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一则由网民“朱哥靓”炮制的假新闻“拆迁户引爆煤气罐致9名拆迁工作人员死亡”引起广泛关注。记者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朱哥靓”因涉嫌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500元罚款。(《武汉晚报》4月28日)
其实,事件甫出就引发了网络言论自由的大讨论,不少人都强调应该在网络舆论自由前提下,倡导理性发言与网民自律。当地对“朱哥靓”的处置表明了官方的态度,即以严厉的苛责制止不恰当的网络发言,来保证网络舆论的纯洁。拘留并罚款,愚人节的玩笑话居然当真成了罪状,如此惩罚引发了民众的担忧。
虽然“朱哥靓”的发言属于虚构事实,引起转载后对孝感市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在考察这样一个愚人节假新闻事件时,除了注重后果的度量,也不应该忽略对这样一条假新闻出现情境的审视。片面地计较所谓后果,则容易陷入惩罚杜绝思维模式,不能平衡地看待这样一起话语事件。
首先,“朱哥靓”在发布这样一条虚构的文字时(如果称之为新闻,那么就需要严厉厘定真假),只是在自己的微博之中。微博作为一种虚拟社区,只是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接合部的私媒体。一个人在这样的私人空间之内说什么话,本来没有真假之辨,之所以引发转载热潮也是发布者无法预计的。对私媒体的文字,进行公共责任的考问,无疑有些过于追究之嫌。
其次,“朱哥靓”发布这样一条文字的时间应该成为定罪与否的重要依据。绝大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都乐意过“愚人节”,调侃亲人朋友,释放生活压力,也增进相互之间感情。当事人炮制这样一条文字的时候,更多在于追求新奇的表达,吸引亲友的注意。而且大家都明白,“愚人节”这天有许多不靠谱的事情发生。一个默认说谎时间,人们更多在乎的是好玩,而非真假。所以,“朱哥靓”并非恶意造谣生事,这无疑极大地消解了这样一条文字的罪性,定罪与否要充分考虑愚人节里的习惯。
再次,谣言止于智者,当然也止于肇始人的澄清。“朱哥靓”对自己的文字引发的影响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多种手段澄清消弭不良后果。这其中,他先是及时在前一条博文后面说明假冒,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删除博文,并公开道歉。当事人这一系列补救方式,不但很有效地消除了假消息的影响,也表现了其勇于担责的良好公民素质。
普通人在一个特殊时间编造的谎言,本来是恶作剧式的冲动,却成了一条微博引发的罪案,玩笑话被当真,成为有罪的证言,这其中折射出民间和官方之间巨大的话语分歧。这种话语分裂表现在,愚人节里的玩笑逻辑遇到了官方的维稳逻辑,掌握惩罚权力的官方并不能理解玩笑的虚构与荒诞特质,甚至都不能体察玩笑者纠偏行为,一律将其看做对稳定的威胁而进行惩治。不能沟通的两种话语之间,评判者也只是强势的一方,势弱者也只能自认嘴欠,“秀才遇到兵”了。
愚人节里玩笑的假话带来牢狱之灾,一个不那么好笑的幽默的背后,隐藏着民众表达的焦虑。较之所谓谣言界限模糊,这其中折射出官民之间的话语断裂,才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因为官方不能理解民间的话语,民众在行使自己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总是无所适从的。
- 2010-04-19副市长发帖批高房价 称开发商“绑架”政府
- 2010-04-05农民网上贴大字报是侮辱罪还是发帖罪?
- 2009-05-20“凭什么拘留我”,网上发帖犯不犯法?
- 2009-04-09跨省抓捕发帖者是一种权力施暴
- 2009-04-09发帖举报违法征地遭跨省追捕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