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疑事件与中国有关联

【香港《成报》6月15日报道】美国政府“棱镜门”事件引起国民乃至全球关注,相关官员纷纷向国会和公众解释。继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日前到参议院听证会解释后,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米勒亦到众议院为“棱镜”计划辩护,直言计划被泄,已对美国造成“严重伤害”,又称当初若有类似监控计划,9·11恐怖袭击就不会发生,还证实FBI已对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另外,美国情报官员、国会议员和部分媒体为求让政府开脱,企图将中国拖下水,表示担忧斯诺登变节投靠中国,甚至怀疑他已被中国收买,故将案件当作疑似“外国间谍案”处理,但他们这些猜测完全没有证据支持。

【香港《明报》6月15日报道】斯诺登藏身香港引起美国官员质疑中国在泄密事件中的角色。美国媒体引述反间谍调查人员的话表示,当局按疑似外国间谍案处理,正调查斯诺登是否受中国招揽或利用,以披露美国监控计划内情。有国会议员表示担心斯诺登携大量机密文件投靠中国。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美方有关言论是希望借“阴谋论”找台阶,转移视线。

彭博新闻社引述熟悉反间谍调查程序的两名现任及两名离职官员的话称,美国当局正采用斯诺登所披露的监控手段,调查他跟中国等外国间谍是否有联系。当局还会调查斯诺登有否可疑的财务问题,及有否受性诱或勒索。华府官员声称,这些是中国等国招揽美国人做特务会使用的伎俩。

上述消息人士都强调,他们并没有斯诺登勾结中国的证据,调查只基于表面证据。他们不排除斯诺登可能纯粹如他自己所言,只是个“理想主义的爆料人”。

【香港《信报》6月15日报道】美国官员表示,斯诺登利用一个USB存储器偷运高度机密文件,尽管国家安全局早已禁用这种俗称“手指”的装置。《洛杉矶时报》引述一名官员的话指出,探员“知道斯诺登从那个服务器下载了多少文件”;另一官员则称,专家仍在尝试辨别全部斯诺登似曾复制的文件。

【美国《洛杉矾时报》网站6月13日报道】专家说,司法部很有可能会尽快采取行动,在斯诺登泄露更多机密前将他拘捕。

专家说,调查人员很可能已经获得搜查令,收缴斯诺登可能用来获取国家安全局机密信息的计算机等设备,搜查他的工作场所和住处,看他浏览并下载了哪些资料。

但专家说,由于斯诺登可能被控泄露机密罪,这项罪名本身可能包含机密信息。这将在法庭审理上面临种种限制,因而可能使诉讼延迟。


斯诺登举动引不同评价

【香港《成报》6月l5日报道】藏身香港的前中央情报局职员斯诺登进一步爆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在过去4年中成功入侵香港电脑的比例竟高达75%,而且大多是民用电脑。无辜市民疑被美国政府侵犯隐私。

【台湾《联合报》6月14日报道】揭发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告密者”斯诺登已于10日离开所住的香港酒店,目前行踪不明,英国《卫报》的华府分社主任表示,斯诺登仍在香港,美国政府正考虑是否起诉他,俄罗斯则考虑给他政治庇护。

这位主任表示:“我想香港的法律程序可能拖很久,也许中国大陆会把他带走。”香港与美国签有引渡条约,但引渡过程可能长达一年甚至数年。

斯诺登任职的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日前表示,已将斯诺登解雇。该公司声明说:“年薪12.2万美元的斯诺登因违反公司纪律和政策,于10日被解职。”媒体之前报道,斯诺登年薪20万美元,目前不清楚是否报道不实,或是有其他奖金。

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泄露国家监控记录和网络活动机密的斯诺登,法院尚未发出通缉令。奥巴马政府已展开内部检讨,评估泄密案对国家安全的损害。

29岁的前中情局员工斯诺登在美国国内掀起他是英雄还是叛徒的争论。要求起诉他的声浪不小,但也有逾两万人在白宫网站连署,要求奥巴马赦免他。

《华盛顿邮报》最新民调显示,多达56%的美国人力挺政府为反恐监控电话。

不过,奥巴马政府仍面临国外的压力。欧盟负责卫生和消费者事务的委员博格说,美国的“棱镜”计划可能危害欧盟国家公民隐私,欧盟将在双边会议中表达忧虑,并要求美方说明。

【香港《信报》6月15日报道】斯诺登来港,并转移了居住地点,行踪神秘,但其实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至于此君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但不管如何,声援以及愿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团体不少,毕竟这是全球的大新闻,且抗争对象是美国政府,很多人都愿意帮斯诺登一把,帮助这位捍卫人民知情权的英雄。

【合众国际社香港6月13日电】有律师表示,泄密者斯诺登提交给香港的避难申请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获批。

律师杨艾文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说,除非修改法律,否则任何避难申请都将无果而终,而这可能要花好几年时间。这一等待可能会让斯诺登身陷困境。


网络安全对话格局生变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14日报道】美中计划在3个多星期后于华盛顿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网络安全是主要议题之一。美国一直指控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电脑网络,窃取商业与军事机密。不过,前中情局员工斯诺登声称,美国政府几年来一直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网络入侵,这使得美中之间有关网络安全的对话更加复杂。

外界质疑美国是否有双重标准。对此,国务院一位发言人说:“两种情况有所不同。一种是为了窃取经济数据与金融资讯;另一种是为了监控与追查想伤害别人的人。美国总统及政府欢迎就后者进行辩论。”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5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4日宣布,外交部设立了网络事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有关网络事务的外交活动。

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黑客攻击。中美在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建有网络工作组,中方将在有关框架下就有关问题与美方进行深入沟通。

内地安全专家表示,斯诺登有关华盛顿全球网络监控项目的言论将加速北京用国产设备取代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外国产设备的努力。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3日文章】斯诺登有关美国安全机构黑客行为的言论已迫使一些政府作出回应——美国在为自己辩护,而欧盟则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但因斯诺登泄密事件可能会受到最大长期影响的国家却保持沉默。那就是中国。此刻,中国的沉默是“金”。今天对斯诺登事件作出评论时,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认为,网络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而没有更多表态。

几天来,斯诺登泄密事件已经翻转了中美之间有关敏感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形势。若北京处理得当,它可以令自己看起来像是遭到美国诽谤的受害者。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6月14日文章】美国对香港和中国内地平民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监视,这一情况的披露损害最大的并非美国的网络间谍活动能力,而将是国际关系和美国在全球互联网政策领域的领导权。

不过这并不是全球间谍问题专家担心的最主要问题。他们说,长期的更严重影响可能是削弱美国在有关互联网未来——包括言论自由、隐私权以及网络安全政策——的全球谈判中的地位。

欧洲的网络安全顾问乔纳森·洛根说:“美国希望让世界其他国家聚集到它身后,以支持自由和开放的互联网。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网络间谍活动上也手脚不干净,所以事情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洛根说:“这无疑对在网络间谍问题上新的美中谈判中美国的处境造成了影响。”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日前,抗议者拿着斯诺登的照片在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前抗议。

据新华社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5日晚就斯诺登事件发表声明说,在斯诺登一事上,当相关机制启动后,特区政府将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处理。同时,特区政府亦会跟进任何香港机构或香港人的私隐或其他权利被侵犯的事件。

【纵深】

美对华“360度无死角”监控

美国“棱镜”监控行动的曝光,再次将美国的情报系统推到了世人面前。长期以来,美国情报机关对我国形成了以间谍卫星、侦察飞机、测控电子船以及星罗棋布的监听站为核心的“360度无死角”网状侦测系统。

