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刘尚希:将学习和创新内化为国家精神
www.fjsen.com?2009-12-22 08:02?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60年艰辛探索,新中国创造了“中国奇迹”,成功开辟了前途坦荡的“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一条社会主义中国大踏步追赶时代发展潮流的奋进之路,是一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进一步探讨新中国6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启示,从9月29日起,人民网理论频道特别推出“中国道路·理论探索”系列专访,系统论述新中国6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启示。

近几年一直在热议的中国模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是否受到了挑战?为何全球对中国模式如此热衷?中国模式过去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并不在历史和现实的延长线上。如何进一步探讨中国模式,才能对未来的中国道路有所启示?中国模式的永恒价值在哪里?或者说,中国模式的灵魂是什么?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博导刘尚希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更凸显了“中国模式”的魅力。然而,成功的经验只代表过去,只有把握了“中国模式”的灵魂,才可能不会被其“形”所束缚而陷入僵化的境地,避免将代表过去成功的模式教条化。敢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正是将这种学习与创新精神转化为国家的精神,才有中国模式的成功。

精彩观点:

●全球金融危机更凸显了“中国模式”的魅力

●中国模式的“灵魂”:中共将学习创新精神转化为国家精神

●“举国体制”凸显中国模式在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金融危机更凸显了“中国模式”的魅力

记者: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近几年一直在热议的中国模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是否受到了挑战?为何全球对中国模式如此热衷?

刘尚希: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近30年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样板。其突出表现首先是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中国年均经济增长达到近10%,远远超出这个时期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并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规模实现了“超英”,这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喊出的口号如今真的落实了。为纪念那个时代而取名为“超英”的许多人们,到今天总算是“名至实归”。不仅如此,正朝着“赶美”的目标稳步前进。去年,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预测中国GDP规模大约在2035年左右赶上美国。按照当前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GDP总量赶上美国是指日可待的。对于中国的经济成就,发达国家赞赏,发展中国家更是羡慕。令世人称赞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贫困人口,从改革初1981年的65%大幅减少到2001年的18%左右,其下降幅度是世界少见的。世界银行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13亿人口的大国,经过30年的发展,成功地使绝大多数人脱离了贫困状态。相比于印度、越南以及非洲国家,中国的这种脱贫速度简直是“奇迹”。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