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为了整治宰客现象,规范海鲜餐饮市场,三亚市相关监管部门近期准备在海鲜餐饮行业推广信息化监管系统。据称,其中包括安装费用高达6000元一套的iPad点菜系统,规模在15桌以上的商家就要使用,每六七桌要买一套,费用由商家支付,政府仅提供部分象征意义的补贴。一些中小规模的海鲜排档老板称难以承受安装费用,海南省餐饮行业协会亦认为该系统推广难度较大。
据悉,三亚市准备在海鲜餐饮行业推广的这套信息化监管系统,将实现海鲜价格的明码标价,减少价格纠纷,并实行最高限价,商家的定价超此额度时会自动报警;此外,消费者在商家的消费记录将自动保存,一旦出现纠纷,监管部门将有据可查,减少行政成本。
用iPad点菜系统来加强市场监管,也不失为一种探索,问题在于这系统的价格明显有悖常理,一套软件就要花费2000元,在iPad可下载的诸多应用软件中,恐怕堪称“天价”了。这么做颇有以“天价点菜系统”去整治“天价菜单”之嫌。
按照常识来理解,杜绝宰客应该主要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需要全方位的长效监管、高效率的投诉渠道和更严厉的经济惩罚。当然,信息化点菜系统也是一种监管方式,问题在于它的价格是否过于昂贵?当地政府部门如果强行推销,难免让人怀疑是否有利益牵涉其中。众所周知,经营者有权自主选择各自的点菜系统,如果政府部门为了管理便利,硬要强推某种点菜系统,对经营者而言无异于一种“有罪推定”的集体惩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何况,羊毛必然出在羊身上,强推“天价点菜系统”,非但效果可疑,反而可能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商家总要追求利润,价格昂贵的点菜系统会不会转嫁到菜价中,最终由消费者埋单?
最重要的是,政府强推某种商品,并以此作为正常经营的前置性条件,明显涉嫌滥设行政许可。如果三亚市强推iPad点菜系统,意味着没有这种点菜系统的餐馆就不能正常营业,明摆着人为抬高了餐饮业的进入门槛,这显然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三亚曾经承诺过要对宰客现象“零容忍”,“零容忍”是一种执法承诺,表明的是一种执法态度,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因此有权超越法律的限度任意作为。具体到推广iPad点菜系统事件中,政府部门可以倡导,但没有理由强制推销。侵害商家权益和侵害消费者权益一样,都应该是“零容忍”。
□舒圣祥(媒体人)
' />由于海南的部分海鲜排挡宰客,激起了全社会对海南旅游市场的不满,损毁了海南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给海南旅游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海南旅游市场秩序和形象,政府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家的经营成本,不但无可厚非,相反确有必要,也是必须做的,权当是一种对行业集体混乱行为的惩处。
不过,政府采取昂贵的“苹果”点菜方式加强监管,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懒政,是技术依赖症。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都有商家,但是有过大面积宰客的报道很少,而且这些地区的商家也没有使用“苹果”点菜。换言之,监管商家饭菜的价格是否存在宰客现象,完全还有其他更廉价的监管手段,“苹果”点菜不是唯一出路,更不是最佳出路。从这个角度说,“苹果”点菜就是一种懒政,是监管部门不愿意寻找更廉价的监管手段,轻易的推出了技术监管。另一方面虽然海南旅游市场上很多商家有宰客行为,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有宰客,只是部分商家有这样成为。因为少数商家的行为,就要求所有商家采取“苹果”点菜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有罪推论,是把所有商家都当成了曾经有过宰客行为的商家,对于遵纪守法的商家来讲显然不公平。
“苹果”点菜既然是职能部门的监管手段,那么就是监管部门自己的事儿,按道理就应当是由职能部门承担这笔监管费用,而不是由被监管的对象承担“苹果”点菜的成本,即使绝大多数商家能够承担得起看上去挺贵的“苹果”点菜成本,也不应当由商家支出。仅仅让商家独自承担“苹果”点菜的费用,对于商家而言来说不合理,是一笔不必要的经营成本。
因此,笔者认为,职能部门可以采取“苹果”点菜这样昂贵的新技术,以加强对旅游景区商家的监管,避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宰客现象再次发生。但是,在“苹果”点菜的成本方面,不能让商家独自承担,政府必须分担部分费用,尤其是在涉及监管技术方面的软件费用上,必须是监管部门支付,而不是商家。对于有过违规经营行为的商家,费用可以由其独自承担。
