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来源:海峡导报)

沸沸扬扬的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假“罗彩霞”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已被注销。面对舆论指责,贵州师大表示不做解释、不争论。(5月10日《广州日报》)

相信随着调查与问责的深入,该事件的所有真相都会大白于天下,相关部门及人员也都将难辞其咎。现在笔者要问的是:中国大学里还有没有“王佳俊”?说“王佳俊”只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恐怕很难令人相信。

2008年初,山东各高校采取措施清查冒名大学生,结果仅济南大学就查出21名“李鬼大学生”;而山东经济学院也揪出60多名冒名顶替的大学生。

还有多少个有待被清除的“王佳俊”?这无疑是对高校招录工作的严肃追问。为什么那么严格、正规的招录制度,在一些地方却经不起权力和金钱的腐蚀,出现冒名顶替事件?制度是好制度,程序是好程序,但如果没有对制度和程序的严格遵守,没有对违法犯罪者予以严厉的处罚,一些人就势必干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勾当。

'/>
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2004年,湖南隆回县学生罗彩霞高考后,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背地里冒名顶替她的同学王佳俊却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据悉,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时任湖南隆回县公安局政委。2009年,复读后考入大学的罗彩霞在即将毕业时,因身份信息错乱面临被取消教师资格证的困境。

此事被报道后,舆论哗然,人们惊讶于权力竟能如此“通天”。就在人们惊奇之际,身为事件主角之一的王峥嵘又语出惊人。据《中国青年报》5月6日报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峥嵘表示:“作为父亲,我很痛心,希望你们能救救我的佳俊,这对她是不公平的,我不希望悲剧发生。”

王峥嵘所说的不公平,应该是王佳俊在广州没有找到工作,现已回到湖南老家。此事曝光后,王佳俊的大学等于白上了,她将回到高三毕业这个起点上,几年的青春浪费了。

这样看来,王佳俊好像真的遭遇了不公。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不公平”恰恰是因更大的不公平导致的。以王佳俊当时的成绩,她根本考不上大学,她目前拥有的学历等成绩,完全是通过不公平的手段窃取来的,现在真相大白,何来的“不公平”?

在这个事件中,受到伤害最大的、遭到最不公平待遇的,无疑是罗彩霞。她考上了大学,却没接到录取通知书,被人顶替了还蒙在鼓里。她复读一年后考上了大学,即将毕业却发现自己办不了教师资格证。她浪费了一年青春,却面对荒谬的现实和不确定的未来,还有比这更倒霉的吗?即使她最终能讨回属于自己的身份,那被“偷”走的一年青春,和讨回公道所花费的精力,以及心灵遭到的伤害,这一切,又有什么办法能够挽回?

当然,单纯地从王佳俊的个人角度来说,她也是不公平的,她的人生不该被蒙上“偷”的罪名。但要怪也只能怪她的父亲王峥嵘,是他把她送上了这条路。也可以说,王峥嵘的偷梁换柱之举,对两个女孩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真正的始作俑者是他自己,而他反而抱怨不公,那么,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公平就是建立在别人不公平的基础之上。

王峥嵘抱怨不公,可能还有投入没有得到回报,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之憾。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县公安局的政委,能摆平派出所,成功地更改女儿的户籍自然不难,但要接连地搞定教育部门,搞定负责录取的高校,那就需要非同一般的能量和努力了。王峥嵘努力了,但结局如此痛苦,以至于他不能接受。他觉得付出就应该有回报。但按这种逻辑,小偷偷东西也是付出了努力,他就应该享有赃物吗?

县公安局政委这样不高的级别,能办成如此偷梁换柱之“大事”,让全国人民为之惊叹,这无疑是他一生最轰动的作品,他应该感到“满足”。同时,他的“杰作”被公开,也让我们看到了舆论监督的强大,它又让人民受了一次鼓舞。

'/>
现在许多人都认识王峥嵘了,这大概是我们时代最荣幸的收获。

王峥嵘之女王佳俊冒名顶替同学罗彩霞上大学,今年3月,因身份证信息与罗彩霞本人相冲突东窗事发后,王峥嵘给罗彩霞打电话以“是道歉的语言,而不是道歉的口吻”说:“小罗,你会发现你认识我……我认识你,是你的荣幸!”

