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上亿元的民心工程——南昌市昌南汽车客运站,竣工启用3年来,由于南昌市交通局为保自己的部门利益而从中作梗,几乎处于荒废状态。当地公安交管局、公交公司、昌南客运站一次次请示、交涉,交通局置之不理。

上亿元的民心工程不能打动交通局,权力在他们手上不是为民服务的,是为自己部门利益服务的;几个部门像拜佛一样恳求也不能打动交通局,政府部门的职能在他们手上不属于社会的,而是体现一种权力的存在:可以傲视民生,傲视与它的利益相犯冲的一切。

南昌市交通局负责人说,班线外迁和车站搬迁的确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但市里要求年内搬迁操作难度很大,解决这一问题快则3年慢则5年。

这口气,十足一副官场钉子户的腔调。在这位负责人眼里,上亿民心工程算什么?城市交通拥堵算什么?市里的要求算什么?百姓的怨声载道又算得了什么?3年过去了,交通局卡着没让动,公交公司试图走市场化的路子吸引新站客源,交通局设法变相阻挠。交通局存心不想让这事办成,他们知道,昌南客运站人气旺了,自己旗下的经营会受影响,这无疑等同于将自家锅里的肉往人家碗里放,他才不干呢!

一方面是城市交通拥堵百姓行路难,一方面是交通局顶着不办维护自身利益。人民政府给了南昌交通局权力,交通局用来漠视大众百姓的需求。如此怪相,说穿了就是一个字——钱。在南昌交通局眼里,上亿元的民心工程投资不是钱,因为这钱与他交通局无关。而交通局旗下的运输部门挣的钱才叫钱,因为只有这钱才是他自己的钱。所以,南昌交通局巴不得昌南客运站今天就倒闭,巴不得这上亿元投资、全省规模最大的汽车客运站成为废物。这样,交通局可以高枕无忧地经营好自己的地盘,天天拨拉自己的这块小算盘。

与其说南昌交通局此举是面对民生问题故意不作为,不如说是将人民赋予的权力调转枪口对准了大众百姓,它挑战的不仅仅是上亿元的民生投资,更是对百姓利益的挑战与漠视。

这是一种权力的骄奢,它集中体现了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几十年来养成的对于民心的傲慢姿态。当权力成为不能顺应民心民意的官场钉子户,这样的部门,这样的负责人,百姓纳税养他们干嘛!这么丁点儿小事,竟然会在南昌一拖就是三年。如果把权力交给老百姓,三下五除二,早就办妥了。不就端个饭碗的事么,难不准这客运站搬迁的事,还真让它再拖个三年五年?

'/>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投资上亿元的南昌市“民心工程”昌南汽车客运站自2006年竣工启用以来,遭闲置达3年之久。原因是南昌市交通局以“运力饱和”等为理由,阻止不在自己旗下,不向自己缴纳好处的昌南客运站经营。

当前社会视角的考量下,部门利益不能算怪胎,但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坏胎”,只要与部门利益有抵触,哪怕是对老百姓再有利的事也不能轻易“放行”。这不是行政不作为而是赤祼祼的行政腐败了。

因为部门利益的特殊性,和其多少脱不了关系的“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这只拳头最终容易打到棉花糖上去。利益回避制度是必须要建立的,这是其一,而对为部门利益不惜牺牲公众利益的行为,则必须由法律来惩处才是。 (江苏 杨国栋)

'/>
据新华社报道,南昌城郊有座汽车客运站,耗资上亿元,规划意图本是分流进入南昌市区的长途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这样一个“民心工程”,却因该市交通局的“不作为”甚至百般阻挠,被迫闲置了3年。

南昌市交通局为何软硬兼施,不愿让“民心工程”为民造福呢?原因只有一个字:利。南昌市区和郊区的几家客运站,分属不同“系统”——市区的几家都归江西长运集团管,隶属于市交通局;而郊区的新客站则是市公交公司旗下企业,隶属于市政系统。新客运站如果物尽其用,长途车不用进市区,“交通系统”也就不能雁过拔毛了。为了保住饭碗里的肉,自然从中作梗。

可惜,投资上亿元的大好设施,只因一个部门的小小算盘,就成了摆设。亿元“民心工程”闲置,更可惜的是,因部门争利而导致的内耗,以及社会为此付出的无谓成本(如城市拥堵),其损失又何止亿元之巨?

这一个案,颇有“经典”意味,可谓某些部门为捞钱不择手段的特例。但纵观大千世界,其实类似现象,公众早已见怪不怪——从办证机关的“指定照相馆”,到某某局上马的重大工程往往是下属的规划设计单位或施工企业中标,凡此种种,虽层次和形式有高下之分,本质上却都是部门利益在其间腾挪跳跃地作祟。

一件咄咄怪事是,今天,“为本部门争取利益”何以成为一些政府官员的一个堂皇理由?难道,某些政府部门不是公共利益的代言者,而是特殊利益的集合体?遗憾的是,事实上,在我们的一些部门中,“权力部门化、部门效益化”已然成为不少人的“共识”。于是乎,借助公权力提供的极大便利,明明是一个政府部门、一个行政系统,偏偏异化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源头是“婆婆”强有力的行政性垄断的权力支撑,中下游则是“灿若繁星”的下属或挂靠事业(企业)单位,彼此之间紧密咬合、相互滋养。

通过类似公然的“公权私用”的做法,我们隐约看到一面迎风猎猎的“公”字大旗,下面一员大将,横刀立马,怒目圆睁,“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一声呵斥,退敌无数。显然,这种“部门经济”实乃一种“王爷经济”,它将人民委托的公权力,视作部门自留地,肆意采摘累累硕果,却将人民的嘱托、公众的利益,抛诸脑后。这也反证了“大部制”改革的现实必要性。试问,本同属交通范围,为何却要人为割据、划归不同的“系统”管理?

然而换个角度:若将南昌市郊的新客运站重新划回“交通系统”,就一定能杜绝扯皮拉筋?恐怕,只要“权力部门化、部门效益化”倾向不改,这种表面的“大交通”底下,各个下级单位之间的利益纠葛,依然会旷日持久甚至白热化。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唯有彻底切断公权部门与其“挂靠单位”的脐带关系、断绝“部门创收”之路,让公权摆脱部门利益,回归更单纯的公共利益,民心才不会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