陆 美情报人员约有20万人

美国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NRC),全面统管情报搜集工作,该委员会主席由总统担任。自1952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成立之日起,对华谍报就一直是该局最优先的重点之一。美国拥有的情报人员约20万人。但为对抗所谓“来自东方的威胁”,FBI仍然大量招募特工,在华人报纸上大做广告,积极劝说华裔加入该组织,提供的职位起薪有的高达9万美元。


海 美侦察船巡视中国海域

中国周边海域都是美军的重点侦察方向。黄海方向,美军侦察内容包括中国核潜艇出海通道附近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等海洋环境信息;东海方向,主要针对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包括“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等打击力量的动向;南海方向,主要针对中国海军南海舰队。

2001年6月,美国海军电子侦察船“鲍迪奇”号闯入中国黄海水域。我海军派出一艘护卫舰对其进行警告。据美防部官员说,这艘中国护卫舰对“鲍迪奇”号进行了“雷达锁定并且装弹瞄准”,结果把“鲍迪奇”号吓出了中国海域。

空 美间谍机筑巢中国周边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执行侦察任务,中国海军航空兵派战机进行监视和拦截,结果两机相撞,造成了中美撞机事件。

实际上,美军EP-3型侦察机早已在日本筑巢,成为美军从空中获取中国军事情报的重要平台。

美国侦察机一度定期在中国上空侦察飞行,但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网 15年入侵中国网络

美国还采用新技术对中国进行计算机窃听。

据悉,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

该部门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天 特工卫星窃听电话

“猎户座”是美国最新的特工卫星系列,被用来截获世界许多本地及长途电话所采用的微波通讯。

美国国家安全局以“梯队系统”作为监听网络,它可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截取移动通讯的微波讯号,在同一时间记录百万个电话,找出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的字眼。据央视网

6月14日,美国脸谱、微软两公司首次承认,美国政府确曾向它们索要用户数据。在此之前,与“棱镜门”有牵连的美国公司或断然否认类似情况,或对实情半遮半掩。

脸谱公司首席法律顾问厄尤特14日说,经过与政府谈判,该公司首次被允许公布与地方执法部门和国家安全有关的信息索要情况,但不允许透露具体数字,并对公司可以公开的数据做了严格限制,不能透露美国政府哪一部门针对哪一特定目标索要了多少信息等具体情况,也不能透露根据《外国情报监控法》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多少信息。脸谱公司被允许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下半年,美国联邦、州及各级地方政府要求该公司提供用户信息的次数多达一万次。这些资料信息涉及1.8万至1.9万名用户。

与此同时,微软披露,在去年下半年接到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发出的6000至7000次用户资料索取要求,这些要求涉及用户多达3.2万个,内容涉及反恐行动、逃犯追踪以及儿童失踪案件等多类法律调查。微软公司副总裁弗兰克在声明中说,该公司被允许公布的情况远未能满足公众对理解这一事件所需要求。

在代号为“棱镜”这一对民众施行大规模电话、网络秘密监控计划曝光后,被牵扯其中的美国公司相继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允许它们更为公开地回应相关情况。它们否认允许政府直接进入公司服务器,同时申辩称自己是按照《外国情报监控法》的要求行事。据悉,谷歌公司已致信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询问是否可以透露更多美国政府向其索要用户数据情况。

6月13日,米勒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计划一事完全触犯了美国法律,严重危害到国家安全,联邦调查局已经展开对斯诺登的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

米勒称,近日遭曝光的“棱镜”秘密监控项目在搜集反恐情报方面发挥了作用。假如此类监控项目在“9·11”恐怖袭击前就存在的话,甚至有可能协助挫败这一恐怖阴谋。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13日表示,国会将考虑通过立法来限制政府项目承包商了解政府机密信息。

据悉,英国政府已经向多家航空公司发出公函,要求它们不要搭载斯诺登来到英国。英国内政部以公函形式要求多家航空公司拒绝斯诺登登机。

美联社15日报道说,“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就已更为频繁地进入微软公司,要求得到相关用户信息。在经过对数十名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技术专家的采访后,有理由相信,相较于美国政府更为庞大、更具侵入性的监控举措,“棱镜”所披露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多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已通过海底光缆复制所有进出美国的网络信息,然后交由国家安全局情报人员进行分析研究。

(本报华盛顿6月15日电)

15日,在香港,有团体计划从遮打花园游行到美国驻港领事馆,声援斯诺登。

美国彭博新闻社15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上千家科技、金融和制造业公司正与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紧密合作,向其提供敏感信息,同时获得机密情报。这些项目的参与者被称作“可信合作伙伴”,范围远超“棱镜”计划。彭博社指出在一些情况下,政府部门收集的信息不仅用于国家安全,也用于入侵敌对国家的计算机。

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同日称,去年下半年收到来自美政府部门的9000至1万次对用户数据的请求,锁定账号达1.8万到1.9万个。

范围远超“棱镜”计划

这些项目的参与者被称作“可信合作伙伴”,范围则远远超出爱德华·斯诺登所曝光的“棱镜”计划。斯诺登只是一名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工作的技术人员。根据斯诺登本月曝光的机密信息,NSA通过谷歌等互联网公司持续收集上千万美国居民的电话记录,以及美国国外人士的计算机通信数据。民间公司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引发了密切关注。

消息人士称,许多类似的互联网和电信公司也自愿向美国情报机构提供额外数据,例如设备参数,不过这些数据中并不包含用户的私人通信记录。

硬件和软件公司、银行、互联网安全服务提供商、卫星通信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行业的公司均参与了政府项目。在一些情况下,政府部门收集的信息不仅用于国家安全,也用于入侵敌对国家的计算机。

与NSA类似,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和军方的一些部门也与民间公司有着此类合作协议。消息人士称,这些数据看起来可能是无害的,但对情报机构和信息战部队而言非常有用。


15日,在香港,游行者携带的雨伞上写着“保护斯诺登”“NSA真丢脸”等字样。

微软提前通报漏洞

根据两名消息人士的说法,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在公开发布补丁修复漏洞之前,就会向情报部门提供这些漏洞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保护政府计算机,并入侵恐怖分子或敌对方的计算机。

两名匿名的美国官员则表示,微软等软件公司,以及互联网安全公司知道,这样的早期预警能帮助美国相关部门利用软件漏洞,攻击使用这些软件的外国政府计算机。微软不会询问政府部门如何利用这些漏洞,即使有这样的疑问也不会被告知。

微软发言人弗兰克·肖表示,微软与多个政府部门合作提供这样的早期预警,帮助政府部门尽早开始风险评估和风险减轻。他在一封电子邮件公告中表示,微软通过“多个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供此类信息。他提到了两个项目的名字,这两个公开项目由微软负责,用于国防目的。


□涉事企业表态

“脸谱”称仅有很少用户受影响

受美国“监控门”风波缠绕的社交网站“脸谱”在15日表示,2012年下半年,“脸谱”收到了来自美国政府部门的9000至一万次对用户数据的请求,涉及1.8万至1.9万个用户账户。但“脸谱”并未透露他们回复了多少个请求。

美联社报道,“脸谱”网法律顾问泰德·尤约特在声明中称,“脸谱”仅会公布总数,不会公布细节。他说,美国有关政府部门在2012年下半年要求用户数据的次数达9000至一万次之间。要求涵盖的议题从失踪儿童、轻罪到恐怖威胁都有,锁定的账号达1.8万到1.9万个。“脸谱”并没有说明他们回应了多少要求。

