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服务项目收费问题再度引起围观。有媒体报道,按照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7月1日起,各大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将被叫停。但是,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新的银行收费项目却纷至沓来。人们纳闷,为什么银行收费项目越减越多?
毫无疑问,银行要从客户的账户中划走资金,我们是不情愿的。因此,有人就建议,银行在重大收费项目出台时,应该征询下公众的意见。作为银行的顾客,我们当然希望银行能够在出台收费项目前征询我们的意见,但问题是,银行愿意吗?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作为消费者自然是乐意享受免费服务,而银行则是想方设法提高收入。你的成本就是我的收益,银行为何要把自己的利润拱手相让于客户?
另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以前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为什么现在银行却要收费呢?如招商银行原本每月3次的ATM免费跨行取款现在只剩下1次;光大银行也发布公告,自今年6月1日起,该行借记卡“个人短信通”正式开始收取3元/月的服务费;而兴业银行也将从7月1日起,“对开户满3个月,且3个月内账户日均余额小于300元(含)的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按3元/季度的标准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
银行服务由免费变为收费的项目还有很多。也许有人会将其批评为银行服务不以客户为本位,过于注重自己的利益;或者批评相关监管机构失职。这些指责听起来似有道理,但大都属于情绪性的发泄,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根本——为什么过去可以免费,而现在不行?难道绝大多数银行的服务水平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实,不是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发生了变化,而是经济环境变了。银行作为营利性组织的性质一直没变,它想从我们口袋里拿钱的本性也一直没变,但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它现在越来越倾向于算计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的收费项目。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举站上21.5%高位,由此冻结了银行资金3700多亿元。银行资金少了,它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也就急剧减少。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存贷差依然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当其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减少之后,该从何处找补回那些失去的利润呢? “堤内损失堤外补”,那些单次金额不高、但是数量巨大且又没有风险的服务项目就成了它的目标。别小看这些收费不高的项目,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收益那是相当地惊人。换句话说,在银行资金充裕的过去,它大可将这些服务免费提供给客户,但是一旦日子吃紧,还是利益优先,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就先搁置一边去了。
当然,单纯指责商业银行通过存贷差来过日子似乎也太泛道德化了。因为在存贷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主体还不能自由设立的今天,从经济人的理性出发,占有市场优势地位的银行业吃存贷差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环境变了,银行业能否吸取经验教训,通过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垄断性的服务收费来提高其收益呢?
如果哪个银行能够在这个艰难的市场环境中,继续坚持更多的日常免费服务,而通过提供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高附加值服务来达到其营利的目的,那么,这样的银行在经济环境好转的时候,也能够比绝大多数靠存贷差过活的同业有更好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银行收费项目越减越多”的怪圈。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
- 2011-06-23银行收费为何就像割韭菜?
- 2011-06-23银行收费“越减越多”是被惯出来的
- 2011-03-24银行收费项目7年增10倍背后是监管缺位
- 2011-03-24银行收费何必政府定价?
- 2011-03-163000多种银行收费剪不断理还乱
- 2011-03-15银行收费新规缘何难产?
- 2010-12-10银行收费新规难产 只因“领导太忙”?
- 2010-08-23银行收费乱象期待公权能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