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27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称,应该不断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报酬,让群众体面劳动,完善劳动保护机制。(4月28日新华网)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倘若非要在这个节日上加上一个主题名词的话,最重要的当属“权利”二字。显然,胡锦涛总书记在五一之前作了“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报酬,让群众体面劳动”的承诺,是对五一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更是对我国几亿劳动者权利的歌颂与维护。
劳动节,因工人为争取权利而产生。在114年前的美国,八小时工作制还是一种奢望,于是芝加哥的工人们进行了集会和游行。经过他们的不懈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终于变成了现实。后人也将他们集会游行的5月1日定为劳动节。
然而,在物质基础相对贫弱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能将劳动者的权利日推衍成为旅游经济的赚钱日,于是“黄金周”经济隆重登场。必须承认,“黄金周”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政府的GDP与每年的保N目标,更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可是,同样还得承认,在“黄金周”的功利经济面前,我们似乎很少能听到虎扑篮球:五一劳动节的精神重塑。
“黄金周”与五一精神,本就是一个“仓禀实”与“知礼节”、“衣食足”与“知荣辱”的关系,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是要吃饱饭还是要面子;说的时髦一点,就是我们是要GDP,还是要人民的尊严。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是饿着肚子的乞丐,而现在,我们都衣食无忧了,自然还要回归到“知礼节”“知荣辱”的气质消费层面上来。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让群众体面劳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从政府角度而言,这是一种伟大的责任担当,对于民众来说,这则是实实在在的福因。
2009年,应该是我国劳动者不怎么体面的一年。虽然在200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但劳动者的工作生存现状却并不乐观。除了不绝于耳的矿难新闻外,还有一起典型的“不体面新闻”——“开胸验肺”事件。一方面,张海超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非常容易形成所谓的职业病;另一方面,张海超在认定职业病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制度阻力,维权历程艰辛无比。最后只能通过“剖腹以证明没偷鸡”的方式,完成对自己权利的呐喊。然而,张海超只是一个代表,如“尘肺病村”这样的例子也经常让我们扼腕不已。
把工资待遇先放在一边,“体面”还应该包括两个含义:其一,工作环境;其二,维权环境。应该说,改变以上两个环境,并非难事,无论是对于监管部门还是对于工厂企业本身。只要严格执行法律中的相关条文,加强监管,并在这个过程不断完成对于恶法的修改和对制度的渐进,让劳动者体面地工作,也并非只是梦想。
- 2010-04-065元加薪、劳动尊严与人命悲剧
- 2010-03-15家庭主妇劳动的价值真需要重估
- 2010-03-15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为分配改革之根本
- 2010-02-22“用工荒”正是提高劳动待遇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