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这样热衷于谈论×0后的话题。以10年为界,人们将某个特定年龄段的人集纳在一起,并试图通过解读这些群体的共同特征,进一步对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深层解构。
这种基调之下,各种针对×0后的调查便推陈出新——近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对广州不同阶层的上世纪70、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做了一次生活态度大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观、消费观、爱情观、公益观四个方面。结果显示,70后是职场拼命三郎,加班从不对老板“say no”;80后生存压力最大,但也最追求享受;90后初吻发生在中学而初夜希望发生在结婚后……(5月4日《广州日报》)
“五四”青年节推出这样具有强烈对比色彩的三代青年生活态度调查,虽为应景,但也颇有意味。调查对象虽然囊括70、80、90三代,但从新闻标题制作到内容解析,主角无疑还是归属70、80后,其中尤以80后为甚,这符合时下社会文化关注的趋势——从文化、社会到政治权力场域,80后无疑都是最具话题纷争的群体。这一现象虽耐人寻味,但也紧扣转型时代的思维特征,人们的关注焦点显然在于,是什么让一群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80后,开始真正进入社会有所担当,开始真正为人生奋争、为家庭献力?他们有能力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吗?
“80后生存压力最大”这样的调查结果,或许一定程度回答了人们的上述疑问。80后代表人物韩寒就曾谈论80后的压力称:“钱都让50、60后挣去了,女人都让70后泡去了,所以80后挺苦,社会压力很大,房子又特别贵。80后才是房子真正的刚性需求者,因为娶老婆要买房。可能别人会说,觉得房子太贵了,再等一等。80后等不了,你一等,可能老婆就没了,房子更涨了。所以说,80后压力最大。”
现实生活的压力逼迫80后不得不立身社会,为自己的生活、家庭奋争,这样一幅青春向下的蜗居、蚁族图景,大概正是社会外部因素,逼迫80后不得不早日立于社会的根本原因。更何况,已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从年龄段来说也已步入对社会家庭必须承担重任的成熟期,一切不过就如70后需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一般自然。
成为社会中坚的命题,不过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与社会转型更替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是否为×0后没有必然联系,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就已经决定了,在体能、脑力上明显占优的中青年群体,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80后在10年前还是孩子,但在10年后却已步入社会、立身家庭。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多人为划分×0后的界限,进而探讨群体差异、社会分层,有时候走的不过是在年龄上重复的路线。
其实,此次调查与其说,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年龄段群体间的特征比较,毋宁说它更从一种前后矛盾的行为特征,反映出80后这一特殊群体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激烈抗争与挣扎——这恐怕才是80后真正区别于70后、90后的特征。
调查中,“80后生存压力最大”,却又不甘于陷入繁琐沉重的工作中,70后固然是职场拼命三郎,但80后却尤其抵触加班,认为加班是效率低下的象征,也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尽管要负担沉重的车贷、房贷,将来还会负担小孩的费用,但80后却又最追求享受,“当他们获得一大笔奖金时,有57%的人会把奖金花在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这正是面对沉重的生活现实,80后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行独立自我生活的某种抗争。无论是抵触加班,还是花奖金旅游,都并不是80后偷懒取巧、贪图享受的象征,相反,它正体现出这个群体勇于追求自我正常工作、休息权利,实现自我生活理念的一种反抗,尽管这种抗争很多时候显得渺小。
这种裹挟于社会发展潮流中痛苦的反抗,其实也是这个转型时代衍生的必然思潮。与父辈纠缠于历史、政治不同,80后作为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一代,更具有独立、自我的意识。但他们的出生、成长时间段却又几乎与整个社会转型的阵痛相随,从经济开放到教育、医疗、就业、楼市的改革,80后在社会经济由弱转强的过程中,却也负担了与之相随的完全市场化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成本,并由此成为社会压力最大的群体。从某种程度来说,巨大的生存压力逼迫80后不得不早日立身于社会,对家庭有所担当,但骨子里的独立反抗精神,却又驱使他们必须去做一些抗争。
这种反抗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理念上,在很多社会公共事件中,这种独立反抗、勇于担当的精神依然清晰可见。尽管这种力量很多时候显得那么微小,但很多时候,社会的改变正是从微弱的反抗开始的。
- 2010-04-0680后的理性比高薪更可贵
- 2010-03-24多少80后的婚姻成了父母干涉的牺牲品
- 2010-03-08美得让人心动的80后新星
- 2010-03-19“80后”集体焦虑是社会转型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