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贾尼称:“维基解密泄露的文件像是在制造公众舆论,以改变美国在各国眼中的灾难形象。”
维基解密公布的约25万份外交密电中,有些坦率评估了美国盟友,激起部分国家的愤怒,令美国重新审视其分享内部信息的方式。
拉里贾尼指出,这次对美国外交机密的表面攻击,实际上是一场狡猾的阴谋。拉里贾尼称:“他们公布这批文件,是为减轻世界公众舆论对美国施加的压力。”“可能有10%左右的文件是真实的,譬如针对各使馆的密电,但即使这些文件也价值普通,未包含任何不同寻常的内容。”
' />“维基解密”网站再度大规模曝光美国外交“内幕”、“黑幕”后,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等连日来如临大敌、如坐针毡,国务卿希拉里等急忙“灭火”、“止血”、“消毒”,又是向盟友解释,又是严厉谴责,企图“减少损失”、“挽回影响”、极力推卸失察之责。
其实,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作为国际互联网“江湖”的“独行侠”,“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已连续三次大规模公开美国军事外交“机密”,令“世界霸主”寝食难安、颜面尽失。
7月25日,公开9万份阿富汗战争文件,揭露阿战迄今已造成2万人丧命。
10月23日,公开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指伊战共导致近11万人丧生,其中63%是伊拉克平民。
尤其是11月28日,“维基解密”陆续公开美国驻外使领馆发送给国务院的25万份秘密电报,“爆料”之中不乏“猛料”、“辣料”,很是吸引各方眼球。
其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2009年7月签署命令,要求美国外交官暗中调查联合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收集他们详细的“生物信息”(DNA、指纹和眼球虹膜)、通信密码、信用卡号、电子邮件地址、电话与传真号码,而调查对象则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副秘书长、常任理事国代表、维和行动负责人等。此外,美国外交官们背地里对世界各国领导人评头品足、指手画脚。
“维基解密”事件表明,一个小小的非国家行为体能够借助网络与大众传媒,公然挑战霸权国家,不仅戳痛了美国的“伤疤”,也预示着重要的国际政治新动向。
其一,解密事件暴露了美国外交的两面性。美国素以“人权卫道士”与“文明守护神”自居,在公开场合满口仁义道德、道貌岸然,私底下却是骄横跋扈、狂妄自大与残暴蛮横;视国际法为儿戏、任意监控国际组织领导人,傲慢无礼地随意挖苦外国政要,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滥杀无辜等。
其二,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向自诩其情报及保密工作天衣无缝,但却连续不断与大规模地“被解密”,其不择手段的种种作为被一再曝光,实在是讽刺。有分析指“维基解密”事件源于“9·11”之后美国的情报体制改革失当,其“情报整合与共享”存在巨大漏洞,美国国务院在事发之后已暂停与国防部之间的外交情报“即时与全面传递”。事件凸显了美国在情报体制、保密工作与纪律上,存在诸多“霸权软肋”。
其三,解密事件持续“发酵”,美国的“道德光环”黯然失色,其一向“引以为豪”的“软实力”、“巧实力”、“网络外交”备受冲击,事件对美国与有关国家的互信、合作抑或敌对关系势必产生复杂影响,美国的霸权习性、外交与情报运作流程面临“痛苦的调整”。
白宫事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特地发表声明指出,“该事件不仅会对美国的外交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影响到我们在全球的同盟和朋友,我们对此表示最强烈的谴责。”
而作为美国“巧实力”与“多伙伴”外交的“掌门人”,国务卿希拉里处于事件的“风口浪尖”,她急忙对新闻媒体发表专门讲话,声称该事件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破坏了“负责任的”政府“正常运作”的纽带,不仅是对美国外交政策利益的攻击,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攻击。希拉里一面对“同行之间的私人讨论或者我们外交人员的个人评估和观察”“深感遗憾”,一面强调“奥巴马政府如此努力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将能经受住这一挑战”。
