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沸沸扬扬的“天价巡视组”事件,湖北省纪检部门17日公布了调查结果:秭归县为省委第六巡视组开支总额为114451元。并称网上所传“80万元账单”包含秭归县其他方面开支,已责成当地调查处理。而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巡视期间也存在自我要求不严、违反巡视工作规定的问题,将进一步核实处理。

公允地说,“天价巡视组”丑闻甫一被媒体挖出之初,湖北纪检部门的介入还算比较迅速,而且调查的效率也算比较高——尽管,调查结果又一次微妙地选择在周末公布,而且所公布的调查结果失之“简约”、有点“混沌”。

从常识判断,调查结果所称秭归县“以巡视组名义报销其他费用”的“错误行为”,倒也有极大的可能性。这种借着“接待上面来人”之名,冲销其他难以报销的账目,或者纯粹假报销、真贪污的伎俩,在不少地方本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也就是说,对于巡视组之类的接待任务,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的县委办或者不堪重负,或者甘之如饴。如果是后者,就绝不该只是“责成当地调查处理”了,因为这种自查自纠,事实一再证明最后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县纪检部门去调查处理县委办这样的特殊部门,不是出难题,就是暗含“允许你走过场”之意。而如果是前者,更当反思的则是,基层接待工作的不可承受之重。

这就自然进入我们更应反思的一个问题:“天价巡视费”事件,板子应不应该只打秭归县委办?假若真的“只”花了11万元,9人、20天巡视,花费一个贫困县11万元接待费,这跟花费当地80万元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不少人都感到奇怪:作为一个重要的省直部门,巡视工作办公室一定是有充足办公经费的,一定不会窘迫到没有基层的接待费用便无法开展工作;同时,作为一个严肃的部门,其经费又绝对不会阔绰到区区10来个人竟可包下秭归县最豪华的准四星酒店的两层楼来办公。本来,正常的办公费用让基层买单就已不妥,还要对方买单住豪华酒店更是错上加错。老一辈领导干部轻车简从的调查研究之优良传统,为何今天在某些地方却异化为前呼后拥、骚扰基层的不良风气?对于这种明显违反《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悖巡视初衷的行径,怎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不深刻反省和检讨呢?


人们还难免疑虑:调查结果对一些细节能否更清晰一些?比如,此前披露秭归县委办报销清单所列的每件价值2686元的运动服,调查结果称“秭归县为巡视组购买的8套户外防水运动服和运动鞋,巡视组成员在巡视期间已自付费用”。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可想而知,试想,如此清廉的巡视组,简直应该嘉奖才是,为何又说“违反巡视工作规定”?自付费用时间怎么认定、有无证据,不应语焉不详。又如,对于此前所披露的近14万元疑似公款旅游开销,调查结果仅以“外出考察29171元”一笔带过,到底去何处考察、费用明细如何,在公众质疑的关头,似乎亦应不厌其烦说明为宜。

最后,人们还有理由推想——“第六巡视组”不好彩,被媒体爆出了不堪丑闻,那么其他“第一”、“第N”巡视组,有没有类似问题呢?希望当地纪检部门借此良机,举一反三,给巡视制度、公众一个交代。

' />
湖北省委巡视组赴宜昌市秭归县巡视,当地既有欢喜又有愁。欢喜的是有机会向上级领导反映问题并得到重视,发愁的则是巡视组各项开支费用共计80.19万元。13个人,20余天,开销80多万元,这笔开销相当于200多名秭归农民全年收入的总和。(9月14日《郑州晚报》)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能迎来上级领导的巡视,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无奈的是巡视组进驻20多天就花费80多万元,巨额开销仅仅称工作需要,如此巡视无疑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作为接待方秭归县自然不敢得罪巡视组,尽力找各种理由为“上级”开脱,而喝了30件酒,抽了55条烟,将手机、平板电脑、茶叶统统带走的巡视组似乎理直气壮,至今未出面给一个说法,给公众留下的问题是:80万元“巡视费”到底该由谁买单?

按照以往的惯例,上级单位巡视下级,下级单位全程买单,这样看来,80万元“巡视费”由秭归县买单似乎理所当然。然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非是当地纳税人的血汗钱,如此一来,表面上是秭归县买单,实际上却是用当地老百姓的纳税钱供巡视组消费,秭归县花钱花得是否冤枉,能否博得上级领导的好感另当别论,问题就在于,秭归县有没有征求当地民众的同意,很显然秭归县是政府单方面说了算,也就是说用纳税人的钱却违背纳税人的意愿,在此语境下,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显倾斜,表现出政府只规定纳税的义务却无视纳税人的权利,如此行为置纳税人于何地?