我们何其荣幸,认识了王峥嵘这样一位“公仆”——2004年8月,他从邵阳市邵东县牛马司镇党委书记调任隆回县公安局政委,当年,他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女儿王佳俊参加高考,并冒同学罗彩霞之名为贵州师范大学录取。

我们何其荣幸,认识了王峥嵘这样一位父亲的典范,劝说罗彩霞更改身份证号的时候,总说做父母不容易,总说“我们处在媒体的包围中,感到很难受,我们也不想生活在压力和痛苦中”,总是想着“作为父亲,我很痛心,希望你们能救救我的佳俊,这对她是不公平的,我不希望悲剧发生”。但在当初,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让罗彩霞去更改身份证号,并带来当地派出所贺姓所长说,“改身份证没事儿”。而罗彩霞也不过是想拥有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生”,“一旦改了我的身份证号码,我的英语四级证书、毕业证、学位证等都会作废,将来再遇到问题怎么办?”这个担心,这个要求,不算过高。罗彩霞想不通的只是“我们班级里和我考分差不多的人很多,王峥嵘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难道就是因为我家在偏僻的小村子,家里没有任何社会背景?”

我们又何其荣幸,认识了王峥嵘这样一位权力与金钱笼罩下的能人。4月2日中午,他对罗彩霞说:“小罗,将来想在哪儿工作?回邵东,当老师还是进事业单位,我都可以帮忙。我只有一个女儿,把你当成亲女儿。”也就是他,曾涉及涟邵矿业集团牛马司实业有限公司原经理沈顺康(正处级)、邓检生(副处级)等人受贿窝案,被检察机关查处,并“在贵州开过厂,在当地人脉很广”。

我们何其荣幸,正在制造一个事关王佳俊的悲剧;我们又何其不幸,与罗彩霞一样,生活在权力与金钱编织的大悲剧之中。事到如今,冒名项替上大学之事,王峥嵘无可抵赖,但在邵东县教育局招考办,罗彩霞、王佳俊两人2004年都没有录取资料,而“所有考生的录取信息是通过省级招生部门获得的,因此为什么独独缺少罗彩霞的录取信息他们无法解释”,同时招考办至今还保存着罗彩霞2004年高考时的档案,那么假冒罗彩霞的王佳俊又是如何弄到纸质档案并通过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审查?

这真是一个奇迹的年代,罗彩霞2004年高考时都没有填报贵州师范大学的志愿,王佳俊却能在填报贵州师范大学的志愿后,拿到邵东县教育局招考办都没见过的给罗彩霞的录取通知书;王佳俊也能够在罗彩霞的户口2004年并未迁移的情况下,将假冒的罗彩霞户口移花接木地迁移到贵州师范大学。

都说细节是魔鬼,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细节凑起来,就是权力与金钱奇幻的想象力。一出有着惊人表现力的“乾坤大挪移”,显然不是王峥嵘所说“花了五万块钱找一个中间人”就能“做的”,因此,进一步认识冒名上学案,将是大众的荣幸。我们将真正领略权力与金钱的幕后魅力,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其想象力可与黄光裕、郑少东等在资本市场官商勾结的运作相媲美。而迷茫的是:有一天,我们死死抓住的希望,会不会就突然“天外飞仙”掉了。

就王峥嵘甘当炮灰的缄默来看,主角也才刚刚登场,这样一出戏,难道不值得我们深究?看这样一出戏,难道不是我们的荣幸?这世界不会总是只怪犹大不怪总督的,进一步认识王峥嵘,将是这个时代的荣幸。

'/>
如果不是今年3月的一次偶然,罗彩霞也许永远不会知道5年前的真相:2004年高考后,她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冒名顶替她的同学王佳俊却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命运由此发生转折,罗彩霞被迫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王佳俊顺利毕业。而本应今年毕业的罗彩霞却不得不面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等一系列问题。诡异的是,同样是在2004年,身为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佳俊的爸爸王峥嵘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5月5日《中国青年报》)

相比于高考移民与高考舞弊,冒名顶替上大学简直堪称终南捷径。没人知道,有多少冒名顶替者凭着这一条终南捷径,顺利地拿到了大学文凭;可以肯定的是,能够曝光的都只是一些像罗彩霞这样的偶然个案,绝大多数被顶替者则只能被蒙在鼓里。济南大学在2007级新生中一次性就发现了21名涉嫌冒名顶替者,由此不难想像这个数据在全国可能会有多大。至少我知道,在我的大学同学中就有冒名顶替者,他在毕业后很奇怪地改名,曾经让我们所有同学都感到很诧异。