但“业内人士”所作的影响评估更能说明问题,美国中情局前高官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解密事件对美国可信度和外交的损害“不可估量”,“覆水难收,美国国务院作为可靠传话者的可信度已丧失,而且无疑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其四,解密事件还表明,以网络媒体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等为代表,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迅速蹿升。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互联网即时通讯的加速发展,国际行为体日趋多元,主权国家虽仍是最重要的行为体,但非国家行为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能量巨大,并对国家行为体构成竞争甚至挑战。网络“新媒体”堪称“双刃剑”,国际网络空间可谓“刀光剑影”,充满了无序竞争,“虚拟世界”绝非虚无飘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正在被网络重新塑造。
“维基解密”事件让世人看清了美国的“霸权真容”,“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既要认清美国“霸道”日益不得人心的事件本质,言行一致地坚持和平发展,也要未雨绸缪,加强与改进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工作。□
(文/陈向阳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 />揭穿西方言论虚假“自由”
有网友说,西方政府一直标榜其法律保护新闻自由,并认为以此能树立政府的道德权威,然而对维基解密和阿桑奇的法律制裁将会削弱这种论调,这名网友便问阿桑奇对此事的看法。阿桑奇指出,西方政府已经通过一张由合同、贷款、控股、银行股份等工具织成的大网,将基本的权力关系财政化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言论很容易“自由”,因为政治的变化基本上不会导致这些基本工具的改变。
在阿桑奇看来,西方社会里的言论之所以是“自由的”,因为它几乎不会对权力造成任何影响。人们应该将审查制度视为能够体现一个国家里言论潜在力量的指标。
阿桑奇表示:“美国对我们的攻击令人充满希望,这表明言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力量,能够打破财政化大网形成的枷锁。”
遭到死亡威胁 也收获极大信任
有网友问阿桑奇是否曾料到公布这些文件会对世界产生这么大影响,他是否担心自己的安全。阿桑奇表示,他一直相信维基解密会对世界产生影响,2007年它就曾经改变了肯尼亚大选的结果。
他坦言自己和同事曾受到死亡威胁,这是公开记录在案的,但他们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与超级大国周旋。
有网友提到,针对维基解密的这场辩论已经非常个人化,甚至变成人身攻击,维基解密的对手试图让公众相信阿桑奇是一个强奸妇女的恐怖分子,阿桑奇为什么还要让维基解密面对公众?阿桑奇回答说,他起初曾尽力防止维基解密为人所知,但后来人们对他的身份极为好奇,甚至有人出来冒充维基解密的代表。
“必须要有人对公众负责;领导人只有勇敢面对公众,才有资格要求消息来源承担更大风险。我就像一根避雷针。我遭到了大量攻击,但也收获了极大信任。”阿桑奇答道。
想念祖国澳大利亚
有网友问阿桑奇是否拥有澳大利亚护照,有没有可能现在回澳大利亚。这名网友担心阿桑奇因为公布了该国政府的机密文件,有可能刚下飞机即被逮捕。
阿桑奇坦言:“作为澳大利亚公民,我非常想念我的祖国。”然而他也指出,在过去几周内,澳大利亚总理和司法部长都明确表示,不仅不可能允许他回国,还将积极协助美国政府追捕他和他的雇员。阿桑奇对此表示十分不满。
坚信世界更美好
有网友问,如果维基解密网站被亚马逊之类的主机服务提供商“踢出”,维基解密是否有第二手准备;维基解密公布的保密材料已经广泛散播,这是否意味着停止服务并不等于抗争的结束。
阿桑奇介绍说,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万人获得了此次“密电门”相关的加密文件,一旦阿桑奇和同事们遭遇不测,这些文件的关键部分将自动公开。此外,多家新闻机构也掌握有这些资料。
阿桑奇最后强调:“历史将会胜利。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能否幸存?这取决于你们。”
' />德国自民党发言人前日表示,向美国使馆提供情报的外长办公室主任梅茨纳已被免职,不再被允许参加主席团会议。发言人说,梅茨纳应美国大使馆要求,提供自己在主席团机密会议上的笔录。后来,相关内容被维基解密公诸于世,令党派主席、外长韦斯特韦勒受到极大压力。