' />三亚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恶意欺客、宰客事件却屡见报道,对其国际旅游岛的名声有所玷污。此次对海鲜档实行信息化监管可见三亚市整治市场的决心,当地政府确实很重视价格管理。但是,效果却有待观察。
首先,不可否认使用iPad点菜的确即方便又快捷,又能让商家节省纸张,又方便政府管理。但是依然不能改变其增加商家成本负担的本质。一台iPad可满足6—7桌客人需求,对于四五十桌规模的海鲜店来说,至少要购买七八部iPad,再加上收银电脑、打印机、安装软件等,至少要三四万元,一下子投入这么多,成本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iPad过于大牌,笔者甚至认为政府有为其做广告的嫌疑。商家成本增加或许又会变相转嫁给消费者,那么此次事件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其次,使用iPad虽然方便,但再智能,依然只是一台机器,依然会有漏洞。只要让机器不报警,那么商家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能以此为依据,告诉消费者价格正常。所以笔者认为,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使用iPad点菜,不如加强群众监督。
iPad点菜像高射炮打蚊子,成本高,效果也未必好。如果三亚下决心治理海鲜市场乱象,倒不如落实群众监督,最简单的方法是三亚市物价局适时公布海鲜价格,认真处理消费者每一起投诉,让广大群众在消费时能有价可依,权益可保。
' />“宰客门”后,救赎是一种必然。时至今日,余波仍未褪尽。在行政整改之外,“技术工具”第一次进入政策视野。其后,在三亚,“iPad点菜”的时髦形式,一面被寄予了“除旧布新”的厚望,另一面却是身家可疑的模样……因为即便高举“监管”大旗,也不是所有“新策”都具天然合法性。
所谓“合法性”,当然首先是指,合乎一切实体法、程序法;除此,考量“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另一标准则是,“以最低成本,实现必要目标”。两相比照,言三亚版“ipad点菜”合法性存疑,实则算不得冤枉。一方面,在该政策推广之前,公示、听证、招标等法定流程,无一不被跳过,或者至少见光不足;而另一方面,纵使是为“强化监管”之目的,强推ipad及其相关软件,是否成本偏高、动静过大,也有待厘清!
一个绕不过的细节是,作为此事显而易见的获益者,“因豪科技有限公司”是怎样获得合同的?其所研发的“电子点菜系统”,在被三亚方面青睐之前,是否经过了公平、严格、充分的同业筛选?当该软件,以单价2000元的高昂价格,经职能部门“推广”给商家,其间或有的暧昧纠葛,极易令人产生不愉悦的联想。如今一切未明,姑妄断言尚早,但肯定的是,相关涉事方的做派,的确酝酿了“联想滋生”的土壤。
为分摊商家压力,有关部门宣称,将给予五千到九千不等的补贴。这便涉及到,财政支出的合理、合规之问。过往经验一再表明,但凡牵涉“公共采购”、“转移支付”等,“财政资源”支配权,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都存在着极大的发生概率。既有先例,围绕“ipad点菜”,发生在三亚的故事,总令围观者隐隐不安。尤其有鉴于,当事方操作的突然性和隐匿性,民众的隐忧,总不至是全然的“无理取闹”。
治理“宰客”之祸,技术路线或也可取,但总不该以含混不清、说来就来的方式,让商户瞬间就“高科技”起来吧……政府与市场,各有分工、各守权界。维护市场良序,当然是职能者的责任,而确保“经营自主权不受无端侵犯”,可也是商家店户的底线啊。理想状态下,两者良性互动、充分沟通之后,那类皆可接受的“新策”当可形成。只是,“ipad点菜”可否位列其中,就是另一回事了。
' />iPad点菜系统“防君子不防小人”,真正的宰客专家,哪会笨到在官方的系统上留下蛛丝马迹?事实上,被曝光的宰客事件从来就是没发票、没价目单、死无对证的“三无产品”。
信息化点菜系统横空出世,成本压力最终必然要分摊到菜品价格中去,当年兰州拉面限价令之后,牛肉丁的“瘦身之旅”就是前车之鉴。如果因整饬宰客而提高了菜品价格,这对消费市场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宰客事件之所以“群发”,说到底还是营商环境与监管风习的问题。如果海鲜排挡市场不是一个“逆淘汰”的领域,如果严惩态势渗透在日常化的市场监管执法之中,黑化的宰客行为何以胆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当年,“零投诉”的笑话与敷衍,为排挡乱象勾勒了因缘背景,如今,改变却只从技术装备开始——姑且相信神奇的iPad令三亚餐饮真正“一切皆有可能”,那么,这让那些没有用iPad点菜却依然市场澄明的地方情何以堪呢?宰客成灾原来是没有使用iPad,这个问题或显刻薄,但反思并逆转旅游市场乱象,技术手段终究是强弩之末。如果iPad出山,还是拯救不了海鲜市场上的猫腻,乔布斯会不会死不瞑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