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到访中国第一站的重头戏是在上海与中国年轻人的互动。对于初次来华的奥巴马,倾听中国民间关切的确很重要。

自中美建交以来甚至回溯到1972年,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对话当中,美国人带嘴巴的时候远比带耳朵的时候多得多,甚至在某些话题上给人留下了喋喋不休的印象。金融危机时代还没结束,作为危机的始作俑者以及对摆脱危机负有最大责任的美国人,的确应该多竖起耳朵听听别人的话——既要虚心到能听取别人的官方建议,也得宽厚些忍受他国的民间抱怨。

这些抱怨当中真正应由奥巴马本人承担责任的并不多。奥巴马自己的抱怨“所努力应对的所有难题几乎都是前任的遗产”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对于中美关系语境中的一些龃龉而言,奥巴马却不应该诿过于曾经4次到访中国的小布什,例如从轮胎到输油管的贸易摩擦,“推迟”会见达赖的承诺等等。

当然,奥巴马在东京宣告的亚洲政策中,第一次明言不准备遏制中国,这句话还是多少说明他听进了一些中国的声音。

不过,不遏制之后又如何呢?或许,奥巴马只带着耳朵来还不够。一次成功的对话是双方都能听得进对方的声音并且坦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同样希望奥巴马在北京能够坦率地说出美国对中国的建议、要求——或者哪怕是抱怨。

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似乎对美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些不着边际,美国在中美关系当中扮演发球者角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话语权刚刚有利于中方一点点,中国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希望美国更加“坦率”些吗? 回答是——有。因为中美关系早就不是零和博弈,其模式已不复为美国要价中国还价或者中国要价美国还价的双边买卖。在那种模式下,听话的是要吃亏的,说话的才有便宜占。


今天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中美关系的全球意义和双边意义一样影响深远,也可以说双边意义已经成了全球意义。这种情景下,中美之间的话题不再仅仅局限于“你要为我做什么”,而增添了“我们要一起做什么”——气候变化、阿富汗形势、印度洋海上安全。这些话题,听和说的过程,未必可以用讨价还价来概括,更像是某种联合行动的筹备。恰恰是这些话题,美国人的“坦率”变成了一种偶发现象。

奥巴马的亚洲政策表述中,虎扑篮球:对华关系的另一句重要表述是:“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类似的话,以前的美国总统和奥巴马在以前都曾经说过。在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新模式下,美方抽象的原则性态度值得鼓励,但希望中国怎样具体地发挥作用呢?

实际上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要承担的“全球责任”话是说了不少,概念都发明了好几个,可究竟希望中国具体做些什么“履行责任”却一直吞吞吐吐。一则是因为美国并没有完全调试好面对中国崛起的心态,也就谈不上对中国提出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二则是因为奥巴马团队对很多国际问题还没弄清楚,说不明白自己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谈了一年的“阿富巴战略”。

我们寄语刚踏上中国国土的奥巴马:如果美国真的希望中国具体而不是抽象地“发挥更大作用”,奥巴马有话请说清楚、请大声说。或许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真正地超越遏制。

' />
奥巴马来了,他为“冲突”而来——出访亚洲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在很多目前存在的“认识冲突”中来寻找亚洲所能接受的“共赢”解决方法,甚至,在某些暂时存在与美国经济利益相“冲突”的问题上“软硬兼施”,迫使中日政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够作出实质性的“让步”。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政府都向世界向来访的奥巴马发出了继续倡导“自由贸易”理念、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心声。尽管如此,作为目前世界经济体的第三大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是近在咫尺)——中国,在这场危机中还是意识到了自己在某些关键问题的处理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对外依赖经济增长模式所需要的金融体系健全、深化的“重要性”。

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现在所推进的“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发展战略,是在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滋味。因为我们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时间,而相关的汇率和利率暂时还无法完全市场化,但我们为了尽快站上产业链的价值高端(上游和下游),“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么,这类尝试会不会出现由于我们自己抗风险能力的衰落而遭遇到像1997年东亚遭遇过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另外,东亚很多出口导向的国家,即使日本和韩国,也没有摸索出一个与制造业(它标准化程度高,需要资金等生产成本相对稳定和低廉的发展模式)匹配的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它差异化程度高,需要金融资产价格自由变动)运行模式。1997年的东亚危机和日本上个世纪出现的金融泡沫的崩溃,都说明了他们尝试发展金融来支撑制造业强盛的战略以失败而告终。