日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恩塞、布朗及独立议员利伯曼提出禁止泄露线人身份法案。恩塞指责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公开线人名字,为“美国的敌人制造了暗杀名单”,妨碍美国作战努力。但有美国法律专家认为,此举可能有法律问题,包括可能抵触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的内容。
由于受到通缉,阿桑奇3日表示,其团队已加强保安,他并正跟超级大国交手,故需要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 />阿桑奇或藏身英国
2日,英国《独立报》援引警方消息人士的话称,英国警方清楚阿桑奇住在哪里,并掌握其电话号码。据称,阿桑奇10月抵达英国后,主动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目前藏身英格兰东南部地区。
该消息人士称,英国警方之所以未采取抓捕行动,不是因为没有收到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令,而是因为需要请签发这一通缉令的瑞典警方就阿桑奇所涉案件做出进一步说明,这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不过,当《独立报》记者打电话给英国警方求证时,对方拒绝发表任何评论。
现年39岁的阿桑奇是澳大利亚人。瑞典警方说,今年8月在瑞典逗留期间,阿桑奇涉嫌犯下强奸罪和性骚扰罪。但阿桑奇一直否认有关指控,并拒绝到瑞典接受调查。11月18日,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发出逮捕令。12月1日,国际刑警组织在瑞典警方要求下,向188个成员国发出了针对阿桑奇的“红色通缉令”。
美国务院“封杀”维基揭秘
1日,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不要登录维基揭秘网站。而在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鼓励外交人员多上网,利用“推特”等社交网站和智能手机等推进美国的民间外交。
自11月28日起,维基揭秘陆续公布了25万份美国秘密外交电报,此事被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称为“世界外交的9·11事件”。瑞士一名外交和信息技术专家指出,维基揭秘此次公布的电报内容使美国外交部门处境尴尬,“一方面,由于第二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外交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影响更多民众,另一方面,他们又得设法保证某些重要信息的保密性”。
美国国务院的禁令并非首创。今年早些时候,维基揭秘曾公布大量美国国防部有关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报告,当时五角大楼下令禁止员工登录该网站。
美国网站终止合作
最近几天为维基揭秘网提供服务器支持的美国亚马逊网站1日宣布,终止两者之间的合作。当天下午,维基揭秘通过微博证实了上述消息。维基揭秘在微博中表示,他们遭到了亚马逊的驱逐,现在只好租用欧洲国家的服务器。
一向对维基揭秘持批判态度的美国参议员乔·利伯曼表示:“亚马逊终止与维基揭秘的行动是一个正确决定,它为其他(提供服务器支持的)公司树立了榜样,不应该让维基揭秘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机密信息四处扩散。”
亚马逊是美国著名的在线图书销售商,在美国多个地方设有服务器,同时还向其他网站出租服务器。维基揭秘原本使用的是欧洲网络公司的服务器,但在它大量公布美国外交的秘密电报以后,它所租用的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被迫选择与亚马逊合作。
前同事欲另立门户
阿桑奇如今可谓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是美国《时代》杂志“2010年度人物”的热门人选。不过,他的前同事、维基揭秘前发言人丹尼尔·多姆沙伊特-贝格1日在德国接受采访时,指责他做事风格过于武断。
多姆沙伊特-贝格爆料称,阿桑奇曾向同事们发信息说:“我是这个组织的心脏和灵魂,是它的创立者、思考者、原始编码者、组织者、财务支持者以及一切的一切。如果你们对我有意见的话,那就滚蛋吧!”
由于不满阿桑奇的武断作风和过分关注美国事务,多姆沙伊特-贝格和另外几名维基揭秘前雇员计划在12月中旬创立一家类似网站。不过,多姆沙伊特-贝格强调,这个尚未起好名字的网站不会成为维基揭秘的竞争者,它只是为全球网民提供一个接触更多所谓机密材料的途径。
目前,多姆沙伊特-贝格正在根据其亲身经历创作《揭秘“维基揭秘”》,预计该书将于明年1月在德国出版。
本报综合消息 柳洪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