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欧元区已由最初的12个国家扩至17个国家,使用人口超过3.3亿,流通币值已达到8700亿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
欧元承载着欧洲统一的梦想,其意义远非只是一种货币。欧元的诞生,让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尝到了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实惠,欧元的使用减少了汇率波动风险和成本,加强了欧洲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低利率减少了欧元区内经济活动的融资成本;自欧元流通以来,各成员国的平均通胀率仅为2%,让广大民众普遍受益。
然而,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打破了欧元区表面的繁荣和一体化的神话,暴露出欧元设计之初的体制性缺陷:建立超国家货币联盟却缺乏统一财政预算政策的配合,由此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在一些欧元区国家蔓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时间,“欧元崩溃论”和“欧元区解体论”甚嚣尘上。
欧元和欧元区,2012年何去何从?严峻的挑战将逐月展开:
新年伊始,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荷兰等国要相继发行债券,如果这些政府债券拍卖顺利完成,那么,欧债危机将有所缓解,否则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恶化,加剧欧元和欧元区终结的危机。2月和4月份,希腊、法国等国相继举行大选,这一系列政治事件将考验欧元区国家的民意和政治家们是否有共渡难关的政治智慧、决心和勇气。
从短期来看,持续不散的欧债危机迫使欧元区各国政府采取紧缩措施,进而令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失业率高企,民众信心低落,企业投资受抑,货币市场信贷紧缩,金融业如履薄冰。欧元区的经济颓势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但从历史的长河看,欧洲一体化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欧盟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是欧洲在诞生首个民族国家和巴黎公社后,第三次给世界贡献的制度创新。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欧元和欧元区的制度创新也有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如果欧元失败,欧盟将不复存在。因此,欧元区国家两年前就打响的捍卫欧元之战仍将是一场不允许失败的持久战。
从目前一些已经出现的迹象来看,欧元和欧元区将在艰难中前行并非是妄想。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欧盟处理欧债危机的技术体系与体制准备已经成型,或者说方向已定。一个是欧洲央行史上首度推出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这标志着欧盟在宏观调控上首次给出了反周期的提振措施,降低了信贷紧缩及银行业出现雷曼式破产的风险;另一个是欧元区国家已承诺实行严格的“财政契约”。这一让渡国家部分财政主权的契约标志着欧债危机的解决层次已经开始从技术范畴跃入体制层面,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危机。
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我们希望并相信,2012年也不是欧元和欧元区的末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阵痛中走出的欧元和欧元区将变得更强。
(作者为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第二货币挑战美元地位
欧元问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首先它标志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初步建成,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由此取得重大突破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欧元区内汇率波动风险显著降低,欧洲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更趋一体化,促进了欧元区国家间的贸易,并使欧盟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确立和加强。
同时,欧元的出现也是国际金融货币领域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发生的具有显著历史意义的事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统计,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已从2001年底的71.5%滑落到2011年的61.7%,而欧元的比重则上升到25.7%,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还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伊朗、俄罗斯等国先后宣布接受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流通十年来,欧元在国际外汇储备、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债券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了直接而有力的挑战。
走势看衰造成信心不足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欧元显得黯然失色,来年走势看衰,甚至出现了欧元解体的极端悲观论调。去年底,欧元兑美元汇价一度跌至1∶1.2858的低位,1月3日欧元兑美元汇率虽然回升至1∶1.30以上,但仍比今年5月创下的最高点下跌了12%之多。分析认为,欧元看衰有几大原因:一是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欧盟国家领导人表现得“力不从心”;二是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复苏停滞,二次探底之说甚嚣尘上;三是评级机构连番出手,欧元间接蒙受打压;四是美元成了避险首选。这些叠合因素和利空消息对欧元形成强烈冲击,其下行颓势在所难免。
根据经合组织预测,2011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将下降1%,2012年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4%,而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即被视为经济衰退,加剧了欧元的下行风险,投资者对欧元信心逐渐消失,欧洲银行业正面临系统性风险。欧洲央行不久前采取非常措施,一举向捉襟见肘的523家欧洲银行提供了近5000亿欧元的3年期超低息贷款,以暂时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也希望它们藉此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但另一方面,银行业的不安全感依旧强烈。据欧洲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宁愿选择以0.25%的极低利率将数千亿资金存放在欧洲央行隔夜存款机制,也不愿意向其他银行拆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银行业对于同业拆借,或是贷款发放风险的担忧。而银行紧缩信贷,势必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放弃欧元政治成本巨大
由此看来,欧元颓势可能还会持续下去,有专家预言欧元兑美元汇率恐将进入“1.20时代”。然而,欧元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言:“欧元失败,欧洲将不复存在”。默克尔在新年致辞中强调,德国将全力加强欧元地位,尽管途中可能出现反复,欧元最终将走出危机并变得更强。
欧元区国家两年前就打响的捍卫欧元之战仍将是一场不允许失败的持久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认为,没有一个政治家拥有“叫停”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胆量。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一体化都有政治目的和政治动力,欧元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洲人推动一体化的政治愿望。欧元崩溃必然导致欧元区的消失,欧元区的不复存在必然会使欧洲一体化戛然而止,而欧洲一体化的停滞无疑会对欧洲一体化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放弃欧元,政治成本将难以估量。欧洲大国的政治决心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目前还未拿出强有力政策的德国等国决不会听凭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到摧垮欧元的地步。(人民日报布鲁塞尔1月3日电/记者 张亮 吴乐珺)
' />托宁—施密特还表示,丹麦在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将鼓励欧盟27个成员国参与有关金融监管和其他领域的讨论。除非大家真正团结起来,否则不可能走出这场危机。
去年年底,丹麦欧盟事务大臣尼古拉·瓦门在访问欧盟总部时表示,丹麦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全力贯彻欧盟先前达成的解决危机的各项决议,着力建设“负责任的欧盟”、“有活力的欧盟”、“绿色的欧盟”和“安全的欧盟”,继续推进欧盟的单一市场建设,致力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瓦门认为,应对欧债危机将是丹麦议事日程上的重中之重。丹麦将努力促进欧盟内部的团结,加深融合,弥合分歧,避免分裂。英国必须选择自己的道路,但丹麦愿意看到英国继续在欧盟内发挥作用,“我们不希望看到英吉利海峡变得更宽。”
丹麦高层的上述言论表明,丹麦很清楚担任轮值主席国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团结所有的欧盟成员国共同应对欧债危机。
此外,丹麦还面临另一项艰巨任务,即如何弥合国内在欧盟政策方面的分歧。丹麦虽然是老资格的欧盟成员国,但历经数次全民公决后,丹麦仍置身欧元区之外。身为“外人”,却要对欧元区国家“指手画脚”,就算是欧盟轮值主席国也未必会让身处危机中的欧元区国家买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