如果秭归县不能买单,那么是否应该由上级巡视组买单?来看看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的名单,由正厅级副组长带队,包括副厅级巡视专员2名,正处级巡视专员丰跃进等9名成员。巡视组一行好吃好喝,末了还将手机、平板电脑、茶叶等“礼品”带走,只留下一大财政空缺让秭归县设法填平。这种行为究竟算什么行为?是否一种变相腐败?很显然,类似的巡视活动并非秭归县一处,一些打着巡视名义下到地方旅游参观、大肆挥霍的巡视并不鲜见。如果说巡视组就是这样巡视的话,未免大大伤害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心,所以巡视组出钱买单,自行消费,将秭归县垫付的“巡视费”归还,是平息民愤的最佳方式。然而这里还有一个疑问是,如果由巡视组买单,费用是否由上级财政支出?如果依然是财政支出,未免重蹈花纳税人血汗钱的旧辙,只是伤害的对象由地方民众转移到了更大范围内的民众。

由此看来,80万元“巡视费”最佳买单对象为巡视组成员,如此劳民伤财的“巡视”,还口口声声号称工作需要,如果巡视组成员不自掏腰包支付费用,实在难以消解民怨,也是对舆论及民意的公然挑衅与蔑视,那么这样的巡视组显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巡视组成员不仅有“放血”买单的必要,而且还要查查他们下去“巡视”了些什么,对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类似“巡视”事件的发生。

' />
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13人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巡视20余天总共花费80万元。其中,接待费370193元,礼品113477元,外出考察费139921元,购置设备109888元,其他费用68491元。秭归县委办公室称,费用包括历年的接待费,但是对于113477元礼品费没有作任何说明。(9月14日《郑州晚报》)

有一种效应叫“塔西佗陷阱”,说的是在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丧失时,其无论办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当成是坏事来看待。如今,也有了这样的趋势,因为习惯性质疑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对于巡视20天花费80余万,秭归县虽然否认了,但一方面回应的内容是漏洞百出,压根站不住脚;另一方面,则是深陷塔西佗陷阱的官方,早已失去公信。故而,回应有了,但质疑依旧。

其实,从这些质疑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怀疑而已,更是一种焦虑。对普遍存在的贪腐现象的焦虑,害怕纳税人的钱财,没有能够用在刀刃上,而流入私人腰包;对三公经费不透明的焦虑,凡是牵涉到钱的地方,就有人的觊觎,而凡是不透明的地方,总有很多的猫腻……这些怀疑,尽管来得没有根据,却是经验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太多的腐败,来源于不透明,太多的清廉范本,只因为公开透明。这样的反差之下,再加上80万元的天价消费,难免让人忧心忡忡。

说到这80万元,难免让人想起一个人,那就是美国的副总统拜登。一行五人,在北京一家小吃店吃饭,五人总共才消费79元,而后,这79元的拜登套餐迅速走红。很多人分析,这套餐之所以能走红,源于拜登作为国家政要,居然消费这么少,这在我们的理念与见识中,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可这确实发生了,自然会刺激到我们敏感的神经。

也有人说,拜登也好,骆家辉也罢,他们的节俭,其实就是最好的公关。换言之,这是美国官员在中国的作秀。无论这样的阴谋论背后是不是别有目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件事情时,拜登与骆家辉节俭的生活作风在网上火了,成为网友追捧的对象。你可以责备这样的追捧有失理性,甚至有点盲目,但这盲目背后的焦虑与诉求,又有几人能看得懂呢?

说到底,公众的追捧,即便有点盲目,却不会是完全的盲从,而是这样的作风,符合了我们的期待。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走红的不是拜登或骆家辉,而是官员的节俭作风,这才是民意追捧背后的真相。如今,引发热议的也不只是80万元的天价消费而是背后对政务公开的诉求,这样的期盼,每个人都有。所以,才有了一人曝光,万人议论的热闹局面。

' />
湖北省委巡视组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巡视,当地既有欢喜又有愁。欢喜的是有机会向上级领导反映问题并得到重视,发愁的则是巡视组各项开支费用共计80.19万元。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埋单(见9月13日《财新网》)?

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2011年巡视秭归县的时间是4月11日至5月9日,共耗资80.19万元。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简直是拿当地的百姓当成免费提款机了。那么这些钱又是怎么花的呢?