尤约特还表示,“脸谱”网积极保护使用者资料。他说:“脸谱屡次当场拒绝这类要求,或请政府大幅缩小他们的要求。有时脸谱干脆交出比政府要求少很多的资料,我们只提供依法有据的量。”

尤约特称,希望这份声明能让公众明白,“脸谱”网的11亿用户中,仅有很小一部分用户受到了影响。美联社称,“脸谱”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摆脱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门”的浑水。

多家媒体此前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2007年启动“棱镜”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脸谱”等在内的9家互联网巨头皆参与其中。

6月11日,被牵涉进“监控门”的9家IT公司中的谷歌、微软和“脸谱”等相继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更透明态度,披露安全机构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数据的情况,以证明这些企业的“清白”。


谷歌“脸谱”或正与美政府谈判

据彭博社15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和“脸谱”正与美国政府谈判,以公开更多有关国家安全数据请求的信息。

此次谈判,是继谷歌致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德尔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公开信后最新举措。谷歌在这封公开信中要求公布有关调查用户数据的请求信息。

目前,微软和“脸谱”也已加入谷歌行列,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以告知用户当局并未肆无忌惮地接触他们私人信息。知情人士透露,尽管这些公司表示并未向政府机构直接提供访问自家系统权限,但上千家科技、金融、制造业公司都与美国情报机构交换了数据。

截至目前,谷歌以及司法部均拒绝对此置评,“脸谱”方面则暂未予以答复。

上周,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以及联邦调查局(FBI)收集民众信息的报道引起公众哗然。根据斯诺登公开的机密文档,美政府这项监视工作代号为“棱镜”,可令其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脸谱”、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苹果在内的这9家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

谷歌首席法律官员大卫·德鲁蒙德表示:“谷歌公布的数据可以清楚显示我们在遵从这类要求的数量上,远比发起的量低。谷歌没什么可隐藏的。”

其他科技公司也表示,只有在法律要求下,才会向政府提交相关数据。而 AOL、苹果以及PalTalk则声明称从未听过“棱镜”项目,也未在没有法庭命令下提供数据访问权限。

□揭秘

“爱因斯坦3”软件可能泄露私人信息

美国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能源公司向情报部门提供系统架构和设备信息,以便情报部门分析潜在隐患。但即使严格意义上的国防系统也有可能导致用户隐私信息的意外泄露。

由NSA开发的一个名为“爱因斯坦3”的软件旨在保护政府系统不受黑客攻击。这一软件会自动分析每年发送给政府部门计算机的数十亿封电子邮件,以检测是否包含间谍工具或恶意软件。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在某些情况下,“爱因斯坦3”可能会泄露电子邮件中的私人内容。

在同意将“爱因斯坦3”部署在各自网络之前,美国五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包括AT

新华网香港6月15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5日晚就斯诺登事件发表声明说,在斯诺登一事上,当相关机制启动后,特区政府将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处理。同时,特区政府亦会跟进任何香港机构或香港人的私隐或其他权利被侵犯的事件。

6月14日,美国脸谱、微软两公司首次承认,美国政府确曾向它们索要用户数据。在此之前,与“棱镜门”有牵连的美国公司或断然否认类似情况,或对实情半遮半掩。

脸谱公司首席法律顾问厄尤特14日说,经过与政府谈判,该公司首次被允许公布与地方执法部门和国家安全有关的信息索要情况,但不允许透露具体数字,并对公司可以公开的数据做了严格限制,不能透露美国政府哪一部门针对哪一特定目标索要了多少信息等具体情况,也不能透露根据《外国情报监控法》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多少信息。脸谱公司被允许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下半年,美国联邦、州及各级地方政府要求该公司提供用户信息的次数多达一万次。这些资料信息涉及1.8万至1.9万名用户。

与此同时,微软披露,在去年下半年接到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发出的6000至7000次用户资料索取要求,这些要求涉及用户多达3.2万个,内容涉及反恐行动、逃犯追踪以及儿童失踪案件等多类法律调查。微软公司副总裁弗兰克在声明中说,该公司被允许公布的情况远未能满足公众对理解这一事件所需要求。

在代号为“棱镜”这一对民众施行大规模电话、网络秘密监控计划曝光后,被牵扯其中的美国公司相继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允许它们更为公开地回应相关情况。它们否认允许政府直接进入公司服务器,同时申辩称自己是按照《外国情报监控法》的要求行事。据悉,谷歌公司已致信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询问是否可以透露更多美国政府向其索要用户数据情况。

6月13日,米勒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计划一事完全触犯了美国法律,严重危害到国家安全,联邦调查局已经展开对斯诺登的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

米勒称,近日遭曝光的“棱镜”秘密监控项目在搜集反恐情报方面发挥了作用。假如此类监控项目在“9·11”恐怖袭击前就存在的话,甚至有可能协助挫败这一恐怖阴谋。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13日表示,国会将考虑通过立法来限制政府项目承包商了解政府机密信息。

据悉,英国政府已经向多家航空公司发出公函,要求它们不要搭载斯诺登来到英国。英国内政部以公函形式要求多家航空公司拒绝斯诺登登机。

美联社15日报道说,“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就已更为频繁地进入微软公司,要求得到相关用户信息。在经过对数十名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技术专家的采访后,有理由相信,相较于美国政府更为庞大、更具侵入性的监控举措,“棱镜”所披露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多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已通过海底光缆复制所有进出美国的网络信息,然后交由国家安全局情报人员进行分析研究。

(人民日报 本报华盛顿6月15日电)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等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将美国政府的争议做法置于风口浪尖。面对国内外越来越大质疑声,美国政府以及部分政界人士四面出击,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消除“棱镜”争议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一招:论“危害”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13日出席国会听证会,解释斯诺登曝光监视项目给美国带来的危害。

“棱镜”等监视项目经媒体披露后,斯诺登本月9日公开承认自己是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幕后消息源。美国国内出现部分要求以“叛国罪”起诉斯诺登的声音。

米勒说,秘密监控项目在搜集反恐情报、阻止恐怖袭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项目曝光后,当局不得不调整应对恐怖威胁的策略。

第二招:辩“实效”

监视项目曝光,不仅引来法律制裁泄密者的呼声,而且招致美国国内就监视项目是否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争论。对于这一点,美国政府似有意回避,只是接连几天强调监视项目的“实际效果”。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12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监视项目已协助防范或挫败数十起恐怖事件,不久将公布更多细节。

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13日提前披露一起因监视项目而成功挫败的袭击案例。卡尼还证实一些美国官员和国会议员的说法,确认监视项目帮助挫败2009年针对纽约地铁系统的恐怖袭击阴谋。


第三招:泼脏水

斯诺登13日在香港《南华早报》英文版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斯诺登说,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而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美国一直就网络攻击问题攻击中国等国,如今却因监视项目曝光而尴尬不已,再难以像先前那样“理直气壮”施压他国。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美国国会部分议员13日抛出毫无根据的阴谋论,怀疑斯诺登可能受他国指使。

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和委员会资深成员、民主党籍众议员达奇·鲁珀斯伯格13日与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举行3小时闭门会谈。罗杰斯会后暗示,斯诺登可能与中国政府“合作”。

第四招:转视线

就在媒体针对监视项目穷追猛打之际,白宫发表声明,确认叙利亚政府去年多次在国内冲突中“小规模”使用包括沙林毒气在内的化学武器,总统奥巴马决定向叙反对派提供包括“军事支持”在内的更多援助。

经过多次事先“吹风”后,美国政府终于正式确认在叙利亚冲突立场上的这一重要变化,其时机选择值得探究。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消息迅速成为当天的重点新闻之一,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主流国际媒体对监视项目的报道氛围。

北京晨报?徐超(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6月13日,香港,爱德华·斯诺登的支持者举着标语抗议美国政府的行为。

随着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的爆料,代号为“棱镜”的监控项目引发世界关注。斯诺登称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为超6.1万项,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如今美国政府如何结束这场风波?

