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选秀变成了“变性人大赛”?
www.fjnet.cn?2010-05-10 09:18? 张天潘?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在今年的快乐男声成都赛区的预选赛当中,刘著无疑是比赛的一个亮点。因报名时着烟熏妆,穿粉红丝袜和高跟鞋而引起关注。刘著以“伪娘”的姿态出现在舞台当中,声音、打扮都极其像女生,某评委直接当面怀疑道:“是我看错了,还是你参加错了节目?”在一夜之间,被人誉为“著姐”的刘著,风靡网络,成了各大网络搜索引擎的“热搜词”之一,迅速走红,引爆“伪娘”风潮。

而在花儿朵朵沈阳赛区上,也同台出现了一些几乎没有任何女性特征的中性选手,搞得笔者一个负责采写娱乐新闻的女同事,都不禁迷恋上了其中一个“帅哥”。

在快乐女声大赛中,网上一句流行语:“生活就像女子选秀,走到最后的都是纯爷们”,现在就可以多这么一句了:“生活就像男子选秀,走到最后的都是伪娘们”,“姐”时代来临了。

现在出现在男女选秀中的这种“哥”“姐”混乱模式,笔者将之称为“易性竞争”。易者,变也。虽然在开放社会,如何装扮是个人的绝对自由,个性张扬是这个时代的魅力之处,他人无可指责。但是当下的这些“易性”,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炒作的噱头的。选秀节目到现在,早已不复2005年那时的风光了,很多人都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只能依靠着炒作的手段,来吸引眼球。

在病理学上,有个“易性癖”的说法,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当然,我们现在无从得知这些选手中到底是有“易性癖”呢还是纯粹一种炒作上的“易性争竞”。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经提出了双性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具有双性气质的两性化人格现象,即男性气质中有女性特征或女性气质中有男性特征,具有这种人格的人,无论男性或女性,都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但是这个理论,放到当下选秀的此类现象中,却好像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虽然这种“易性”也给他们的竞争带来了优势,但是这种“易性竞争”优势,并非人格上的,而仅仅是短暂的噱头效应。噱头效应的致命问题,就在于它的不可持续性,就比如人咬狗可能开始是新闻,但如果发生多了最后也就没有新闻价值了,所以长远来说,这种竞争优势就不存在了。“博出位”走过了头,就是“噱头大赛”了,是“竞优”还是“竞劣”就难说了。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