

19岁的劳拉·约翰逊是埃克塞特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法语、文学、古典文明和地理成绩非常优秀。她的父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在奥平顿地区有一栋价值百万英镑的豪宅。但劳拉被控盗窃了两台电视机、一个微波炉和几部手机,价值5000英镑。

醉醺醺的斯蒂芬·霍伊尔10日被警察逮捕后说,“知道我们为什么闹事吗,因为你们都是法西斯。”霍伊尔在混乱中冲入曼彻斯特的一家乐器店抢走一把小提琴。19岁的他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音乐家,但他的行为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一名17岁的芭蕾舞女学生也遭曝光。她在克洛伊登的一家商店里,抢走了两台电视。在法庭上,女孩称她自7岁开始学习芭蕾,目标是成为一名老师。但警察公布了她的照片,她目前依然被关押着。

随着越来越多富人阶层和接受过高等教育人群被曝光参加骚乱,媒体和专家发现,骚乱远比想象的复杂。《卫报》评论员马汀·凯特尔认为,此次骚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仅仅归咎于经济萎靡、纯粹犯罪、黑帮或者无政府主义。


■ 时间表

伦敦骚乱进展

●8月4日晚 黑人青年马克·杜根在出租车里被警车尾随后拦截,现场发生交火,杜根中枪死亡。

●8月6日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地区约300人游行要求“正义”,随后与警察发生冲突,示威演变成骚乱。

●8月7日 骚乱蔓延至伦敦北部恩菲尔德地区、东部哈克尼区和南部布里克斯顿区。

●8月8日 伦敦刘易舍姆、佩克姆、克罗伊登区和克拉珀姆区有报告发生骚乱。

●8月9日 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爆发骚乱,伦敦骚乱蔓延到其他城市。

●8月10日 由于骚乱形势,英格兰与荷兰队在伦敦举行友谊赛的计划被取消。


政府应对举措

●8月8日 伦敦警方增派1700警力全城戒备,首相卡梅伦提前结束休假连夜返回。

●8月9日 卡梅伦主持召开“内阁简报A室”紧急会议,商讨骚乱应对措施。

●8月10日 警方在全国逮捕了1100多名骚乱分子,卡梅伦授权警方使用高压水枪驱散骚乱者。

●8月11日卡梅伦在议会下院紧急会议上说,正研究是否应当限制微博客、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的使用。

●8月12日 伦敦警方出动大约1.6万名警员,巡逻市内街道,严防周末再次发生骚乱。


■ 影响

骚乱狠狠扇了英国一巴掌

旅游业受冲击、商业形象堪忧,奥运提前蒙上阴影

伦敦是世界上监控摄像头最多的城市,作为老牌发达国家,英国的安全保障在全球一直广受好评,但英国媒体分析称,此次骚乱“狠狠扇了英国一巴掌”,让英国国家形象“很受伤”。

游客担心成致命伤

骚乱发生后,媒体上大量刊登骚乱现场的照片,连篇累牍的负面形象报道,尤其对旅游业影响甚大。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前往英国,但此次骚乱让人们对伦敦治安忧心忡忡。

住在克罗伊登的中国留学生周小姐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我们这些住在伦敦的学生都不敢随便出去了,更何况那些游客,本想让家人过来旅游,但现在乱糟糟的,还是等等吧。”


英国一家调研公司分析员说,“事实上,骚乱并没有严重到要让人们放弃旅游的程度,但报纸的大幅照片,电视的滚动报道,让人们以为骚乱都点燃了伦敦塔桥和威斯敏斯特教堂……骚乱确实让人们对英国的印象大打折扣。游客担心安全,对旅游产业而言,是致命伤。”虽然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布骚乱造成的旅游业损失数据,但已有不少游客放弃旅行计划。

但英国旅游局官员认为,此次骚乱对旅游业的影响不会像2005年地铁爆炸案那样严重,“随着骚乱逐渐平息,那些混乱场面不会在人们心中久留,相信旅游业不会受长久冲击。”

改变投资形象尚需时日

麦当劳、富乐客甚至索尼的仓库被抢砸、焚烧。阿拉伯媒体“中东在线”讽刺道,在西方媒体的镜头中,阿拉伯世界总是混乱不堪,战火冲天,但此次,这一切出现在了西方繁荣的商业街区。

一项数据统计显示,骚乱影响了英国近十分之一的零售商店和公司。英国工商联合会对伦敦的公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83%的公司认为骚乱损坏了伦敦的商业形象。对经济低迷的英国而言,骚乱造成的商业形象受损,让商界普遍担忧。

伦敦商会执行官科林·斯坦布里奇对媒体称,“在经济长期衰退之后,现在的英国很脆弱,目前伦敦的企业正集中精力刺激发展,增长就业,但骚乱影响了正常运作,很多企业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


“一周的骚乱,英国形象大受伤害,这严重影响了英国的零售业、娱乐业、旅游业和国际投资。”英国商会总干事大卫·弗罗斯特说,“改变英国的投资环境形象,让人们恢复信心,这可能要花上一段时间。”

奥运安保受质疑

8月11日,英国女孩切尔西·艾夫斯在治安法庭受审,她被指控袭击警车、盗窃和制造骚乱。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艾夫斯竟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形象大使,曾受到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和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的接见。

骚乱期间,国际奥委会和其他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官员正在伦敦召开会议,商讨奥运期间防范恐怖主义,同时还进行了自行车、羽毛球等几项比赛的测试。《纽约时报》报道指出,伦敦骚乱引发人们对奥运会安保问题的担忧。奥组委官员表示,他们将在骚乱平息后,立刻与英国警方官员代表会晤,并要求英国政府在奥运会前加强安保措施。

伦敦市长鲍里斯对此宣传,希望奥运会“粉丝”不要受此次骚乱影响,“我可以向全世界保证,伦敦是安全的。”

此外,原定于8月10日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英格兰对荷兰友谊赛,以及3场国内球队的比赛,因为骚乱临时取消,英超联赛揭幕战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英国球星鲁尼在自己的“推特”上写到:“这些骚乱太疯狂了,在自己的国家和城市,人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这让英国太尴尬了,都停下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