据新华社电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外交部近日设立了网络事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有关网络事务的外交活动。

有记者问:据媒体报道,美方多年来一直入侵中国网络却指责中国对美进行网络攻击。中方打算如何应对?

华春莹说,中方曾多次表示,中国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黑客攻击。

她说,中方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近日,外交部设立了网络事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有关网络事务的外交活动。我们将与有关各方继续就网络安全问题开展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我们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并提出了具体倡议。希望有关方面采取切实行动,增进各方互信与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她表示,中美在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建有网络工作组,中方将在有关框架下就有关问题与美方进行深入沟通。

■ 焦点

1 FBI严密监视“泄密者”行踪

据英国媒体13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穆勒当天表示,联邦调查局将严密监视斯诺登的行踪,并且认为斯诺登应为大量泄露美国国家绝密文件负责。

穆勒当天对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表示,联邦调查局已经启动了对斯诺登泄密事件的犯罪调查,并表示目前媒体公开报道的虎扑篮球:国家安全局监控手机和网络的行为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伤害。

和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他为“棱镜”项目辩护的要员一样,穆勒认为,在挫败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方面,“棱镜”项目功不可没。但现在美国正在失去这种能力。

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曾表示,“棱镜”项目已帮助防范并挫败了数十起恐怖主义活动。同时有议员表示,在17日,将会公布部分细节。

白宫方面则表示,在2009年,“棱镜”项目成功地帮助警方抓住了一个试图炸毁刊登侮辱先知莫哈默德的丹麦语报纸的芝加哥人。

有议员表示,国会正在考虑出台法案以限制承包商们接触到类似的机密信息。“国会将会出台法案以限定承包商们接触到类似的机密信息的情况发生”,在结束一场情报部门和司法部门举行的闭门会议后,参议员费恩斯坦对媒体表示。


  爱德华·斯诺登在香港曾住酒店曝光。

2 英政府禁止斯诺登入境

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英国政府警告全球的航空公司不要斯诺登乘坐他们的班机前往英国。英国内政部此举是出于对“英国民众利益的考虑”。

英国内政部周一发布的一个旅游警告中,指出“斯诺登有极高的可能性被禁止进入英国境内”。这份旅游警告印有斯诺登的照片、出生日期和护照号。警告上写道:“如果此人试图前往英国,航空公司应禁止其登机”,允许其乘坐航班前往英国的航空公司,“将受到处罚”。

这份警告最早出现在泰国的一个机场,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英国外交官确认了警告的真实性,并表示,这份警告已经被发给了全球所有的航空公司。泰国航空、马来西亚航空和新加坡航空已经向媒体确认,称收到了英国内政部的这份警告。

据上述外交官透露,任何违反该警告,允许斯诺登搭乘其航空公司航班前往英国的航空公司都将受到约2000英镑的罚款。

据透露,之前英国政府签发过类似的“旅游警告”,针对一些性侵犯罪者不得进入英国。

美国媒体猜测,英政府对泄密事件如此敏感或与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仍躲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有关。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很可能是“在一个泄密丑闻没了结前,英政府可能不想再陷入另一场泄密事件之中。”

3 美议员号召民众起诉政府

据英国媒体13日报道,美国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向美国民众发出倡议,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向美国政府以安全为名所进行的侵犯民众隐私的行为发起诉讼。

根据斯诺登泄露的文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一个秘密法庭的授权,可以监听所有使用美国电话运营商Verizon服务的手机。兰德·保罗确信,美国其他的电话运营商都难逃被监听的命运。

兰德·保罗表示,“法院允许他们监听美国人手机,我们将向这种做法发起挑战,求证这种做法是否符合美国宪法。”

兰德·保罗称,已有超过25万名支持者在自己的政治行动委员会网站上签名表示参加对美国政府侵犯民众隐私的集体诉讼。兰德·保罗号召更多的人站出来,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抗争。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13日表示,FBI已经开始对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的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

□动态

>>美国

FBI局长称监控有助反恐

米勒13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说,近日遭曝光的“棱镜”等电话和互联网秘密监控项目,在搜集反恐情报方面发挥了作用。假如此类监控项目在“9·11”恐怖袭击前就存在的话,甚至有可能协助挫败这一恐怖阴谋。

米勒说,当局将不遗余力地着手调查斯诺登,并将追究其大量泄露国家最高安全机密、妨害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

米勒指出,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这项事关国家安全的秘密计划,完全触犯了美国法律,严重危害到国家安全,他们已经展开对斯诺登的刑事审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

同一天,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负责人范斯坦表示,国会将考虑通过立法来限制政府项目承包商了解政府机密信息。

>>英国

要求航空拒载斯诺登赴英

媒体报道称,英国政府已经向多家航空公司发出了公函,要求他们不要搭载曝光美国监视公众秘密的斯诺登来到英国。英国内政部以公函形式要求多家航空公司拒绝斯诺登登机,因此,此人很有可能被英国拒绝入境。公函的落款时间是本月的10日,美联社记者在泰国机场发现了函件的照片。另外,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一位英国外交官证实确有此事。

>>中方

外交部设立网络事务办公室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外交部近日设立了网络事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有关网络事务的外交活动。

有记者问:据媒体报道,美方多年来一直入侵中国网络却指责中国对美进行网络攻击。中方打算如何应对?

华春莹说,中方曾多次表示,中国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黑客攻击。我们认为,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战争和霸权,而是规则和合作。

她说,中方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近日,外交部设立了网络事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有关网络事务的外交活动。我们将与有关各方继续就网络安全问题开展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我们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并提出了具体倡议。希望有关方面采取切实行动,增进各方互信与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

她表示,中美在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建有网络工作组,中方将在有关框架下就有关问题与美方进行深入沟通。


□相关

美纪录片导演牵涉“棱镜门”

《华盛顿邮报》日前刊登的文章显示,斯诺登在决定向公众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后,就与49岁的美国纪录片女导演劳拉·珀特阿斯取得了联络。珀特阿斯在接受访问时说,她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收到一封匿名电邮,电邮内容披露了美国政府涉及监控民众的行为,随后,珀特阿斯与发电邮的人继续保持联络,但当时并不知道他的身份。

珀特阿斯介绍说,斯诺登之所以会联系她,是因为斯诺登了解到她在入境时的不寻常遭遇。2006年,珀特阿斯拍摄的虎扑篮球:伊拉克战争的纪录片《祖国!祖国!》公映后,珀特阿斯就遭到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特别关照,在没有任何犯罪嫌疑的情况下,珀特阿斯几乎在每一次入境时都会被国土安全部的官员留下进行各种盘问,加起来有40多次。

斯诺登说,这意味着珀特阿斯是一个“被选中”的人。斯诺登解释说,所谓“被选中”意味着一个人所做的一切,拥有的每一位朋友,购买的每一样东西,走过的每一条街道,都在被监视。斯诺登对珀特阿斯说,你应该不会喜欢这种监视方式,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珀特阿斯说,最初,她曾对斯诺登的话感到怀疑,为此,珀特阿斯联系了自己的朋友——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德。随后,在格林沃德采访斯诺登的过程中,珀特阿斯用镜头记录下了采访的整个过程。