而美国则干脆把大部分的制造业都移到了海外适合标准化生产的国家和地方,从而努力维持自己国家创新和金融共同发展的匹配增长模式。最近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经营困难和与之对照的新能源、生物科技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视都说明了美国政府在进一步寻找自己下一轮增长模式上的“技术优势”。当然,美国今天的“苦恼”是技术没有跟上,金融没有稳定,所以,奥巴马只能用增加国内投资和积极出口的短视行为来间接地向外推进贸易保护主义,以转嫁国内大众由于就业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对现任政府的抱怨情绪。

而且,除了这一类“供给瓶颈”要素外,还有一类制约中国人口红利产生有效市场的“需求因素”。事实上,影响中国今天市场内需不足的障碍主要有3个:一是有消费愿望但没有消费能力的问题,今天通过发展村镇银行扶持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的方式来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正是释放这种消费能力的关键所在;二是有消费能力但不愿消费的问题,今天通过深化金融体系建设以确保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的正常运营是解决中国居民自己过度金融投资以达到“自我担保”效果的又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三是有消费能力而且有消费愿望但无法实现他们所渴望的消费方式。

克服上述“中国国情”所带来的种种困难,重视“金融做强”的“中国战略”,是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转型过程中所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需要决策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生产单位和研究机构抓紧时间、共同探讨,拿出打破垄断和变革制度的勇气和智慧,去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国增长模式”。

' />
美国总统奥巴马昨天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交流,是以他对中国日新月异的现状和博大精深的传统的由衷赞叹和最高尊重作为开场白的。这既是必不可少的客套,也符合上台一年的民主党新政府国际政策的总路线图。

如果做一个简单概括的话,奥巴马在他的演讲和回答中,主要传递了以下意思:美国愿意倾听中国——特别是中国年轻人,因为他们肩负着中国的明天——的声音,愿意通过与中国更多、更深的接触和沟通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就世界而言,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美国愿意接纳中国作为日益重要的国际力量,与美国一同制定规则,参与行动,承担更大责任,共同为世界勾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就两国自身而言,美国无意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强加于中国,但美国依然视诸如人人平等、多元文化、宗教自由、言论自由、人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权利等为共同价值,美国自身强大的奥秘正源于这些价值,因而美国愿意以一种并非强制的方式帮助世界各个角落——包括中国——的人们落实它们,并从中分享到美国已经因此享有的好处。

从这里,我们能够再一次比较清晰地把握奥巴马新政府的国际政策指导思想,即它并不打算放弃美国既有的价值观,并且仍将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推广它们。所不同的是策略,美国希望摆出更谦虚的姿态、更多地通过与其他国家交流协商来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不变的是目标,改变的是手段,更多地依赖加强沟通(而非单方面说教)、率先垂范等“软实力”,而不是经济制裁、武力威胁之类“硬实力”。

对于广大将信将疑的中国听众而言,有一点一定是非常值得欣慰的:在这次亚洲之行中,美国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用清晰明确的方式表达了美国并不打算遏制中国的崛起。不仅如此,美国还愿意在许多领域主动与中国分享世界的领导权。

然而,任何交流和沟通都是双向的。我们除了欣然接受了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领导人充满善意的承诺,并向他表达了我们对等的友善以外,中国又向或者打算向美国以及整个世界传递出什么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呢?

从昨天的交流来看,中国年轻学生的提问大多温文尔雅且中规中矩。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奥巴马没有提出任何代表中国方面的诉求,而是说,他们的诉求大多仍然集中在希望美国对中国的核心利益给予保证这样一个现实层面上。换句话说,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美国打算怎么做?应该(我们认为)怎么做?尤其是对中国怎么做?这是一种典型的以美国(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意识。


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所谓的“中国崛起”对世界,甚至对中国人民自身意味着什么?

的确,中国领导人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场合向全世界保证:崛起以后的中国将是一支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永不称霸。就在昨天,也还有中国学生对奥巴马谈到了,中国的理想是构建一个文化多元的和谐世界。但多元和谐是一种相互间的关系,并不代表着持这种世界理想的人(或国家)没有自己的稳定价值观或自己认为什么是“好”的东西。中国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和谐世界,决不可能意味着中国没有自己的价值,或认为任何价值都是同等的。承认多元至多只表示:我不打算将我这一套强加于你,也不接受你那一套强加于我,绝不是说:我不打算有自己的一套,或者,随便哪一套我都打算接受。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正急切地关心中国的价值观,简单地说,即中国认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才是理想的世界?中国打算为此做些什么?因为它们必须据此对自身的未来行为作好必要的准备和调整。对中国人来说,崛起似乎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问题;但对世界来说,中国崛起意味着他们将要情愿或极不情愿地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就连美国都不例外。更为紧迫的问题是,中国对世界未来的态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世界现在对中国的态度。

因此,我们从美国总统那里倾听到那些友善的许诺固然重要,我们自己能让美国和全世界倾听到些什么也同样重要。而他们倾听到的,远不应当仅局限在中国希望他们怎么对待中国这样的低层次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显然不可能止于让奥巴马学会一两句《论语》(“温故而知新”)以及我们回应一两句出自同一经典的话(“和而不同”)。面对骤然出现的“中国将如何影响和塑造世界”的问题,我们不能说已经作好了足够的准备。但在21世纪,这对中国和世界的确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中国能够继续顺利发展下去,那么,昨天向奥巴马提问的那些稚嫩的声音,在30年、40年以后终将成为震撼世界的最有力的声音。他们会准备好吗?

