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一家无软件企业资质证书、中标前无缴纳社保资金记录、无缴纳营业税记录、无办公地点、无联系方式的“五无”公司,在注册成立后四个月内连续在政府采购中中标。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先是以中标企业的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记者虎扑篮球:查看相关采购项目资料的要求,解释称“政府采购的就是正确的”;面对记者多次疑问,蔡东海竟说“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10月10日《北京晨报》)
一家空壳公司,居然能够屡屡创造“奇迹”,在众多优秀公司之间脱颖而出,中标政府采购项目。对这,很多人第一时间诠释为权力自肥。尽管尚未有真相出来,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样的猜测,其实大有道理。毕竟,无利不起早,采购项目背后的巨额利润,一些官员自身,必然垂涎三尺。
可惜的是,这次海口市的造价,其技术手段过于拙劣,连外行人都看得出来,其居然也屡试不爽,着实让人惊讶。空壳公司屡屡得手,其实也揭开了政府采购的“画皮”。
画皮一:政府采购本应公开透明,可其却藏有猫腻。一般而言,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需要先广泛征集民意,再展开实施,让更多的好企业强企业参与竞争,最终通过公平合理的方式,将项目托付给那些既有财政实力又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可空壳公司中标背后,这样的规则被完全无视了。
画皮二:政府采购官员的傲慢与骄横。即便采购不公被曝光,也有足够的理由应付。譬如先是拒绝采访,这是用拒绝舆论监督的方式来应付;继而称“政府采购的就是正确的”,这意味着政府是不会错的,错的是质疑的人;最后竟说“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舆论监督。这前后递进的三句话,一方面折射了记者权利的示威,另一方面也见证政府采购项目官员的权力傲慢与骄横。
画皮三:政府采购监管的“空壳”。其实,为了约束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我国有《政府采购法》相约束,这起事件,只要严格按着此法来严格执行,是不可能存在“空壳公司中标”的情况的,可其便便中标,足见监管也是“空壳”的。这监管是同流合污了,还是失职渎职了,其实也应该好好地查一查。
政府采购项目,其初衷,必然是更好地建设这个城市,为民生谋福利。可如今解开政府采购画皮一看,其却完全变了味、走了样,好事未能好办。这样的尴尬局面,不仅戕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更可能让其深陷塔西佗陷阱,故不能轻易放过,而应彻查问题之根本,事情之真相,继而对症下药。不能让政府采购再沦为权利自肥的把戏,这是诉求,更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