珀特阿斯曾是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得主,曾先后制作两部纪录片,讲述美国9·11事件及美国反恐战争。在麦克阿瑟基金会网站刊登的一个访问中,珀特阿斯表示,目前她正在制作第三部影片,内容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计划、维基揭秘以及美国当局如何打击泄密者。

本版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站、央视

自“棱镜门”丑闻曝光以来,目前藏身香港的前中情局分析师爱德华·斯诺登在美国备受争议,美国政府则面临双重困境,在国内需要平息公众对个人隐私受侵犯的愤怒,在国际上则需要解释其在定义和应对网络攻击行为上的双重标准问题。

随着“棱镜门”丑闻的不断升温,一些公司负责人日前已匿名向《华盛顿邮报》承认了政府监控项目的存在,但他们否认给予政府部门“直接进入服务器”的许可。谷歌公司周三对外详细说明了该公司在政府监控项目中的角色,称在面临国安局获取信息的要求时,该公司通常使用面送等非常“低端”的方式满足对方要求,并坚称“美国政府没有能力从谷歌服务器中直接提取数据。”不过,谷歌虎扑篮球:“面送”资料的声明受到了一些专家的嘲笑,他们指出,尽管政府部门会使用各种方式获取数据,但他们应该总是坚持“可供搜索”的标准,这意味着政府部门从谷歌、脸书等网络服务商的信息获取是大规模的。

不容忽视的是,“棱镜门”丑闻涉及大规模对美国境外电脑的攻击行动,奥巴马政府同样需要给国际社会一个“说法”。一家美国著名媒体13日援引《南华早报》报道称,自2009年开始,美国一直开展大规模网络黑客行动,从香港和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脑中获取信息。据斯诺登对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建立了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讯数据。“我们攻击网络主干,如大型网络路由器,以获取数十万电脑的数据,而不用一个一个地去获取。”斯诺登称,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其中,美国国安局对香港计算机发动秘密和非法攻击的成功率超过75%。

据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高层官员一直指责中国在网上窃取美国军事和商业机密,中国政府则一直声明自己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斯诺登的说法与中国政府的说法一致。该报道指出,斯诺登的说法不能被证实,而美国官员对此拒绝回应。美国一家杂志10日的报道也深度挖掘了美国国安局的网络攻击行动。报道称,美国国安局专门设有一个“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1997年成立,专门从事秘密侵入外国目标电脑和通讯系统,破解密码和安全防火墙,获取和复制目标信息。“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旗下的军事和民间“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师以及电子工程师总数超过1000名,是国家安全局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门。鉴于行动的绝密性质,这个部门办公区域与国安局其他下设部门隔离,就连国家安全局内部也只有少数人了解这个部门。

美国政府大规模开展海外网络攻击行动的种种报道虽未经证实,业已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德国《明镜周刊》日前指出,谴责美国此举已“越过安全和隐私边界”。欧盟司法委员雷丁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长霍德尔称,“‘棱镜’这类项目以及授权此类项目所依据的法律可能会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雷丁希望霍德尔在双方14日于都柏林会谈时就欧盟的有关忧虑做出答复,并表示将根据答复来评估跨大西洋关系。

(本报华盛顿6月13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连日来,29岁的美国青年爱德华·斯诺登因揭开“棱镜”计划的秘密,引发全球关注。斯诺登不仅掀起情报界的漩涡,同时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在戒备森严的美国情报机构,他是如何获取信息的?如何公之于众?谁又是“棱镜”计划的帮凶?他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获得情报】

斯诺登如何获得美国机密情报?

美国官员称,斯诺登使用拇指存储器拷贝了机密数据

美国官员披露,爱德华·斯诺登使用拇指存储器(一种体积小、传输速度快的闪存盘)拷贝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机密数据,并将其公之于众。

由于2008年一次电脑中毒事件,类似拇指存储器等各种移动存储设备都在美国网络情报机构内被严令禁止,包括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家安全局。

一名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官员表示,“当然事情总有例外,对于拇指存储器也是这样,有一些人必须使用移动设备,他们就会得到特许”。

正在调查斯诺登案件的一名美国官员表示,“调查者清楚知道斯诺登下载了多少文件,也知道通过哪个服务器进行下载”。不过,目前调查人员仍然不清楚,斯诺登如何获得类似奥巴马的指令等“顶级机密”,这些情报通常不会对低级工作人员公开。

尽管三令五申,情报机构内的便携式存储设备依然屡禁不止。2010年,在“维基解密”网站上泄露数万份美国国务院秘闻的布拉德利·曼宁,就曾经用CD和U盘传送过机密信息。


【媒体披露】

斯诺登如何联系记者披露信息?

斯诺登主动联系英国《卫报》,并在香港一酒店接受采访

时至今日,斯诺登一直保持着神秘感,大部分虎扑篮球:他的信息是通过英国《卫报》的专访公之于众。

当第一批机密资料公布出来后,媒体开始疯狂地寻找斯诺登。他们发动“推特”网友,辨认斯诺登公布的视频中房屋的家具和采光,以确认他在哪里。但是,真正见过他的人,只有寥寥几名记者。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通常爆出这种大新闻的媒体应是《纽约时报》,这次为何是《卫报》?

斯诺登说,2004年美国大选时,《纽约时报》的表现令他很失望。当时该报掌握小布什在“9·11”之后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调查美国公民的独家消息,但是却压了一年才发表。

斯诺登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接触反传统的博客、社交网站记者,觉得《卫报》专栏作家格林·沃尔德较可靠。

今年1月,斯诺登联系了记者兼纪录片电影制作人劳拉·波特拉丝,然后两人开始通信。波特拉丝是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曾经制作过两部虎扑篮球:美国“9·11”及反恐战争的纪录片。

今年2月,斯诺登主动联系格林·沃尔德。他给住在巴西的沃尔德发了邮件,表示对方可能需要建立一个方法来接收和发送加密电邮。他还拍了一个视频传给沃尔德,教他如何使用加密邮件。沃尔德当时并不能确认斯诺登的身份,也不能确认此事的真假。他没有行动。

3月,沃尔德接到了波特拉丝的电话,她力劝沃尔德认真考虑与斯诺登的联系。随后,沃尔德和斯诺登建立了安全的通讯系统——第一批文件传过来了,虎扑篮球: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

意识到事态的重要性后,沃尔德飞赴纽约。转天,他和波特拉丝飞往香港。《卫报》记者麦卡斯基尔在纽约办事处见过两人并陪伴到港,准备采访斯诺登。

此时,《卫报》报道小组的3个人中,没人见过斯诺登。“他安排的会面相当精巧。”斯诺登让报道小组来到指定酒店的3楼,然后大声询问餐厅在哪里。沃尔德猜想,这个时候斯诺登应该在附近偷听。

之后,沃尔德他们来到一个房间。斯诺登做了自我介绍。沃尔德说:“我知道那是他,因为他说过,他会带着一个魔方。”

当看到29岁的斯诺登时,沃尔德和波特拉丝惊讶极了。沃尔德说,“我以为他会是一个头发灰白的60岁退伍军人,某个在情报机构身居要职的人。我当时想,这趟是白来了。”但在听斯诺登讲了一小时后,沃尔德说,“我完全相信他”。

采访在斯诺登的旅馆房间内进行。他在这里呆了两个星期,很少出门。他没有带太多的东西,仅有一些衣服、一本书、4台电脑、一个魔方。他甚至担心,自己的信用卡被封,因为他的信用卡是实名的。


