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导报记者对漳州泉州龙岩三地的旅游情况进行了盘点,三地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都呈现出了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其中漳州的增幅尤其明显。三地旅游收入达到20.1亿元。(10月9日海峡导报)
又是一个“金光闪闪”的黄金周,当然,这绝不仅仅是漳州泉州龙岩三地的“喜人局面”,据有关部门预计,黄金周期间,全国有超3亿人次出游,创下历史新高。零售餐饮业收入近7000亿元。资料表明,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4%;旅游收入124649.81万元,同比增长10.57%。
不知不觉,“黄金周”已走过十二个年头。与往年一样,厂里没放假,我和工友十一仍然“坚守在生产一线”。自从国家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我没有完整享受过一个黄金周,多数时候仍在加班干活。我远在家乡的父母,黄金周期间正在抢收稻谷,和众多农民一样,他们的黄金周是在田地里度过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2亿多农民工,有多少打工者像我一样始终没有“完整享受一个黄金周”,未有确切数据,但仅在我打工的镇上,八成以上的厂都没有放假(放假的也仅仅是国庆一天)。以这样的事实推断,没有享受过黄金周的农民工当不在少数。
产能和商品双重过剩的时代,推动经济前行的强力引擎无疑是消费,黄金周承担了这一重任,而且没有让“有关部门”失望。只是,在这个本应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农民工和农民这样的真正劳动者却只能以劳动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有人说,农民工和农民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难以享受黄金周,这确是一个光明堂皇的理由,那为何公务员黄金周加班有翻倍工资,到了农民工这儿却一年年成为镜中月水中花?至于农民就更没有什么翻倍工资了。这难道也是“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吗?!
黄金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从各地、各部门每年“黄金周盘点”亮丽的经济数据便可看出。然而,在金光闪闪的数字背后,已实行12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却长期将农民工和农民排除在外,这不是“奇迹”,而是一种盘剥。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以牺牲农民工和农民福利保障和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盘剥式发展,由是观之,“金光闪闪”的黄金周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建筑工地、田间地头的农民工和农民以劳动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时,黄金周实质上是失败的;当他们的节日劳动价值一直未能得到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尊重,黄金周其实早已黯然失“色”,更不足为喜。
作为一项涉及百姓的休假制度,黄金周的本意是倡导人们健康、文明地娱乐休闲,以休憩、调节身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只沉醉于闪亮的“黄金周统计数据”,这并不能说明黄金周的成功,如同GDP数据一样,发展的成果并未能全民同享。同样,包括农民工和农民在内的全体国人同享黄金周,黄金周才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也才是黄金周的本质。
- 2011-10-10辨证看待黄金周拉动消费7000亿
- 2011-10-09“黄金周”出行缘何成为死亡之旅?
- 2011-10-08盘点黄金周不能只盯“孔方兄”
- 2011-02-10春节黄金周还须有另一种“盘点”
- 2010-10-08黄金周遭遇的寺庙经济
- 2010-03-15别误解了取消“十一”黄金周
- 2009-10-12激活带薪休假制比空辩黄金周存亡现实
- 2009-10-10黄金周拉动经济效应不宜过度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