让一个人的高考成绩属于并且只属于他自己,这是最底线的正义,也是最底线的制度设计。冒名顶替上大学,不仅是对高考公平的挑衅,也是对他人受教育权与姓名权的侵犯,更是对一整套看似设计严密制度堡垒的恣意耻笑。要想冒名顶替成功,需要突破很多的制度防线,其“腐败含量”和“腐败面积”都要远高于高考移民或者高考舞弊。

因此在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相当溃烂的基层政治生态,它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无视一切法律制度的“权力通吃”——只要拥有足够能量的权力,一切设计严密的制度堡垒都将是纸糊的玩意,别人的录取通知书既能轻松拿到,别人的户口亦能轻松迁走。像罗彩霞这样家在偏僻的小村子又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穷学生,当然是冒名顶替者最愿意寻找的无辜羔羊。

权力通吃之外,冒名顶替上大学其实更是对大学的反讽。冒罗彩霞之名的王佳俊,高考总分只有335分,其中数学19分、英语53分,这样的学生却照样能够在大学里轻松毕业,大学教育难道根本不需要把关吗?高考成绩再差的学生,似乎只要骗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就能够保证顺利毕业,大学只管进口不管出口,只要交钱就都有毕业证,这样的教育质量又能高到哪里去?

只要大学愿意,识别冒名顶替者其实一点都不难,问些“你的父亲、母亲叫什么名字”之类简单的问题,或者直接对相关科目进行复试,“南郭先生”们往往就会露出马脚。问题是我们大学的入学资格审查机制常常形同虚设,乃至连走过场都免了。像济南大学那样通过资格审查机制发现冒名顶替者的少之又少,这只能说明很多大学既不重视生源质量,更不注重大学声誉,而只是高度产业化的“收学费—发毕业证”。

一言以蔽之,冒名顶替上大学并且能够顺利毕业的背后,既是基层溃烂的权力通吃,更是教育产业化的大学沦落。

'/>
今年的3月份,天津师范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罗彩霞,偶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和身份正在同时被另一个人使用着,她试着去找寻答案,但是没想到揭开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黑幕,罗彩霞的名字为什么会被冒用?严密设计的制度在权力面前为什么如此的脆弱?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和刘戈共同评论。

高考成绩被冒用,身份信息被顶替,严格的高考招生制度,为何任一个“假”字一路绿灯到底?

王小丫:我特别佩服罗彩霞的坚持

(《今日观察》主持人)

我不仅特别佩服罗彩霞这种坚持,我特别能够理解她这种坚持,因为我觉得罗彩霞的这种遭遇,她不是一个高考作弊的牺牲品,而是完全对她命运的漠视和挑战,对她命运的一种改变。

刘戈:即使是低概率的“假” 但也终会水落石出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觉得这个事情被发现是一个低概率事件,相当于一个人连续两次中大奖,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是王佳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到银行里头去开办了自己的户头,但是用了罗彩霞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罗彩霞再去同一家银行办卡的时候,出现了两个罗彩霞,而她们现在的地址又不一样,引起了银行的怀疑,最后告知了罗彩霞。另外一个离奇的地方,是她们俩恰恰上的都是师范大学,都要取得教师资格,而教师资格有全国联网的这样的一个严密的登记手续,最后由于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所以在五年之后,这件事暴露了,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王佳俊没有去银行开户,她们俩不是同时上的师范大学,这件事情,可能就永远不知道。

而在这里王佳俊爸爸确实是神通广大,他要想办成这件事的话,至少要打通中学、考试院、公安局、大学,只有这四个环节全部打通了以后,王佳俊才能以罗彩霞的名义上大学。

何帆:特权导致骗局 特权摆平一切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有这个骗局,是因为有王爸爸,而这个骗局最后被揭穿,也是因为王爸爸。罗彩霞并没有报考贵州师范大学,王爸爸居然能够拿得到贵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造户口,编档案,他能够用特权来摆平一切。等到被真正的罗彩霞发现了之后,他还是想用特权摆平一切。见罗彩霞的时候,他说小罗,你认识我是你的荣幸,而且他提出来很多条件,让真的罗彩霞把身份证改了,他还承诺三五天就能把教师资格证搞定,但是这一次他错了,他遇到了一个讲尊严的人,罗彩霞不吃他这一套,她就是要讨回一个公道,就是要把本应属于我的尊严给要回来。