其中,接待费370193元。在37万余元的接待费中,在豪庭酒店、曲溪农家庄、春江晏和金缘酒家的餐饮费为90672元。此外,巡视组花销各类酒30件,112056元;香烟55条,35550元。喝酒抽烟虽然属于个人的不良嗜好,可是当你成为“公家人”后,就可以尽情地喝酒抽烟,一切全由公款来买单。难怪老百姓说“公家人”是:吃、喝、嫖、赌全报销。

礼品消费是113477元。包括给巡视组成员每人一件衬衫,共9件,总价8100元;15件运动服,总价40297元;24双当地特色布鞋,总价10080元。其他还有脐橙、茶叶等。依据中办、国办虎扑篮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公务接待中“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当然这样的规定只能让巡视组用于查别人,对于省委巡视组可以不在这个制度规范之内。

外出考察费为139921元。在外出“考察”的过程中,巡视组租赁了一艘旅游船,除了欣赏长江三峡,还在重庆、四川广安等地游览。这样的“考察”,到底是“考察”,还是游玩?只有参与“考察”的人最清楚。然而不管巡视组“考察”什么,反正所有的费用完全可以顺顺当当地报销。


购置设备费是109888元。当地为巡视组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电脑等设备,还为相关领导购置了两部手机和十部平板电脑。当地的官员称:巡视组领导不可能随身携带如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适当为其准备是可以理解的。巡视组领导不可能随身携带办公设备,倒是地方政府为巡视组购买的办公设备,巡视组可以轻易带走(平板电脑、为“省领导购”的手机)。

巡视组还有一项花费,就是其他费用68491元。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秭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3497元。一个榨取民脂民膏的的巡视组,20天的开销花掉当地农民228人的年收入的总和,对当地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对于地方政府的官员来说,简直是一次不良的腐败示范。

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置有关廉政的政令、禁令于不顾,假借巡视之名,到处游山玩水,大肆挥霍公款。这样的巡视组简直就一帮腐败的蛀虫,他们榨取着当地百姓的民脂民膏,他们在啃啄共和国大厦的基业。让这样的巡视组巡视,说他们是在履行党内监督制度,不如说他们是在为基层的腐化堕落“传经送宝”。

' />
最近有媒体报道,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国家级贫县秭归县巡视期间,20天共花费80万元。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关注。(来源:人民网)

据了解,各地的巡视组都是由一批快退休的“老革命”组成,这些人往昔很有名望和名气,属于深谙从政之道、洞悉为政之要的“精英政客”。组织选用他们、重视他们,正是看中了他们的这些长处和优点,派他们到地方巡视,可以一眼视破和出手揪住地方官员搞的那些小动作、小技俩、小聪明。地方党政官员怕他们,也是担心那些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的“尾巴”被这些目光如炬的“老革命”揪住,影响了自己的政绩和前途。

因此,当这些手握生杀大权、腰挂尚方宝剑的巡视组到了地方后,少数地方官员就将他们奉为上宾,山珍海味供着,游山玩水陪着,烟酒歌赋伺着,奇珍异品送着。一方面,假以高规格接待之名,行拉拢腐蚀之实,殷勤献尽、意思表够,以图让他们嘴软、手软、腿软,意在把他们的巡视报告变成表扬报告;另一方面,假以倾情服务之名,行转移视线之实,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尽量挤占他们巡视的时间,弄花他们检查的眼睛,束缚他们调研的手脚,让他们无力巡视、无暇巡视,走马观花、听任摆布。

个别巡视组成员,由于信仰缺失、党性蜕化、意志衰减,知道自己“人老色衰”、“威风不再”,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源头,深知巡视一次少一次、特权使用一次少一次、吃拿一次少一次,在巡视中把派头摆足、特权用够,虽然对地方官员的这种行为“了然于胸”,不但不点破反而欣然接受,彼此心照不宣,气氛和谐浓烈,你好我好大家好,各用其长、各取所需。

湖北巡视组天价消费事件虽然是丑闻,但丑闻也会产生正效应。这则丑闻犹如一声警钟、一记重鼓,它告诉执政者:巡视制度发烧了、生病了!!

巡视制度之病来源于巡视的特权,其实授予巡视组无上的特权本没错,错就错给了特权后,监督特权运行的制度没有配套跟进、没有及时补进,以至出现了上述用公款给特权“烧香”的现象。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循着巡视制度的病因,及时给巡视特权套上笼子,把特权关住,不让它祸害百姓,也就不会再有人向它“烧香”“进供”了。

' />
有媒体报道称,湖北一个八九人的巡视组,进驻贫困县秭归20余天,花掉80余万。曝光的有关明细表列支了接待费、礼品等五大类费用,每项经费后都有数量、金额及备注,其中包括两部手机给领导,10台平板电脑送给巡视组等。

消息披露后,有关方面的解释和说明,令人疑窦丛生。一说只花了11万多,但80万乃经当地财政局审核确认的。即使是这11万多的支出,也与经审核确认的《明细表》中诸款项不符。虽为说明,却未对赠送礼品一事进行解释。至于参与消费的巡视组人数,一说8人,一说9人,一说还有4名市领导陪同。令人不解的是,政务公开、阳光财政、信息公开这些理念,为何一到实践中还这么难?还要遮遮掩掩搞成一笔糊涂账?

