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从拥堵费想到公车治理
www.fjnet.cn?2010-05-13 09:21? 薛涌?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建议北京借鉴伦敦的做法,研究实施收取交通拥堵费,引来网上热议。我写了篇文章支持他的立场,认为按现在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不仅是北京,就是其他大城市甚至中等城市,收拥堵费也是早晚的事。晚收不如早收。

当然,收拥堵费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治理公车。早在2006年,北京的公车就过了百万。公车泛滥,你收拥堵费人家那里能报销,最后城里就很可能成了公车的天下。所以,解决堵车问题,政府应该自己带头。

按说,在中国这个行政权力相当集中的国家,治理公车属于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政府有决心。比如,能否在公开听证的前提下,严格限定公车的数量?又比如,现在用公车接送官员上下班的现象比较普遍,那么,能否在这一方面做些改变和突破?如果官员上下班或开会不用公车接送,公车的使用率就大大降低。一般的单位,也许一两辆公车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无疑会有帮助。

我过去曾写过几篇文章,介绍美国的政要使用公交的情况。比如前马萨诸塞州州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现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等,都曾带头挤公交。骑车上班的也不乏其人。这些例子,中国的官员是否可以借鉴参考一下?

只有当领导的带头挤公交,对下面才有震慑作用,滥用公车的风气才能刹住。另外,乘公车上班,更能帮助领导体会民情,检查其政绩,并加强其为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理由有两条。

第一,鱼肉老百姓、只顾给开发商开路的领导是不敢乘公交的。他治理不公,在公交上就会被老百姓堵住。最近我研读历史,发现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的欧洲治理得最好、也最发达的地方是几个商业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等。其中一大原因,是城市的管理者非常“亲民”。中国古代官员出行前呼后拥,还有人开路。当时阿姆斯特丹的政府官员,在街上走着就能碰到老百姓。他哪里还敢行乱政?也怪不得,这种城市往往是最有秩序的。

第二,领导乘公交上班或开会不能准点到,这并不构成用公车的理由。这一事实恰恰向他揭示了治理的问题。如果不能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顺畅方便,自己乘公交不能准时,城市还怎么运转?因此,挤公交给领导改进自己的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刺激:你把城市治理得越好,交通越舒适顺畅,你自己的日子就越舒服,比如早晨上班可以晚出门半个小时。中国古代政治理想讲究“与民同乐”,也正是这个道理。

基于这两点理由,地方政府应该带头自我约束,对公车数量加以限制,并接受舆论的监督。同时,官员能否放弃使用公车,也不妨列为政绩考察的一个项目。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