' />
对奥巴马"亲自"打伞的照片,网友之所以愿意过度解读,只是对我们身边一些官员的习惯性做派不满,借此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官员亲自打伞的多了去了。

11月15日晚,奥巴马乘坐美国“空军一号”专机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他下飞机时,“亲自”撑着一把黑色大伞,这一镜头,被有心的记者抓到了。这一照片,已经在网上以极快的速率传播,有网友甚至惊呼:中国官员看好了,人家美国总统也是“亲自”打伞的。看来,奥巴马的这个看起来不经意的细节,一下子就获得了不少中国网友的好感。

11月15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新华社记者 张明 摄

于是,虎扑篮球:奥巴马总统亲自打伞的各类阐释就多起来了。在网上,抨击中国一些官员官不大架子不小的各类图片,也被奥巴马总统的这个“亲自”由头串起来了。咱们身边的确有少数官员越来越不接地气,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难怪网友对这张打伞照片这么在意。

其实,咱们身边的情况,并不像有的网友想的那么严重,网友之所以愿意过度解读这张照片,只是对身边一些官员的习惯性做派不满,借此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官员亲自打伞的多了去了,而有些别人替官员打伞的情况,往往也可能事出有因,不一定是官员非让别人给自己打伞不可,但将这样的照片串在一起,则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其实,光从打伞这个细节,也不一定能看出一个官员的全部作风。当然,确有部分官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可能会让老百姓反感。

为总统打伞正常,但总统亲自打伞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关键是看你怎么想。如果需要,如果别人替他打伞有利于向外界传递某种信息,奥巴马总统肯定会“被打伞”的。美国人更讲究细节的成败,既然奥巴马给外界的是平民总统的形象,对打伞的细节,也就不必过度阐释了。

当然,面对网民表现出的心态和情绪,咱们身边一些官员也有必要多一点反思,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打官腔,不要摆架子,凡事还是多“亲自”的好,尽管有时候,“亲自”被下属和过度热情的其他人给架空了,也别太得意,要知道,很可能因此你就失去了在公众面前的得分呢。

打伞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公众都盯着,那么,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公众也在看着,只要你的能见度够高,你就会很透明,装不得,也马虎不得。更重要的是,当公众有权给官员打分,并且可以决定官运的时候,哪个官员还敢随便马虎,轻易地“被亲自”了呢?

' />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认真对话,及时沟通,化解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携手开创未来。这样对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北京时间11月15日晚23:16左右,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乘坐空军一号飞机在雨中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正式开始其今年一月当选以来的首次中国行。

也许是天公不作美,当空军一号飞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到像是风雨飘摇的世界经济写照。但美国总统一下飞机就自己打伞、轻快下弦梯、自信、洒脱,展示了人性的魅力,给中国人留下了好印象,赢得了青年人的心。

在沪期间,奥巴马还与中国青年进行交流,其中15分钟用来演讲,另外一个小时用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在演讲中他提到:我认为世界是互相连接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所建立的繁荣,我们所保护的环境,我们所追求的安全,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的,而且是互相连接的,所以21世纪的实力不在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

整个演讲如行云流水,语气谦逊而诚恳。总体感觉,这是一个好演讲。能够换位思考,估计能够正确对待中国的崛起,不会是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看着中国崛起的思维。

奥巴马的确有种很天然的亲和力,这让我们不少的人觉得亲切,至少他的演讲和回答问题很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政治家的个人魅力,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靠保持威严和神秘的,也不是靠关爱你来得到你感激的,而是那种平等的朋友间的氛围。作为个人,我相信他是真诚友善的。但作为美国总统,他后面站的是资本家和议会各方利益集团,对奥巴马来说他是美国的总统,代表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国家之间没有为别人着想之说。

美国总统来华的漂亮开场白,给我们的启示是:西洋文字文化与东方文字文化有显著不同,而我们要善于借鉴西洋文化的长处,改革我们的官面文章,在走向地球村的过程中,我们越快的改变自己的不足,就越有可能在未来引领世界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