【个人命运】

斯诺登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美国联邦调查局希望,斯诺登被送回美国接受审讯

本周一,斯诺登退掉了香港一酒店的房间,不知所踪。《卫报》称,据信他目前呆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周四表示,希望斯诺登被送回美国接受审讯。他说:“他是犯罪调查的目的人。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让他为泄密负责。”

斯诺登近日对媒体表示,他将留在香港,对抗美国政府可能提出的引渡要求。他说:“我想让香港法庭和香港人民来决定我的命运。”

有国际法专家指出,尽管在1996年,也即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和美国之间就已签署了《移交逃犯协议》,但该协议并不适用于斯诺登的情况。

斯诺登曾表示,他决定前往香港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在美国无法受到公正审判。

有香港媒体指出,香港与美国签署了司法互助协议,美国如果向香港寻求移交斯诺登,有可能会成功,但至少要一年时间。

另外,香港也有很多声音要求斯诺登离开,认为他来错了地方。

香港《明报》称,现在港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鼓励斯诺登尽快离港,前往相对安全的地方。他曾表示希望去冰岛,特区政府如能暗中协助斯诺登与冰岛驻港外交人员取得联系,在美国提出移交逃犯安排前把他送去冰岛,则一场外交风暴或可化解于无形。

斯诺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实谈到了要去冰岛或俄罗斯政治避难。

媒体分析称,冰岛对同为泄密者的“维基解密”创始人及其支持者很不友善;第二,向冰岛申请避难,必须在其国内完成。

俄罗斯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创办了一档电视节目,但是对自己国家的“泄密者”却并不手软。也许这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媒体分析称,总的来说,斯诺登最好去一个与美国没有引渡条约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很多,包括俄罗斯。但是,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避难法专家卡伦·马萨罗所言,“当此人是美国急于得到的人时,哪个国家敢冒这样的政治风险?”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项目曝光后,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间掀起轩然大波。此事件被称之为“棱镜门”(代号PRISM),涉及到美国9大互联网服务商与国家安全局之间存在的所谓“数据合作关系”,其造成的影响正在全球网民间持续升温,成为连日来国外媒体评论的焦点。

美安全局6年监听项目曝光

“棱镜门”事件缘起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绝密级别的文件。6月3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在首次对此事的报道中称,文件显示一个代号“棱镜”的电子监听项目,正由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展开,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在内的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而监听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使用这些服务商的美国境外客户,以及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据称,在2007年就已开始的这项计划中,美国情报机构可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挖掘,而无需采取一般黑客们的入侵方法。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完全可直接接触到对象用户的文档、电子邮件、其与网上联络人的视频语音记录、文件传输、登录通知、网络日志等等资料,并跟踪到用户的行动,进而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

该事件的揭秘者、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在随后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在过去4年中一直是美国防务承包商旗下的一名雇员。斯诺登称其决定爆料的原因是无法说服自己包庇这种行为——即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的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美国《时代》周刊援引斯诺登的话说,他选择将一切公之于众,让民众自己来判断他们是否愿意容忍“棱镜”计划吧。

有外媒认为,此前被曝光的信息还只是“棱镜”项目的冰山一角。而目前来看,斯诺登的爆料仍在继续中。据美国《读者》在线版报道,6月12日他声称美方自2009年以来监控了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数百台电脑系统。

触碰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边界

“棱镜门”事件中美国国家行为对个人隐私的探底,在美国网民之间点燃了怒火。

6月7日,奥巴马出面紧急“灭火”。他承认存在监控,但强调这种监控的目的是搜集情报反恐。他指出,“该项目对美国公民并不适用,也不会针对居住在美国的人”,项目中的行为合乎法律,两院议员对此知情,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并已在保护隐私和国家安全之间努力寻求平衡。

最令美国政府不安的,似乎并非公众隐私受到侵犯,而是这种“泄密是对国家安全的极大破坏”。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称,泄密给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巨大且严重损失”。6月12日,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出席在国会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时,为“棱镜门”作出辩护,他指出,该计划开展以来曾帮助政府成功挫败了数十次恐怖袭击阴谋。

亦因此,斯诺登的泄密行为引发了相当数量政界人士的不满。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和众议院多数党领袖表示将对其进行严肃彻查,并诉诸司法部。

但是,对此类情报搜集项目在反恐工作中究竟成效几何,目前质疑声还不少。而且民众的看法似与政界人士大相径庭——网民们对自身隐私暴露的不安正在超过临界点。《华盛顿邮报》称,公众需要合理的解释,该项目为美国国家安全带来的益处,是否真的抵得上侵犯个人隐私的代价。

目前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民众签名正在持续增加着。而斯诺登本人称,他在向邮报提供第一份文档时就“已明白我将为我的行动付出代价”。

(科技日报)

“棱镜门”同时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一片哗然。

在欧洲,该事件引发了民众强烈的反应。尽管近年来出于反恐的目的,欧洲国家对网民的监控也在显著增强,但远不及美国“棱镜”计划这么有“深度”,更需受限于严格法规。而欧洲公民也始终对隐私问题颇为敏感。现已有部分欧洲国家监管者重申了其对隐私保护的态度,立法人员也在考虑终止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数据共享协议。欧盟官员批评美国之举可能侵害了欧洲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予以解释;并失望地表示“棱镜”计划破坏了双方之间的信任,进而将影响美欧合作。

而如果斯诺登的后续爆料被核实——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电脑被入侵已有4年,那么中国无疑也在这场网络隐私窃取事件中成为受害者并遭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网络巨头被指公信力丧失

相比美国政府那种“理直气壮”的态度,面临舆论斥责的互联网公司则有点尴尬。这些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和服务商,一直是互联网业界的标杆,如今却被指向政府提供用户隐私,为其情报监控搜集提供了方便。《华盛顿邮报》社论称其已“公信力尽失”。

“棱镜”计划高度机密,自2007年实施以来,尽管该项目经历了爆炸性增长,却从未对媒体和民众流出过一缕信息。因而当被问责时,尽管9家科技公司均派人予以回应,但有的当事企业矢口否认,表示从没有听说过PRISM这个词;有的则声称媒体报道不实。而苹果公司一直强调政府机构在没有法庭文件的前提下不可能调用苹果服务器的信息;脸谱 (Facebook)则说他们并未向NSA提供过访问服务器的所谓“直接权限”。总之,一切都是按着法律走的。

但也有网民对此表示,这要看互联网的法律是保护谁的。

截至6月13日,除了谷歌对如何配合美国政府索要数据的行为发表了详细说明,苹果公司、微软和脸谱(Facebook)等公司仍未予以承认。而据美国一家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此前文章转述称,这9家公司是在知晓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的。

该科技博客创始人亨利·布罗吉特表示,总要有一个说法,要么是上述互联网公司在撒谎,要么就是“安全局直接访问互联网公司服务器”的说法不可信——除非还有一个可能,美国政府在未通知公司的情况下,自己偷着摸进了人家的服务器,并用盗取的方式拿走了用户数据的——如果人们能相信这个说辞的话。

“他们能够在你打字的时候监控到你输入的内容。”这是当时还匿名的线索提供人对“棱镜”计划的描述。

公开身份后斯诺登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在他眼中互联网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发明,而他相信互联网的价值及其相应隐私正毁于无处不在的监控。“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因我所为皆乃私利。只是我不想生活在一个无隐私、也无智力探索与创造空间的世界里。”(记者张梦然)

致使“棱镜”等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13日在媒体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斯诺登说,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