据称,这样的巡视组在湖北有8个。不管巡视组此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政勤政情况”的监督职责多么必要,在公款消费进入公众视野并受到质疑后,巡视组都必须首先自证清白与清廉。因为如此公款消费,不管是11万还是80万,抑或是有搭顺风车的行为,都无异于是对党风廉政主旨的极大反讽,无异于留给公众“巡视”成“巡食”的直观印象,已影响到巡视组自身的公信力。如果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公众就会问:还有多少公款在“巡食”中流失?同时,还会做一道简单的乘法:8个巡视组的花费是多少?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巡视组,花费又是多少?

毫不怀疑巡视组职责的正当性,党风廉政检查本身也确需公款成本。但此事的曝光则把有关潜规则摆到了桌面上,巡视组必须面对和回应公众如潮的疑问:这个成本该谁出,是巡视组有专项支出,还是由对方接待?如果由对方接待,又如何确保巡视结果的公正性?巡视组出巡花费有没有标准,哪些项目允许公款支出,哪些项目绝对禁止?巡视组公款花费的公务支出与私人消费有没有明确边界?

事情已经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公众未必相信从目前的零乱信息中得出的初步结论,但都期待能有一个权威的合理的直面问题的解释。躲避、回避、支吾、沉默、遮掩、张冠李戴等态度,最终只会让自身公信力受到伤害。有错、有不当花费,坦诚承认,以后改正就是了。没有这些,或目前信息与真相信息不符,也不妨理直气壮地澄清。因为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不回应、不解释往往会被公众默认为心虚和事实。

' />
看了近日秭归县豪奢巡视新闻,你没准要忍不住唏嘘了:有媒体称,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巡视20余天总共花费80万元。

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秭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3497元。巡视组的开销,相当于200多秭归农民全年收入总和。这刺目的数字对比,让你很难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当地及时回应称巡视组开销为114490元。

而对于为何打出80万元工作经费的申请报告,秭归的解释是,这既有此次巡视费用,也有历年来的接待费用以及添置办公设备的费用。这一解释,显然难以服众,很不讨巧:是十来万还是八十万,这是个谜。假如确实花了80万,那无论如何有些说不过去。一望可知,过于奢华,绝对超标;而若没花80万,那凭啥在这个节点申请80万,这不是假公济私吗?

在那份加盖公章的“辟谣声明”里,并没涉及给巡视组赠送高达十来万的“礼品”一事。这种并不坦诚的选择性辟谣,只能更让人疑虑。所以,不少评论都引用了秭归县委书记罗平烺撰写的《爱民十戒书》,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人民公仆需谨慎,执政为民是灵魂。一戒敬民心不恭,高人一等难服众;二戒亲民喜作秀,哗众取宠骂不休;三戒察民太轻浮,民生百样皆辛苦;四戒利民位不正,劳民伤财结怨深……”

新闻中曾引用一位当地官员的“心里话”,认为“不是说花了80万元就是天价,而是要看钱花在什么地方”。可见,从当地官方视角看,只要打点到位,这点钱并不算“超标”,甚至可能会被认为是“好钢花刀刃上”。比跋山涉水的“跑部钱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官员“对上负责”的考核语境下,把作为顶头上司的巡视组伺候好了,对个体前程也大有裨益。可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你要站在当地官场角度看,怎么想都不会觉得这有哪一点儿过分的,甚至可能是基层地方应对上级检查巡视的接待常态。但,唯独没有把民众观感纳入考量范围。说到底,80万接待费也不是那些会务组接待员出的,还不是一分一厘尽皆“取之于民”?所以,无论如何,只能以民生视角来审视这种公务接待。否则,《爱民十戒书》最多只能是地方政要的一个纸面上的书法作品,而难以真正印入公仆那颗本该“服务公众”而非“谄媚巡视”之心。

' />
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赴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巡视,巡视组成员9人,宜昌市陪同人员4人,满打满算在秭归的时间也就20天,却给当地留下了80多万元的财政负担。

(9月14日《都市晨报》)

好经就怕念歪了。原本是要来帮助国家级贫困县排忧解难的,现在反倒给当地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这样的“接地气”工程确实走了样。

