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央行营管部发布对北京市2011年第三季度1400户城镇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结果分析来看,2011年第三季度居民的物价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均呈下降趋势,居民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并不看好,致使居民金融投资热情下降,储蓄和消费的意愿有所回升。七成人认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10月9日《京华时报》)
全国各地普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少省份还提出了工资倍增计划,但是居民不看好未来的经济形势,居民金融投资热情下降,七成人认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其实,亚当·斯密的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多数中国人是靠工资生活的。特别是普通城镇职工与进城务工人员对工资更为依赖。劳动者赖以养家糊口的工资原地踏步,而物价扶摇直上,实际上成了民众不能承受之重。
虽说居民整体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七成人认为收入不变值得警醒。相当数量居民的工资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房价、教育、医疗收费居高不下,食品、服装、自来水、天然气涨价,成品油涨多降少、涨快降慢,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CPI指数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6%以上高位运行,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物价持续攀升,而居民收入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与物价涨幅,货币购买力下降,民众生活质量与消费信心无疑受到了冲击。
出台政策措施,在“控高”的同时,做好“提低”工作。提高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责无旁贷。用人单位更应该拿出诚意与责任感为职工涨工资。
当然,工资到底该怎么涨,需要政府做出一揽子的制度安排,有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公平的劳资平台上协商与博弈。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工资倍增计划,划定工资指导线,是一条途径,但是政策关键在执行。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让劳动者工资与企业效益、经济发展同步,把物价甩到身后,十分重要。
- 2011-09-27“中美物价对比”为何受关注
- 2011-09-19“中美物价对比”背后的“秘密”
- 2011-09-16除了物价指数,还需要生活费用指数
- 2011-09-15中美斗气式的比物价比不出幸福和尊严
- 2011-09-14物价比较别成数字游戏
- 2011-09-14怎样的物价对比才靠谱
- 2011-09-06物业费上调须经物价部门批准
- 2011-08-10物价靠管制是降不下来的