美双重标准:无益问题解决

在自曝身份后,斯诺登在一处秘密地点接受香港《南华早报》独家专访,13日通过这家报纸英文版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大约1小时的专访中,斯诺登披露,根据他向美国《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机密文件,自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斯诺登说,美国国安局的攻击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特区政府公务员、企业和学生的电脑以及位于内地的电脑系统。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针对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

随着“棱镜”秘密监视项目大白于天下,美国媒体近期也曝光更多美国政府着眼海外的秘密情报搜集行动。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0日报道,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不愿公开姓名的消息人士说,“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旗下的军事和民间“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师以及电子工程师总数超过1000名,是国家安全局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门。

消息人士说,1997年以来,“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通过网络攻击行动获得包括有关中国情报在内的多项重要情报,在美国情报界赢得声誉。

不过,《外交政策》说,美国一直就网络攻击问题施压中国之时,却从不提及美方大范围攻击中国网络的情况。而在中方指出美方动作时,面对媒体的求证,美国政府始终拒绝公开置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认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欧盟官员:担心危及公民基本权利

近来,“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风波不仅在美国国内愈演愈烈,在欧洲也引发不小震动。欧盟官员表示,美国此举可能侵害欧洲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影响到未来美欧合作。

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雷丁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称,“‘棱镜’这类项目以及授权此类项目所依据的法律可能会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雷丁在信中就“棱镜”项目提出7个具体问题,并表示“鉴于问题的严重性”,希望霍尔德在双方14日于都柏林会谈时做出答复。雷丁的问题包括欧洲公民是否是美国“棱镜”项目的对象;欧洲人是否能够发现他们的数据被获取;欧洲人是否和美国人获得类似的对待等。

雷丁提醒霍尔德,欧洲议会可能将根据他的回复来评估跨大西洋关系。由于目前美国和欧洲正在讨论启动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谈判,因此媒体猜测,“棱镜”项目可能会给谈判带来新的困难。

雷丁还批评据信参与“棱镜”项目的包括谷歌、“脸谱”和苹果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称由于这些美国公司优先考虑美国法律而非欧盟基本权利,欧洲公民权利可能受到损害。

阿桑奇支招:去俄罗斯或拉美避难

白宫网站“我们人民”请愿栏目一项希望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赦免斯诺登的请愿活动已经收集到6.3万个签名。如果联署人数如果超过10万这一“门槛”,白宫必须正式回应请愿要求。斯诺登暗示,美国正利用外交手段“威胁”香港特区政府向美国引渡自己,“我希望各地政府拒绝屈从于美方压力,引渡正寻求政治避难的人”。不过,他将继续留在香港,准备好应对美方的引渡努力。

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面对记者有关斯诺登是否会留在香港的提问时,连续三次以“不评论”作为答复。“香港有既有的法治系统和政策,我不针对单一案件做评论。”梁振英说。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2日对曝光美国政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提出建议,希望他向俄罗斯或者拉美国家寻求政治避难。

逃亡香港的美国情报人员斯诺登抛出的“猛料”13日震惊世界:美国长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进行网络入侵。此前美国一直扮演受害者,“愤怒”指责中国的网络黑客行为,中国虽然一再做出反击,但面对美国的话语霸权显得力不从心。现在,铁一般的证据令形势发生“180度大转弯”。美国还有媒体苍白地辩解美中黑客行为像“苹果和桔子,没有可比性”,甚至有媒体搬出阴谋论,猜测说斯诺登事件是中国导演的一场对美国的反击,但更多媒体把“虚伪”这一评语送给了美国。“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评论说,全世界终于获得了美国在网络黑客问题上双重标准的证据。

斯诺登的爆料让美国尴尬

“美国网络间谍瞄准香港”,香港《南华早报》13日的头版大标题很具震撼力。在香港藏身的美国安全人员斯诺登向《南华早报》披露说,美国2009年开始潜入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政府官员、企业以及学生的电脑系统进行监控。斯诺登说,就他所知,美国在全球进行了6.1万次的渗透行动,目标包括数百个中港两地的个人以及机构,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国安部门入侵的是系统网路的主干部分,因此可以进入上千台电脑内部系统,而不需要入侵一个个单独的电脑系统。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表示,没有发现大学的计算机网络受到入侵,校内信息系统和网络一直由专人密切监控,确保高度安全及防止入侵。香港的一些社会团体13日下午前往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美国政府严重侵犯港人隐私。他们认为,港人并非恐怖分子,要求美国公开监控对象名单,并道歉及承诺不会再作类似行为。

“斯诺登揭密引发香港网络安全担忧”,英国路透社13日称,很多人担忧美国国家安全局可能曾入侵香港主要的互联网交换中心,该中心是全球几十个互联网交换点之一,处理几乎所有香港本地网络数据交换。香港立法会议员、信息技术专家莫乃光称,入侵香港中文大学可能是很好的选择,大量本地网络数据交换由该中心处理可能是其成为目标的原因。

一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13日对《环球时报》说,从目前媒体报道出的内容来看,并不能判断出美国国安部门网络入侵的具体手段。从技术看,无论是“一对多”、还是“一对一”的网络入侵都是能够实现的。美国安全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路由器、服务器等“跳板”实现对电脑的黑客入侵。虽然美国许多大的网络公司和服务商现在都跟美国安全部门的监视项目撇清关系,但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着某些联系,起码这种可能性存在。这些网络服务商会在服务器或某些硬件、软件方面留下后门,方便美国安全部门实施情报搜集。另外,根服务器在美国让美国窃取别人的网络机密时握有一定的便利条件。从通常的网络资源使用的权限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用户、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拥有更高的权限就意味着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斯诺登的这一指责正值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来自中国的网络黑客行为向中国施压,并称网络黑客行为无异于“直接窃取美国财产”。最近,越来越多的美国官员批评中国对美国军事和商业网络进行有组织的攻击,中国否认了这种说法。《南华早报》称,斯诺登的揭密使得华盛顿指责中国的风头尽失,美国的行为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3日评论说,近年来,美国一直指责他国,特别是中国对美国网络发动黑客攻击。然而美国情报部门特工斯诺登向媒体披露的内容,让全世界终于获得了美国在此问题上双重标准的证据,了解到美国人的虚伪。

德国《世界报》13日报道称,到目前为止,美国常规化地把自己说成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华盛顿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指责北京在获得美国的军事、科技和经济秘密,并引发激烈争吵。但现在,斯诺登的举报让事情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是礼物还是麻烦?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和中国的网络间谍行为一样吗?《国际先驱论坛报》提出这一问题,并引用一名匿名情报人员的话称,美国政府不会把间谍活动获取的技术机密传递给任何一个美国公司,而中国则故意瞄准国外技术用于军事和商业目的,这两种行为像是“苹果和桔子,没有可比性”。

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文章则提出更加离谱的猜测:在美国批评中国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的大背景下,中国决定要用一种更聪明的手段进行反击:披露美国针对公民的间谍行为,让美国自己来撕开国家安全局的面纱,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该机构的未来能力。文章猜测说,斯诺登可能早就被中国情报部门盯上。中国人对他的评估是他对美国政府不满,而且还有金钱上的需求。他们用现金将他收买了。交易条件是他必须得揭露美国的“棱镜”项目。作为回报,他将能在中国过上舒适的生活。

但这些开脱之词并没有太大说服力。名为“Northerner”的网友在美国广播公司网站上留言说:普通美国人被利用了,可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听过大量的媒体报道说中国一直在实施黑客攻击,所以人们就相信只有中国在这样做,毕竟他们是“坏人”,我们是“好人”。斯诺登指出美国针对他们以及自己公民的目的是虚伪的,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好。