要说原因也不难分析。一是上级单位“盛情难却”,对下级单位的招待服务照单全收,一味地“照单全收”,却没有考虑“主人家”的实际承受能力。二是下级单位“怠慢不得”,上级领导大车小辆地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困难,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不能让领导们受了委屈,因此在工作上、生活上无不是“尽地主之谊”。你也碍于情面,我也碍于情面,最后就造成了“谈了感情伤了钱”。

事情发生了,影响造成了,但不能没有吸取教训。这也提醒上级部门道基层“接地气”时要脚踏实地。一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时刻守住“三公消费”的警戒线,吃住行尽量避免高级宾馆、高级宴席、豪华交通工具,对于基层政府的“超标准”服务要及时刹闸,宁愿伤了情面不能伤了公帑。二是要体谅基层单位。所谓“上头千根线、下头一根针”,每年基层单位要接待上头各个条线来访,哪一级领导都不敢得罪。如果上级单位都能够站在基层单位考虑,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接待门”。三是要实事求是。来考核的考核,来验收的验收,来检查的检查,带着目的来、带着结果走,千万不能长期驻扎,更不能“听从下级单位安排节目”,参与公费旅游等与“接地气”无关的活动。

正所谓“带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走基层就要明明白白地来“接地气”,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来“刮地皮”,如果大家都动机不纯、盛情难却,恐怕“接地气”将衍化成“三公消费”新样板。

' />
各类巡视制度历代都是有的,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一些官员或者法官不定期地到各个下属地段巡视,接听民意、考核官员,免得被当地官员所蒙蔽,这与保安的巡视行为从道理上说并无二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历代的巡视制度都会产生一个弊端,即最后巡视不是在发现问题,而是成为一种另类的敛财手段与交流方式。

近日,这种古已有之的行为终于有了媒体曝光的现代版本。新世纪周刊披露说,今年四五月间,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巡视20余天,总共花费80万元。其中,烟酒两项耗费14万余元,旅游费12万余元,用于购买礼品的有11万余元。为了迎接第六巡视组到来,经秭归县相关领导批示,县财政局已预拨20万元工作经费。这意味着,仍有60多万元缺口需要财政填补。而2010年秭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3497元。

秭归县委办公室就上述报道回应称,该巡视组一行8人,4月12日进驻,5月9日离开,其间开支的费用为114490元;其中,住宿费18180元,生活费31790元。这个回应并没有涉及给巡视组成员赠送高达11万余元的“礼品”一事。

这80万元当中,除了这些明显超标的接待之外,还有11万余元的礼品费用、无必要购置的办公用品费用。这哪里是巡视组呢?

这么吃贫困县也并非没有报偿。正所谓“两袖金风朝天去,一朝回文降吉祥”,当地的县长已经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而负责具体接待的那位官员,也被提名某个重要岗位的候选人。虽然咱不能说这些官员是因为组织超规格接待而得到这种回报的,但如此巧合而我们对于潜规则这件事如此熟悉,要说这里面完全没有这种因素,打死我都不会信。

说起来惭愧,由于职司媒体的缘故,我也曾跟随这种考察团、巡视组到过很多地方,超标接待这件事并不新鲜,随着级别以及主要目的的不同,各种规格也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就是让被接待者产生好的印象,至少别有坏印象,以至于妨碍了自己的前途。老实说,这种担心并非多余,而是地方官场险恶,加之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谁也不好说到底会不会惹了某位神仙。


这就成了一种正循环:你接待好了,我这里就不能显得差,不然这种对比会给我减分。什么叫做攀比与竞赛?看着接待的水平节节高升就知道了。然后,这种攀比的效果就相当显著了,接待就最终成为地方与巡视者、视察者共赢的局面,视察的人满意了,地方官至少有个平安无事的结果。

只是这种共赢的代价就是老百姓的全输:这个巡视组20余天的费用,花掉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200个老百姓全年的收入。至于说他们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报道上没说,可能也解决了某些信访的问题吧。但要是这些钱必须要从财政走账,而财政必须找生财之道,说不定倒会激发新的矛盾,造成新的信访。

巡视制度从理论上说是一个有效的制度,但只要巡视者与被巡视者之间有“良性互动”,早晚就会达到类似此事件当中的那种双赢效应。实际上几乎所有实行任命制的地方,这种巡视机制都是最初有效,很快失效。这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官位是上级任命的,他所担心的就是失宠,必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与这种巡视制度达成相应的默契。

所以,这种制度有其功用,但弱点也昭然若揭,而改变其中的利益链条则没那么容易。至于怎么不容易,就有些不好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