所以程序是有的,还非常严密,制度也是有的,也是非常规范,但是有一些人是有特权的,王爸爸其实已经被免职了,但被免职之后,他仍然能够参与到权钱交换的关系网里去,在这个背后还潜藏着多少内幕交易?到最后,他们的信仰变成了:“我很牛,我当官,就可以不遵守规则。规则是约束你们这些没有权力的人的,而特权是由我来独享的。”

假姓名、假身份,冒名顶替为何如此简单,如何填补制度漏洞,如何让权力不被滥用,怎样才能不会出现下一个罗彩霞?


刘戈:高考制度透明 才能避免“罗彩霞们”悲剧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今天我们说的是罗彩霞,但是其实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罗彩霞们,高考这样的一个制度,之所以现在我们承认它的合理性,就是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但是现在又出了很多其他的一些附加条件,比如说华侨可以加分,有人就变成假华侨,体育特长生可以加分,很多人变成了二运动员,三好学生可以加分,很多人变成了三好学生。我们看到了罗彩霞的悲哀,也看到很多更悲哀的人,他们不知道上学的机会被谁取消掉了,被谁替代了,他们自己的人生被别人过了。只有我们在制度上,在阳光透明这一点上,做得更好一些,制度设置更完善一些,尽量避免这样的悲哀再次发生。

何帆:受害者都是弱势群体

(《今日观察》评论员)

罗彩霞这个事情不是一个个案,还有很多,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害的都是那些弱势群体,就像罗彩霞她自己在反省,为什么偏偏是我。她最后总结出来,第一因为我们家没有后台,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第二,因为我们家是偏僻农村,我们是弱势群体。这种反思是很让人揪心的。因为教育最大的功能就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尤其对这些贫寒人家的孩子来说,教育对他们来说,作用是最大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现在教育给他们留出来的路已经越来越窄了,那么现在我们还要把他们仅有的这一个能够公平竞争,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奶酪给抢走,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不公的现象。

熊丙奇:这种做法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样的一种做法,是粗暴的践踏了公民的受教育权,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知道高考的制度,被认为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如果说权力的介入,通过改变身份信息,去冒用他人(名额),这样的一种做法,实际上是让大家感觉到,我们的脆弱的公平也难以去保障。这也会让我们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的环境,产生强烈的质疑。而且也会对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也会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

李强:制度漏洞造成违规行为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今日观察差》评论员)

在一个按照法制正常运转的国家里,一般不会出现这个现象,公然公开地在违法,可能某一个环节,假设某一个人道德不好,或者是一个腐败干部,他这时候(接受)贿赂帮你了,但是(违法)一路绿灯下去,在一般的制度完善的状态下,不太可能。那就证明制度的漏洞非常普遍,才能造成这种普遍的违规行为的发生,这个确实和我们整个社会,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期(有关),要想完善法规,就得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建立制度规范并且稳定下来,不能再去老动它,制度这个东西,老动它的结果,最后就没有人遵守它。


刘戈:这件事一定要全面调查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现在还要问,王爸爸为什么可以调动这样几个环节,这里边谁拿了王爸爸的好处,我们更希望听到有一天,这件事情得到一个全面的彻底的调查,那么我们有希望觉得这样的一个高考,这样的一个大堤,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广蛹,最后让它们毁于一旦。

何帆:这件事一定要给群众满意的答案

(《今日观察》评论员)

马上就要高考了,所以我们也很关心,还有很多罗彩霞都在关心,会不会哪一天这个命运也落在我的头上?教育部今年专门实施了一个“六公开”的招生阳光工程,但是我们还不放心,因为在2004年,就是在罗彩霞出事的这一年,湖南省教育厅和考试试院,对2004年高考工作的总结,有一个小标题就是阳光工程服务考生,里面也规定的很好,但是这事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我们还有很多疑点,比如贵州师范大学,罗彩霞没有报考它,它怎么发这个录取通知书呢?档案到底是造的呢,还是就拿走的呢?所有的这些,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讲惩前毖后,前面的还没有惩,后面的怎么能够才能够毙呢?我们期待着这件事情能够有进一步的满意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