香港《太阳报》13日评论说,斯诺登事件虽然棘手,但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先不论斯诺登手中掌握的美国核心情报,单单斯诺登对美国政府形象的毁灭性打击,也让中国受益匪浅。在此之前,美国不断攻击中国对美国发动网络战,但如今看来,美国不仅是网络战的始作俑者,更是侵犯民权的最大黑手。

针对“美国对中国实行网络监控”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多次重申,中国面临着网络攻击的严重威胁,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客攻击受害国之一。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黑客和网络攻击行为。中国认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这番表态被一些外电评论为“谨慎”。法国《快报》分析说,中国担心,无论怎样处置,都不可避免对中美关系构成影响。法国《世界报》评论说,斯诺登藏身香港对中国来说,绝不是个礼物,而是个麻烦。中国与美国才举行了高峰会谈,如何处理斯诺登事件考验着中国。

美国《第一邮报》称,斯诺登选择在香港披露美国的网络间谍行为,“必然给他的决定罩上一层色彩,为美中关系制造了一个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外交对峙局面”。事情如何解决取决于“北京如何打这张牌”,“如果他们想在这件事上大干一场,那么斯诺登就会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中国事实上处于有利地位,如果中国考虑让斯诺登在中国寻求避难,那么中国就能了解到美国国家安全局先进的监视技术和方法,甚至可以在中国复制一个这样的机构。如果中国选择避开这场外交对峙,那么它也不是没有选择。斯诺登的美国护照只能保证他在香港停留90天。如果到期他的护照没有续签,他就得离开香港,或者向冰岛驻香港领事馆寻求避难。到那时,不得不应对这颗烫手的山芋的是其他国家,而不是中国。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6月13日消息,维基揭密创始人阿桑奇建议美国斯诺登向俄罗斯寻求政治庇护。目前,俄方已表示愿意接纳。


德国要求美国解释

最新的揭密使得围绕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监视国内外的争论又重新回到人们视线。民调显示,美国人对这一问题存在尖锐分裂,12日的盖洛普民调显示,44%的美国人认为斯诺登的揭密是“正确的”,而42%的人表示“错误”。路透社和益普索市场调查公司12日公布的民调得出同样的结论:有约23%的受访者表示,斯诺登是一名叛国者,而有31%的人认为他是一名爱国者。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12日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替被命名为“棱镜”的网络监控行动辩护,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和公民的安全,在开展以来已经挫败了数十起恐怖威胁。

法国《费加罗报》称,“棱镜”的曝光在欧美继续引发激烈辩论,在欧洲,布鲁塞尔受到强大压力,要求欧盟对美国表明立场,许多人、包括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专员托尼奥·伯格等都认为,“棱镜”危及欧洲公民保护自身隐私权的基本权利。而奥巴马即将访问的德国,反应最为激烈,许多东德人对昔日东德秘密警察的窃听和监控记忆犹新,无法接受“棱镜”的做法。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的全球网络监控中,德国属于受到最严密监控、被收集数据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是美国盟友,却受到类似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中国那样的网络监控强度。德国政府要求美国就此做出说明。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周访问柏林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与奥巴马谈到这一话题。德国司法部正在审查美方就德国和德国公民到底收集了什么数据。德国在野党绿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德国公民进行全面监控是绝对不合时宜的。”

德国《图片报》13日刊登一幅照片,照片把奥巴马的竞选名言“YES, WE CAN!”(是的,我们能)改成“YES, WE SCAN!”(是的,我们在监视)。文章还刊登一张“美国网络间谍地图”,图上显示,美国对自己、中国、德国都进行“黄色”程度的网络监控,对印度是“橙色”,对伊朗、伊拉克等则是“红色”。文章说,下周美国总统奥巴马拜访柏林,德国司法部长施纳伦贝格表示,有必要和美国总统在柏林探讨这一问题。施纳伦贝格说,美国政府无法用反恐方面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与国家敌人作斗争不能不择手段。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特约记者谌庄流 青木 潘亮 孙微 陈一 柳直 胡锦洋】

欧盟致信要解释

【法新社布鲁塞尔6月12日电】欧盟官员今天说,欧盟已经致信美国司法部长,要求他就一项庞大的美国互联网监控计划“迅速”作出答复,并警告称该计划可能给外国公民的权利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负责司法、人权和公民事务的欧盟委员维维亚娜·雷丁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说,在他们14日于都柏林会晤时,后者作出的答复可能会影响大西洋两岸关系。她就所谓的“棱镜”监控计划提出了7个具体问题。

上周,《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披露了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给它们的上述计划。美国国家安全局实施的这项绝密的拉网式情报搜集计划,对全球互联网用户与电话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本社记者看到雷丁在信中写道:“‘棱镜’等计划以及此类计划获批所基于的法律,可能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雷丁说,“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她希望霍尔德在会晤时能“迅速而明确地给出这些问题的答复”。

她向雷丁提出的问题包括美国的各项计划是否把欧洲公民作为目标;欧洲公民能否知道自己的数据是否被这些计划获取;以及欧洲公民在此类情况下是否会受到与美国公民类似的对待。

她警告说,欧洲议会“很可能会根据你(霍尔德)的回答评估大西洋两岸的整体关系”。目前,欧盟和美国正在探讨双方可能签署的一份自由贸易协定。

雷丁还严厉批评了目前正陷于尴尬境地的谷歌公司、脸谱交友网站和苹果公司等互联网巨头。媒体日前披露,上述公司曾在接到一家美国法院的命令后,被迫秘密向国家安全局提供客户信息。

雷丁在谈到推特网站时写道,欧洲公民的权利可能会“受到美国公司损害,这些公司把美国法律置于欧盟的基本权利之上”。

她写道:“欧洲公民应当可以百分之百地相信,收集并处理他们个人信息的公司将遵守欧洲法律。”


美国强辩利“反恐”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13日报道】题:国家安全局长称监视计划阻止了数十起袭击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周三称,该局范围巨大的电子监视计划对阻止“数十起”针对美国境内及境外目标的恐怖袭击发挥了关键作用。

基思·亚历山大在作出这一断言时,提到了最近几天成为公众焦点的两项情报搜集计划,其中一项计划是美国政府可以向美国电信公司搜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公民的电话记录,另一项计划则是搜集互联网活动记录。

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作证时,亚历山大特别提到了阿富汗裔美国人纳吉布拉·扎齐和巴基斯坦裔美国人戴维·黑德利的案例。

扎齐曾对自己策划在纽约搞自杀袭击的罪行供认不讳,而黑德利则为2008年导致160多人丧生的印度孟买袭击提供过侦察支持。亚历山大说,在这两起案件中,都是互联网数据搜集计划帮助破了案。

过去一周,针对政府监视计划的政治怒火几乎吞噬了华盛顿。而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已经为其大规模搜集电话和互联网记录的做法进行了辩护。此事的起因是《华盛顿邮报》和《卫报》对上述计划进行了曝光。

奥巴马总统上周称,他欢迎围绕监视计划的公开辩论,并表示美国民众为了安全必须牺牲一点儿隐私。

亚历山大承诺,将迅速公布虎扑篮球:证明电话监视计划成功阻止恐怖袭击的数据。他说:“我今天手上没有这些数字。下周我们打算公布这些数字……我希望美国人民知道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透明的。”

最近媒体曝光事件的主要消息来源是曾为多家政府机构工作过的29岁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一位高级情报官员周三表示,中央情报局已经启动了一项内部调查,以确定斯诺登受雇于该局期间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另外,在斯诺登揭露了秘密计划之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已下令进行相关损失评估。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