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驱民出景区是商业近视行为
www.fjnet.cn?2010-04-30 09:29? 曾念长?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1886年,23岁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爬上庐山,买地,修路,建别墅。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将买下来的土地规划好分块出售,并在南昌、武汉做广告,完全用市场化手段来推广这个被他命名为“牯岭(COOLING)”的山顶小镇。100年后,庐山牯岭镇不仅为中国的旅游地产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标本,而且随着小镇的发展,牯岭常住居民至今达到了1.5万人,于此安居乐业者在百年传承中形成了高山小镇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某种意义上,牯岭镇的居民生态是庐山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鲜活的一部分,不管这一道人文景观是否被列入了当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框架之内,但以笔者多年从事旅游区开发研究的经验来判断,牯岭居民生态是庐山世遗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当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历史标本并被商业劫持的时候,唯有与这片土地发生了有机联系的当下居民可以使其延续成为当下“活的历史”。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活的历史”很快就要被有组织地撤离庐山了。近日,庐山管理局宣布,从明年开始,庐山上的居民将被逐步迁离这个他们生活了100多年的名山小城,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这一“下山计划”早在四年前庐山官方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5)》时便已开始酝酿了。然而要让牯岭镇的1万多常住居民集体离开庐山顶上的生活,其阻力并不会小于近年来常常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城市拆迁工程。尽管在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区西南面已拔地而起了一座“庐山新城”,但是“下山计划”的执行依然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这里面不仅仅“下山者”的动机显得可疑,而且“被下山者”也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庐山当局表示,费尽如此周折将山顶上的1万多人盘到山脚下生活,是为了减轻庐山的生态负担。在清华大学编制的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这一理由就已表达得很清晰:逐步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以减少庐山上的非游客人群,使其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但在媒体的跟踪报道中,这一理由又诡异地滑向了另外一个异曲同工地表述:庐山是少有的景居结合的避暑胜地,但大量优质资源被低效益占用,需要将这些资源置换出来。

优质资源当然是指庐山顶上的那些别墅式民居,它与旅游产业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住宿经济”;而“被低效益占用”自然就是指当地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那么,所谓“将这些资源置换出来”实际上就是让牯岭镇的1万多人从山顶迁居到山脚下了。

随着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关注,试图“将这些资源置换出来”的背后主体关系也被勾勒了出来:数年前,庐山管理局引进中国国旅集团,组建庐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庐山风景管理局占股73%,国旅集团1.27亿元资金入股,占27%。联系近日宣布的迁居计划,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将其中的复杂关系表述为“一下一上”:“下”就是下迁山上居民,“上”是庐山景区的整体上市。

上市之前必然要整合最大化资源。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庐山牯岭镇坐落着600多座历史遗留的别墅,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为民居所用。在庐山当局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而随着公司上市计划的推进,山上居民的搬迁似乎已迫在眉睫。

在笔者研究过的不少旅游区开发案例中,均存在着景区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处理问题。处理的结果多数与庐山相似:让居民搬迁出旅游区。这一行动逻辑的因果解释不外乎有两个:第一个是“生态环境说”,即当地居民影响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这一说法内在地包含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无法被纳入景区统一管理的解释;第二个是“资源浪费说”,即当地居民占用的一些自然和文化资源无法转化为旅游产品,导致了潜在旅游资源的极度浪费。

虽然景区开发与当地居民存在着许多无法轻易解开的利益纠结,但是一味地驱民出景区,极有可能导致一种商业近视行为。随着观光游时代的日渐远去,人们渐渐转向人类学意义上的体验休闲游,完全商品意义上的旅游景区并不总是受到欢迎,而自然地镶嵌了人文风情的半商品化旅游景区将会越来越得到青睐。虎扑篮球:这个结论,不乏生动案例可循。数年前,闻名国内外的虎扑篮球:鼓浪屿启动了搬迁计划,不少单位和居民移出岛外,但随后几年,虎扑篮球:的一些有识之士观察到了鼓浪屿的人文失血过于严重,于是又提出了恢复岛上民居生态的呼吁。另外一个典型例子同样可以说明问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一些地方当局及开发商作出了保留原住居民的决定,结果访者络绎不绝。

在许多情况下,景区开发与当地居民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生存定律。如果没有庐山牯岭镇的1万多常住居民生活在山顶上,庐山就成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商品,牯岭镇则会变成旅游消费者聚集的商业社会。对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已深陷商业语境的旅游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庐山已失去了一半的意义。笔者近日在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调研,发现当地正在实施这样一项旅游工程:在远离集镇的地方兴建一条长达2.5公里的商业街。如此神来之笔缘于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一个忧虑:集镇中心杂乱无章,改造成本太高。打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来犒劳远道而来的旅游消费者,其用心完全可以被理解。笔者不理解的是,那些从大城市不远万里跋涉到这个高海拔山区小镇的旅游者,穿过了一条精心打造的商业街,却没有充分领略到小镇的文化生态,不是一种很大的遗憾吗?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