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赵作海成代理与底层维权的辛酸
www.fjnet.cn?2010-10-12 08:34? 曹林?来源:青年时报    我来说两句

通过打官司,赵作海见了大世面,认识了许多记者,结识了许多大官,很有影响力,人们期待能借用赵作海积累的这些资源从而打赢官司

坐了十多年冤狱的赵作海,被洗清冤屈后,如今成了“公民代理”,开始帮本地人打官司,免费替人维权伸冤。(10月11日《河南商报》)

细细品味“赵作海成公民代理”的新闻,更多读到的不是底层民众互相帮衬、接力维权的温暖和进步,而是底层人维权的艰难和辛酸,还有法律的尴尬。

赵作海的冤屈被洗清后,当地为什么那么多人找赵作海代理官司维权?是赵作海经过官司后学到许多法律知识吗?不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可能会通过打官司学到一些法律常识,但那点儿皮毛,是肯定不足以支持其代理官司的。是赵作海被洗清冤屈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从而成为一个维权标杆吗?有一定道理,当地许多人从他身上看到维权信心。但人们更多看中的是:通过打这场官司,赵作海见了大世面,认识了许多记者,结识了许多大官,很有影响力,人们期待能借用赵作海积累的这些资源从而打赢官司。

对于这一点,赵作海非常清楚,当记者问别人找他代理官司是“看中他哪一点时”,他说:认识人比较多吧。我给省高院院长打过电话了。

是啊,赵作海冤情昭雪后,危机公关中,当地许多高级官员都前来向赵作海认错。河南省高院院长登门向其认过错,判其入狱的法院领导带着现金向他鞠过躬,当地一把手亲自到监狱门口接其出狱,为了平息赵被冤屈十多年的怨愤,许多官员都承诺“会满足赵提出的要求”——这在当地人看来,赵作海能认识这么多官员,非常了不起。不仅有官员,赵作海也已经成为一个新闻人物,认识了许多媒体记者,其行为很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

不由想起重庆的熊德明,偶遇总理,总理帮她讨回被欠的血汗钱后,她也成了“公民代理”,许多人都找他帮忙去维权和讨薪水。赵作海如今的所为,与熊德明其实是一样的。

“给省高院院长打过电话了”——这是“公民代理”赵作海打官司的方法,也正是委托他打官司的人所期待的。可,这是法治吗?

另一层让人感到辛酸的是,穷人根本请不起律师,他们只能把赵作海这样身边的“名人”当作救命稻草,以最小的成本去帮自己讨回公道。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