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旅游美誉叫拾金不昧
www.fjnet.cn?2012-06-13 10:15? 司马童?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杭州的徐先生半年前去台湾旅游,不慎将钱包丢在渡轮上。6月10日,他收到了台湾警察寄来的快件,快件里正是自己丢失的钱包:身份证一张、银行卡三张、人民币4千多、台币5千多……(6月12日《青年时报》) 这显然是杭州游客徐先生的意外惊喜:原以为遗失半年的钱财证件不可能失而复得,如今却分文未少地完璧归赵;这何尝不是吸引游客的无形促销,因为有一种旅游美誉叫拾金不昧。 “仓廪实”不仅知礼节,还会催生旅游热。当前眼下,众多国人的旅游兴趣,除了稀松寻常的短线选择,更将大把钞票花在了出境出国游之上。这不单单是游览空间的不断扩展,其实也提供了旅游印象的更多对比。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以我越来越觉得,一些地方若想提高自身的景区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确实需要一种“综合促进”的高明思维,努力把“功夫在景外”的引客文章做深做透。 回头再看台湾有关部门对大陆游客所丢钱包的跨海寄还,这虽然只是一桩针对特定旅游对象的个体帮助事件,但经过媒体披露及网络发酵,毫无疑问就产生了几何级的“裂变影响”——从来就有“爱屋及乌”的说法,因着这则看似普通的拾金不昧报道,许多人对“台湾游”的好感,便会自然而然地随之增加。至少,杭州的徐先生一家已经明确表示,十分期待着有机会重游宝岛。那么,徐先生的亲戚朋友,乃至他们生活范围中的其他熟识者,难道就不是“潜在客源”了么? 近些年来,随着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旅游风景区同样也在殚精竭虑地寻求引客之道。譬如有些地方试着打起了“亲情牌”,或对李姓游客免票相迎,或对“属鸡”“姓吉”的游客半价优惠。这种创意和举措,当然不能一概视作“庸俗炒作”,但实话实说,比起“跨海寄钱包”这样“四两拨千斤”的人性营销策略来,孰高孰低,孰妙孰平,早已一目了然矣。 不仅仅如报道所述,包括知名作家韩寒在内,不少台湾游的陆客都有过财物失而复得的经历,并因此在网络上赞扬台湾民风淳朴;许多网民也在跟帖中纷纷“爆料”,自己在国外宾馆或机场丢失了少许财物,人家往往也会不厌其烦地主动联络归还事宜。这种拾金不昧的习惯和风气,也许未必只是出于对当地形象的“精心摆拍”,可显而易见的是,它们事实上都成了展示旅游美誉的“最佳名片”。 有一种旅游美誉叫拾金不昧。想到这一层并不困难,难的是从一点一滴引导,从细枝末节着手,从方方面面抓起,让拾金不昧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成为一种不求称赞的公民素质。有了这样的社会基础,何愁旅游美誉不会呼之欲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1]旅游“一票通”能时时处处“通”吗?
- [ 05-09]旅游不购物被报复,谁更恐惧和耻辱?
- [ 04-30]卫生局集体旅游
- [ 04-26]旅游大巴“玩命之旅”何时休?
- [ 04-25]给“旅游涂鸦”一个“文化出口”
- [ 04-19]卫生局集体脱岗旅游的多重悖论
- [ 04-19]“开会式旅游”会否暴露的概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